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7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字級調整:

老師開講
近事分享
關鍵字:
作者/謝季宏 (現為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近來在我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所引發的觀念與作法的衝突,個人認為有責任與諸位讀者,特別是大專學生分享與共思。

一、每日應閱讀新聞,以增廣見聞,豐富常識
  「長輩」一詞近來相當流行的,與學生聊天時,有位同學居然問起:「『長輩』一詞有何特別意義嗎?」令在場者均頗為驚訝1。
  
  由此事讓人為某些大學生忽視對世事的關心與了解而感到憂心。筆者亦曾在課堂上詢問同學,每天看報紙正刊(如頭版、國際、社會等新聞)者有多少?結果每班都未超過五分之一。而含副刊(如生活旅遊、小說等)者則約半數。吾人經由閱讀新聞(平面、電視或電子新聞),除增廣見聞外,更可豐富常識。有了豐富的常識,對為人、處事均有所助益。前教育部長吳京先生在擔任成功大學校長前,曾向故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先生請益「如何擔任大學校長?」所得回答只是「Nothing but common sense」。可見,普通常識之重要。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知識更是隔行如隔山。而新聞類的消息,常將某一行業的專業知識,以最淺顯的文字報導出來,讓不同行業的人可一目了然,一聽即知。所以閱讀、收看新聞實為拓展常識及新知的最簡捷途徑之一。
  
  當然,閱讀新聞亦須充分了解,否則亦可能造成誤解。大約二十年前,聯合報曾刊登一則消息:有位小學生問老師:「什麼叫作『馬殺雞』?」老師答說:「這種『馬』不是一般的『馬』,這種『雞』不是一般的『雞』」。此答案非但沒有為學生解惑,反而增加學生的惑。也顯示該老師的「無常識」,否則解釋為「此乃『massage』(按摩)的音譯」即可解惑。
  
  所以筆者建議,如果時間不允許,不妨先看標題,等到時間較充裕時,再詳看內容。且每天必看。

二、結果固然重要,過程更不宜忽視
  近來有不少人因某位總統候選人,雖將公款存入私人帳戶,但民調聲望似乎仍相當高。許多人擔憂,假若他當選,那台灣豈有公義可言!固然這些人心存公義,但仍顯現一般未了解過程是否合理,而只看到結果就相信民調的一般大眾現象。在相信民調結果之前,宜先對過程有所了解才不致被誤導。諸如:該民調之調查方式(電話、郵件或訪視調)為何?如採電話調,查是以電腦撥號或依電話號碼簿人工抽樣?抽樣的方法(簡單隨機、分層隨機、系統隨機或採不隨機抽樣?)如何?打電話是利用住宅類電話、商業類電話或大哥大電話?目前台灣電話的普及率如何?是否會遺漏那些沒有電話可聯繫的人,或重複採訪(上述三種電話擁有兩種以上者)?又根據美國的民調資料顯示,一般住宅電話的接聽者有70%是女性,台灣有無相同情形?又是否篩選過受訪者?訪問者問的問題及語氣如何?有無影響受訪者的選擇?受訪者是否很坦誠地將其意見表達?換言之,該調查結果是否具代表性?如對上述問題的答案不清楚,就相信其結果,是否太大膽與草率,並被誤導而不自知。
  
  一般而言,過程嚴謹而結果有所偏誤,實為機率(by chance)所致。假若過程草率,不夠嚴謹,而得正確結果之機會微乎其微;如能得正確的結果,那也真是碰巧了。我個人的看法是,除非我取得民調報告書全文,審視其過程為相當嚴謹之後,始相信該民調結果。
  
  本來選舉民調是在了解選民對候選人之政見的認同程度,以供候選人參考,以為調整其政見的依據。可是目前台灣的民調卻變成候選人造勢的手段,是本末倒置,倒果為因。所以如果我們無法得知其民調過程,那只好將其結果當作不重要的參考資料,甚至不理它,只認清候選人的為人、處事及政見來投票即可。

