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55期 重現高齡者活力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由年長者的生活樣貌出發
高齡者的能量再發揮之我思我見
關鍵字:
◎ 作者 /陳美玲 (主任牧師/七星中會松山教會)
「年長者的樣貌」是甚麼?這對非年長者而言,實在是一個需要很多想像和猜測的題目。
 
因為,在我們還能照常每天上下班、外出辦事時,很難想像退休後,除了看病之外沒甚麼要事需要辦理的時間,該如何打發?在我們還能嗑甘蔗、隨心所欲地吃的時候,也不太能體會牙口不好、吞嚥變得困難是甚麼樣的感覺?當我們拿著手機、隨意漫遊網路世界時,也無法得知,端著老花眼鏡、不知道該按甚麼地方的心情…,如果我們還沒走到這個階段,就很難從年長者真實的需要,來找到陪伴或事工的著力點。
 
但我真的還不到年長者的歲數,那該怎麼辦?這就是我在將近十年前接下松年大學校長時的心情。一個年長者眼中看為「小孩」的我,該如何設計課程及帶領松年大學事工呢?因此,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循著過去歷任校長留下的美好腳蹤,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逐漸累積一些經驗。
 
試著去理解年長者的「想要」,而不是我們覺得「他們要」 
 
有時,我們覺得「年長者應該是…」,「他們要的就是…」。例如,我們覺得年長者「應該會喜歡」那些不需要動、只要聽的健康課程,免得他們太累;因此我們請了一堆專科醫師、安排了一堆健康講座。
 
確實,健康知識很重要,但他們要的果真如此嗎?還是他們漸漸被我們設計的課程侷限了?其實,在校外教學的活動中,他們走步道、爬緩坡都還比我俐落!那為什麼要把他們框架在只聽、不動的課程中呢?因此,除了與醫院配合的健康課程外,我嘗試增加新類型的課程,例如要動腦動手的桌遊、手作、書法、繪畫等課程,要動口分享的繪本、生命故事課程,要動腳的健康操、體能訓練課程…,讓參與者能有機會去從事更多元的學習,讓他們找到熟齡時能發展的新的興趣。
 
當然,一開始一定會有同學來說「這個我沒做過、這個我學不來」,但我們可以多鼓勵、不吝嗇地給予讚美,讓他們知道「我年輕時沒接觸過的,我現在竟然可以做到!」無形中也成為他們新的成就感,讓他們以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要讓年長者看見自己的「價值」
 
我發現,許多長輩老是掛在嘴上的就是「我無路用阿!我沒價值了!」或許這就是他們以往在與晚輩分享過往時,所得到的「回饋」—「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不要再講了!跟不上時代了」,而產生的自我貶低。
 
但身處高齡社會,若自我形象低落的長輩居多,就會帶動整個社會走向悲觀、消極的方向。因此,無論是教會或社區據點,都要積極地讓長輩找到自我價值,再度肯定自己也能回饋家庭、回饋社會。
 
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我們也嘗試與心理師合作,以電影方式來啟發年長者,讓他們知道時代在進步的事實,但自己本身也可以不斷成長。例如,心理師以「家庭關係」的電影,讓年長者思考不同世代的差異、如何成為後輩的祝福…,這些現世代隨手可得的資訊,對年長者來說,卻是從來沒有接收過的。因此,兩代或三代之間的衝突,常會讓長輩貶低自我。然而,若透過課程來讓他們接受新知,潛移默化,這對年長者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件好事。
 
另外,我們也可以幫助年長者回饋社會。例如,安排社福單位、NGO,或是一些默默於社會服務的有志之士,來與年長者分享他們從事的一些服務,讓他們知道不只是「慈濟」在做這些事情,有許多基督教機構同樣在關懷社會當中的弱勢;也有許多充滿理想、帶著熱忱的年輕人,投入那看為不賺錢的社會事業。當長輩肯定這些機構、有志之士,會透過購買義賣品或奉獻來成為支持。而這行動,亦成為日後關係的連結,因為這些長輩不時會關心這些團體的現況。
 
因此,這讓我學會一件功課:千萬不要以為年長者沒有理想、不會夢想,或許他們能做的夢,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的憧憬偉大;但那帶著經驗、穩重人格的夢想,卻能幫助他們自我肯定,更可以成為社會美好的價值與祝福。
 
年長者也可以有穩定的學習
 
也因此,我們要鼓勵年長者持續、穩定的學習。許多長輩年幼失學,學習不是他們的「習慣」;有些長輩覺得年紀大了、不需要學習。但「終身學習」若不再只是個口號,長輩一定會活得更健康、快樂。
 
「松年大學」是一個很好的選項,除了有多元的課程、有固定上課時間,還有許多熟悉的老同學伴學,這都會成為年長者「不斷學」的強力因素。許多新來的朋友回饋,來這裡學習,比去某些只提供卡拉OK與共餐據點,有意思的多!
 
