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幸福應該是什麼樣子?它沒有標準答案,而且在每個人、每個家庭裡,都有不同定義。
我的出身沒有很出眾,但不貧苦。父母在我幼年時,就用一間便當店養育我和妹妹、弟弟,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他們在我大學畢業沒幾年後一起退休,我們三姊弟隨著歲月,出嫁的出嫁,出外工作、離家,大部分的日子就是兩老互相照料。
幸好時代與科技的進步,讓父母的生活有很多東西可以填補空閒,才不至於到大眼瞪小眼、相看兩相厭的地步。在自己當媽媽之前,有時候看著父母好似悠閒,只需顧好自己的生活,有時也不免會感到羨慕,現在明白,父母永遠把子女的事放在心上,沒有真正輕鬆下來的一刻,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我的原生家庭並非一開始就是基督徒。在高中以前,就跟台灣大多數人一樣是傳統信仰。原本我們住在便當店的樓
上,後來父母在靠近彰化市一個環境清幽的社區置產,假日時會帶家人去那兒度假。上高中後,因為學校距離,
父母親決定正式搬入。在新家後面的鄰居,固定到台中的教會禮拜,我們因緣際會下接觸信仰,後來受洗成為基督徒。
大學生涯在高雄度過,遠離家的求學過程中,爸爸很用心地每週以電話和我一起讀經,讓我不會因環境而離開主。
畢業後,我到台北飯店工作,丈夫也是在工作的環境中認識,結婚後定居大台北地區,就更少回家了。
公婆都有自己的信仰,丈夫沒有特別信靠的對象。我有一個繼親,是丈夫跟前妻的女兒。在這個四代同堂(還有
曾祖母同住)的家庭中,我的角色多元又複雜,最感觸良多的,就屬我跟繼親女兒之間的相處了。她念幼兒園的
時我們相識,當時丈夫剛離婚數個月,她的生母偶爾到幼兒園去探望。直到這幾年,也偶爾會有電話聯絡或約
出門吃飯。對我來說,以繼母的角色管教她,是很尷尬也很為難的事。兩個女兒出生之前,對這並非親手從小
帶大的孩子,我僅能以自己的母親作為範本來教養。女兒出生後,相差將近10歲的姊姊對妹妹很包容,如果
有衝突,幾乎都是妹妹先開始,我也管教妹妹比較嚴厲。
曾經,跟一個朋友談過,繼親女兒跟我不太親、不常講心裡話,我告訴朋友:「我覺得對自己女兒的管教都比對她
還嚴格。」這位朋友也是跟父親、繼母、及同父異母的妹妹一起生活長大的女孩,她告訴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在
家裡她還是會覺得自己像是多餘的。
“如果你們不像其他的兒子接受管教的話,你們就不是真兒子,而是私生的。”(希伯來書12:8)
我常常思考朋友的話,也盡量去調整自己的作法,畢竟孩子大了,進入青春期會有更多心理層面的問題需要處理。
但教養時,看著她好像不太在乎的表情,感覺沒有什麼成效,也很灰心。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痛苦,後來卻為那精煉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希伯來書12:11)
我知道對於孩子們而言,管教只會覺得被限制、被約束,但我還是要堅持住自己的原則,為要讓他們在未來能對
自己負責。“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激怒兒女,只要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他們,糾正他們的思想,把他們撫養成人”
(以弗所書6:4)。對於管教及相處的拿捏,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卻也是我在這個家庭中最重要的課題。那位
朋友曾經建議我,用朋友的立場去跟孩子相處,所以我試著找到孩子有興趣的話題,比如手機遊戲、街舞才藝
課程等等,因為年齡相差不太大,有時用朋友的角度來聊天,倒也頗愉快。
上帝不管我們與祂親不親,都同樣愛我們。對於繼親,我也學習用這樣的愛去愛她,期望在未來,能夠因著愛,將彼此的距離拉近;相信未來她成熟之後,會了解我們此時的苦心。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很多元,但覺幸運可以擁有這些
經歷,有更多的省思、成長,也能更體會上帝的愛。雖然才三十三歲,比不上長輩更多的歷練,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上帝安排的,相信我們的家庭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