三、「接納」不等於「同意」
  台灣社會已漸漸開放,進入多元化的社會。因此,有許多不同的觀念與做法,往往致使人容易因差異而產生摩擦,甚至彼此攻擊,破壞和諧。
  
  在多元的社會裡,當然不是「一言堂」,而是「異言堂」。因此,彼此間應該包容,但仍宜堅持己見;更應想辦法說服別人來同意自己的觀點。如果無法說服他人,吾人仍應接納「他人的心思意念也是一種觀念或做法」。諸如:對於「同性戀者」,固然我們不同意他們的行為,但他們仍是上帝的子民,我們仍應接納他們之為「人」。如此也才能因我們的「接納」,而與他們溝通,更進一步去協助他們。在家庭、教會與學校等場所未嘗不是如此。當然,我們更應有正確的價值觀才不致在多元的社會中迷失自己。

四、為他人的方便著想
  早期我在考卷上皆為學生留下班級、姓名及學號的空白處,以利學生填寫。後來,為實施機會教育便取消,改由學生自行書寫。此後,幾乎每次發完考卷即有人(含大學部學生、研究生及在職進修班教師們)問:「姓名要寫在那裡?」此時我不會馬上回答。通常等到第三次發問,我才回答說:「我們的教育真的僵化到連姓名、學號都不會寫了嗎?」此時才不再發問。感謝主,我的措施總算發生效果,學生後來都知道該如何「應變」了。
  
  「應變」與上述的「常識」是有關聯的。常識愈豐富,愈能應變得宜。這亦是經驗論者對「智力」一詞所定義的——智力即是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智力愈高,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便愈強。從綜合性的觀點來看,智力即是普通能力,也就是做任何事情皆需要的能力。除豐富的常識外,平時累積的經驗也很重要。經驗愈多,學習就愈多,應變就愈順。當然,經驗並非皆須親身體驗。以別人的經驗為自己的經驗更是一種捷徑。閱讀報紙、傳記等即是方法之一。
  
  與填寫考卷姓名相關的,是作業簿姓名、學號的書寫。由於大學生並無統一的作業簿,因此他們會挑自己喜歡的作業簿封面來寫。又因作業簿封面是自己所喜歡的,不忍心「污染」它(我自己猜想的),便將姓名、學號書寫於封面裡、內頁或封底。封面找不到姓名、學號,我要登錄成績或學生要找回簿子都不方便,實在是一種「既不利己,亦不方便他人」的做法。後來,只好要求學生在封面寫上姓名、學號,並想辦法美化之。同時,利用課堂談論「設身處地」的道理。
  
  又如幾年前,國際航線飛機的盥洗室洗手台上方都會貼有「為了下一位旅客的方便,請你以用過的紙巾將洗手台擦拭乾淨,謝謝你的合作」的字條。未知是大家已習慣或其他理由,近幾年來已不見該字條。「為他人設想」的觀念似仍有持續推廣的必要。
  
  以上是最近的一些小事與感想,以此拋磚引玉,期望青年朋友亦能多加思考,助益自己與他人。
同作者相關文章:
近事分享 (第 57 期)
註:
1.此為某一總統候選人將公款存入其子之私人帳戶,被公諸於世之後,辯說該款項乃其子女之某「長輩」提撥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存定存,其子女可利用利息來創業。因此,全國吹起「找長輩」風。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7 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68-7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7期  2000年  4月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57
本期主題: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發行日期:2000/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留還是不留?
編者的話
為尋找真理
出走記事
為何出走?
雅各的夢,不是我的夢!
只是習慣不去而已
尋找——看不見的信仰
原住民大專青年的教會參與
愛與執著
大專基督徒聖經神學研究班
基督精兵營
原住民青年全人發展生活營
TCMA台中學生部
教育營事工
服事這一條路
教會的「品牌形象」
「教會青年出走篇」探討
教會的年輕人到哪裡去了?
我的姑婆──李幫助牧師
論網路之流行語言
被弄瞎眼的參孫
作伙來辦桌——半客庄教會的福音工程
為什麼要「按手」﹖
感謝---一路上有你
圖像!偶像!
「鐵安妮」的省思——祈求智慧,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啟航
近事分享
復興鄉課輔有感
紐西蘭學習之旅
原鄉素描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