每個學期的開學禮拜,我會勉勵新來的同學(本教會已加入台北市社會局的社區照顧據點,每學期都有年長者依循據點介紹前來報名):「我們期待兒孫能好好上課,因此,阿公阿嬤也要成為模範,該上課的時候來上課;該上甚麼課、就參照課程表的安排,攜帶上課的用品;上課時不與隔壁的同學聊天、尊重在台上的老師…」當我們賦予年長者「期待」—成為兒孫的模範,「學習」就不再是可有可無。每學期能領到全勤獎的人數,高達學生總人數的五分之三之多,值得敬佩!
 
不要以「做好玩的」或「打發時間」的心態來看待年長者事工,他們生命的價值累積,若能再加上新資訊,產生的爆發力肯定大過青壯年族群。但我們是以何種心態來面對?在做任何決定前,我們都能先思考,以自己二十、三十年後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想要如何被對待來設計?若有這樣的思考模式,就不會再將年長者框在自己的
有限視野當中了。
同作者相關文章:
人物專欄/為主而活的 李美玉傳道 (第 458 期)
人物專欄/女宣道阿喜嫂―謝加 (第 457 期)
人物專欄/腳踏車上的洪黃碧玉傳道 (第 456 期)
主題探討/由年長者的生活樣貌出發 (第 455 期)
人物專欄/澎湖女兒 呂玉蘭傳道 (第 455 期)
人物專欄/熱愛幼教奉獻一生的林盛蕊長老 (第 454 期)
人物專欄/堅強行天路的蔡賴治女傳道 (第 453 期)
人物專欄/親近主得力量的吳秀惠牧師娘 (第 452 期)
人物專欄/蒙主眷顧的孤兒寡母-徐秀玉長老 (第 451 期)
人物專欄/心安知足的黃綠竹牧師娘 (第 450 期)
人物專欄/淡水女學堂首屆畢業生莊珍珠 (第 449 期)
人物專欄/長女之母 龔瑞珠 (第 448 期)
人物專欄/開創先河的婦女領袖 高潘筱玉 (第 447 期)
肢體交通/姊妹們,起來! (第 446 期)
女宣教師腳蹤/文安姑娘和台南女學 (第 428 期)
女宣教師腳蹤/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第 427 期)
女宣教師腳蹤/忠心事主的黎瑪美姑娘 (第 426 期)
女宣教師腳蹤/北部女宣道會的推手——安義理姑娘 (第 425 期)
女宣教師腳蹤/教育管理者吳瓅志姑娘 (第 424 期)
女宣教師腳蹤/護理先鋒烈以利姑娘 (第 422 期)
女宣教師腳蹤/用生命影響生命 (第 421 期)
女宣教師腳蹤/台灣教會音樂之母-吳瑪利師母 (第 420 期)
女宣教師腳蹤/和藹親切的萬真珠姑娘 (第 419 期)
女宣教師腳蹤/淡水婦學堂的領航者--高哈拿姑娘 (第 418 期)
女宣教師腳蹤/盧仁愛姑娘 (第 417 期)
肢體交通/在主裡合一 (第 415 期)
電影櫥窗:海鷗食堂 (第 393 期)
主題探討:有水當思無水之需----雨水回收 (第 387 期)
主題探討:愛花人‧愛樹人‧愛土人 (第 382 期)
肢體交通:參加CWM性別工作坊心得 (第 379 期)
主題探討:母親節禮物 (第 375 期)
主題探討:有機食品,有機生活 (第 373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55 期 重現高齡者活力 (4-17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55期  2021年  9月 重現高齡者活力 455
本期主題:重現高齡者活力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結實累、汁液滿、顏色長青
主題探討/從聖經出發,尊榮高齡者
主題探討/由政策與法律層面來促進高齡者再就業
主題探討/由年長者的生活樣貌出發
主題探討/破除教會界對高齡者的負面迷思
主題探討/前進原鄉
婦女新眼光/哥羅西書
人物專欄/澎湖女兒 呂玉蘭傳道
小錢祈禱網/一起敬拜者
小錢祈禱網/與我們同在的上帝
肢體交通/宣教在緬甸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照顧弱小肢體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幸福在我家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領受天父的祝福,走出生命的幽谷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幸福在我家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