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6期 宅配主恩的滋味
字級調整:

特輯
人物專欄/老照片老故事:王于女傳道和她的好友
二戰後於馬偕醫院女病房傳福音的傳道
關鍵字:
◎ 作者 /陳美玲 (兼任助理教授/台灣神學院)
  幾年前我從雙連教會李文智女士取得一張老照片,裡面是三位女士的合照,從她們的年紀研判,拍攝的時間大約是 1950 年代或 1960 年代。影中人分別是柯偕以利女士、李陳蚶目長老(李文智女士的母親)、王于女傳道,她們因著淡水女學校和北部女宣道會,牽起長久且密切的同工關係。

左起王于、柯偕以利、李陳蚶目
 
北部女宣道會的領導者柯偕以利 

  柯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 Koa, 1880.9 - 1970.7)是馬偕和張聰明的次女,在馬偕第一次返鄉述職時,在加拿大出生,在台灣度過一生。1她的先生柯維思是馬偕的學生。柯維思長老是大龍峒米粉寮人,曾經接受私塾教育。他是牛津學堂第二屆學生,那屆只有他和嚴彰兩位學生。馬偕在 1893 年休假返加拿大述職時,帶著柯維思同行。馬偕在 1899 年 3 月將偕以利嫁給柯維思,長姊瑪蓮嫁陳清義,由吳威廉牧師主持婚禮。兩姊妹安排在同一天出閣,是罕見的「雙喜臨門」。1900 年,偕以利的獨子設偕出生。

  偕以利年輕時期曾經返回加拿大就學,當 1907 年由金仁理姑娘主持的全新的淡水女學校開設時,她受聘為教員。到了 1922 年底,安義理姑娘(Lily Adair)推動北部教會婦女成立女宣道會,該會以「鼓勵基督徒婦女協助教會傳佈福音,服務教會、社會為目的」。2北部女宣道會創立之後,開始聘請宣道婦(亦稱女傳道)協助教會福音工作。偕以利獲選為第一任會長,又連任多次,展開她長期帶領北部女宣道會的服事,退休後獲聘為名譽會長。 
 
後排左起柯維思、柯設偕,前排左起:柯偕以利、柯蕭美玉,三位幼童為柯設偕和蕭美玉之子。
 
北部女宣道會部員李陳蚶目

  照片中的第二位女士是雙連教會李陳蚶目長老(1888 -?)。她的先生李長卿(李頭)出身三角埔教會,曾經擔任過傳師,台北馬偕醫院成立後受聘為藥局長(主任),是雙連教會最早設立的長老。李氏夫婦育一男六女,長女錦香、長男德輝、次女敏烈、三女淑妙,四女明女(明安)、五女姃英、六女文智。李明女是 1928 年成立的雙連幼稚園第一屆的學生,台北第三高女、台南神學院畢業,後來改名為明安,是長老教會設立的第三位女牧師(1960 年)。陳蚶目是淡水女學校第二屆畢業生,在學時成績優異。北部女宣道會創立後即擔任部員,和其他同工一起領導北部婦女;她在雙連教會設立為長老。

李長卿抱著李明安(後排左一),陳蚶目(後排右一)
 
馬偕醫院女傳道王于

  王于女士(1894.2.10-?)的名字也寫作王宇。3

  教育宣教所結的果子:王于原本信奉民間信仰,因為就讀淡水女學校而信主。根據她的自述,她從幼年起便跟著母親禮佛,在 12 歲時受到石安美先生4和蔡印川先生之勸說,入淡水女學校就讀。她於 1907 年入學,這一年由金仁理姑娘和高哈拿姑娘來台後,加以規劃整頓,符合時代需求的六年制淡水女學校創立。新學制新氣象,總共招收到 25 位新生,師資有金姑娘、高姑娘、葉賴彬、柯偕以利,舍監為台南來的信徒劉信女士。王于是第一屆學生,但是,她只讀三年就離校,和大部分的同學一樣,入學後沒有完成全部的課程便離開。這屆學生只有 4 位堅持到畢業。在那個年代,女性就學原本就不容易,有許多因素導致她們不能穩定就學,例如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的需求、已達婚嫁年齡等等原因都會導致她們中斷學業。至於王于為何只念三年的課程,目前沒有線索,只能當作待解開的歷史迷團。

  王于在淡水女學校時,學會用白話字閱讀聖經,在校長金姑娘的帶領之下,接受了基督信仰。這是教育宣教最終的目標,設學校除了教育啟蒙傳授新知識之外,更期待學生能夠認識創造天地的主宰,接受基督信仰,生命更有意義。

  受益於醫療宣教:在宋雅各醫師(Dr. James Y. Ferguson, 1877-1965)在馬偕醫院服務的時代,王于懷孕第二胎,產期已近,她因感冒高燒不退,深怕腹中胎兒受影響,而被家人送至馬偕醫院就診。當時王于十分擔心胎兒安危,便在心中向上帝許願:「若蒙上帝保全我們母子平安,必定意一生在醫院慰問病患,傳福音!」宋雅各院長親自診治之下,她雖然經歷難產的情況,幸好順利生產,小嬰兒瘦小像隻貓,只有 2 斤多重。

  獻上自己為主作工:小孩稍長大之後,王于信守她與上帝的承諾, 自 1924 年起,接受北部女宣道會的差派,在馬偕醫院探訪病人。當時北部女宣道會所差派的宣道婦(女傳道)的工作方式是到各地教會,短期教導白話字,讓信徒能夠閱讀聖經,她們多半領有薪水。不過王于的家境應當尚佳,她不支薪,義務在台北馬偕醫院裡探訪病患,分享福音,持續服務數十年如一日,令人感佩。

  北部大會的記錄中顯示, 5二戰後馬偕醫院的傳道事工中,王于曾負責女病房的講道,也長期在病房中傳福音、教導白話字聖經聖詩,以福音安慰病人。她和院牧、神學生一起服事醫院中的病患。直到 1967 年她仍然以福音志工的方式,到醫院探訪病患。

  護理長何為貴姑娘(Hildur Hermanson)曾經建議她,「只要專心一意在病房傳道,其他的聲音不要聽也不要講。」她牢記這句話,讓自己專注在病房探訪工作。

  病患對她說:「阿嬤,你很好。」她便回答:「人好,不如神好。」「我報你那永遠不改變的神的愛,走平安的路…你當深思!」她會吟唱詩歌安慰病患,像是〈祈禱之時,這時極好〉、〈此時來就耶穌〉、〈迷路之羊〉等等聖詩,病患受到感動,有些學會唱詩歌,從中得到幫助。

  王于阿嬤的生命法寶:王于從年輕時就養成早起祈禱靈修讀經的習慣,這是她屬靈生命的培養和展現,也是服事力量的泉源。她每天清晨三點多起床,梳洗著裝之後,禱告、靈修、讀聖經,接著為醫院的病患、院長、各主管、院牧部、何為貴姑娘和全體員工獻上禱告。她的服務精神和信仰實踐,具體展現出耶穌基督的吩咐,要敬愛上帝和疼愛鄰舍。

同作者相關文章:
人物專欄/老照片老故事:王于女傳道和她的好友 (第 476 期)
人物專欄/為主而活的 李美玉傳道 (第 458 期)
人物專欄/女宣道阿喜嫂―謝加 (第 457 期)
人物專欄/腳踏車上的洪黃碧玉傳道 (第 456 期)
主題探討/由年長者的生活樣貌出發 (第 455 期)
人物專欄/澎湖女兒 呂玉蘭傳道 (第 455 期)
人物專欄/熱愛幼教奉獻一生的林盛蕊長老 (第 454 期)
人物專欄/堅強行天路的蔡賴治女傳道 (第 453 期)
人物專欄/親近主得力量的吳秀惠牧師娘 (第 452 期)
人物專欄/蒙主眷顧的孤兒寡母-徐秀玉長老 (第 451 期)
人物專欄/心安知足的黃綠竹牧師娘 (第 450 期)
人物專欄/淡水女學堂首屆畢業生莊珍珠 (第 449 期)
人物專欄/長女之母 龔瑞珠 (第 448 期)
人物專欄/開創先河的婦女領袖 高潘筱玉 (第 447 期)
肢體交通/姊妹們,起來! (第 446 期)
女宣教師腳蹤/文安姑娘和台南女學 (第 428 期)
女宣教師腳蹤/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第 427 期)
女宣教師腳蹤/忠心事主的黎瑪美姑娘 (第 426 期)
女宣教師腳蹤/北部女宣道會的推手——安義理姑娘 (第 425 期)
女宣教師腳蹤/教育管理者吳瓅志姑娘 (第 424 期)
女宣教師腳蹤/護理先鋒烈以利姑娘 (第 422 期)
女宣教師腳蹤/用生命影響生命 (第 421 期)
女宣教師腳蹤/台灣教會音樂之母-吳瑪利師母 (第 420 期)
女宣教師腳蹤/和藹親切的萬真珠姑娘 (第 419 期)
女宣教師腳蹤/淡水婦學堂的領航者--高哈拿姑娘 (第 418 期)
女宣教師腳蹤/盧仁愛姑娘 (第 417 期)
肢體交通/在主裡合一 (第 415 期)
電影櫥窗:海鷗食堂 (第 393 期)
主題探討:有水當思無水之需----雨水回收 (第 387 期)
主題探討:愛花人‧愛樹人‧愛土人 (第 382 期)
肢體交通:參加CWM性別工作坊心得 (第 379 期)
主題探討:母親節禮物 (第 375 期)
主題探討:有機食品,有機生活 (第 373 期)
  1. 黃六點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大觀,1872-1972》(台北:該會,1972),頁681。
  2. 賴高安肆主編,《女宣道會簡史》(台南:長老教會總會女宣道處,1965),頁1。
  3. 王宇口述,黃文輝筆錄,〈訪眾所尊敬的「阿媽」──達九十高齡的傳道元老〉,黃文輝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創設100週年紀念冊》(台北:該院,1980),頁244。
  4. 石安美先生是新竹人士,曾任長老教會傳道師,1926年加入聖教會,至東京聖經學院就讀。石安勉醫師和石安慎牧師是他的弟弟。
  5. 黃六點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大觀,1872-1972》,頁333, 337, 340,342,377。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6 期 宅配主恩的滋味 (11-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6期  2025年  3月 宅配主恩的滋味 476
本期主題:宅配主恩的滋味
發行日期:2025/3/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親神 親人
主題探討/從接受到傳揚
主題探討/數位科技媒體的宣教
主題探討/宣揚福音的事工
主題探討/數位科技宣教與媒體識讀
主題探討/職場中的福音身份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四章 神與我們合一——三一神論
小錢祈禱網/愛必須落實於行動
小錢祈禱網/暮年時期的自我呵護
悅讀繪本/台灣查某人chhut-thâu-thiⁿ ê 英國查某人 Eliza Caroline Cooke
人物專欄/老照片老故事:王于女傳道和她的好友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讀書會「活出上主形象的喜樂」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在愛與信仰中共建溫暖的屬靈家園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感同身受的分享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