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督徒姊妹的求助X女士就診時,不斷強調並非自己需要精神醫療的協助,只是來諮詢看看怎樣幫助她的先生。X女士的先生多年前因生意挫折,開始養成借酒澆愁的習慣。這五、六年間更是天天離不開酒瓶。「我每天為他禱告,也帶他去教會,參加小組。」X女士從小就是虔誠的信徒:「我相信上帝一定會拯救我先生,真的,每次牧師幫他禱告,他總是淚流滿面,為自己酗酒貪杯的壞習慣痛哭悔改!」提到她的信仰經歷,原本晦暗的眼神突然光亮,身體也隨之顫動。
為何對方都沒有改變?
「那麼您的先生,現在還有喝酒的習慣嗎?」有時實在受不了自己的職業常得問一些很白目的現實問題。X女士低下頭呢喃:「唉…我先生…真的…好困難!」突然間,她抬起頭,提高聲量地說:「忍耐到底,終必得救!」她細數心酸血淚史,怎樣陪伴鼓勵先生戒酒,怎樣忍耐著幫先生的酒醉鬧事善後,怎樣堅強地扛起家庭責任…霎時,我也沉浸在感人見證中。診間外的吵雜聲把我拉回現實。「看來你都已盡力了,那還需要什麼幫忙嗎?」又一個白目的問題,不過一瞬間實在不知道如何“句點”X女士。「該做的都做了,為什麼先生還是這樣?」原來,她今天是來找人評理的。「最近他更過份,不斷質疑我在外面有小王,一反駁他就摔東西。醫師,我該怎麼辦?」終於有被需要的時刻,趕緊刷一下存在感,拿出專業來回應:「先生有可能是酒精性精神病,要盡快就醫。」「他不會想就醫,我也不想讓他吃藥,心理治療如何?不過每週教會的牧長都來家裡探訪,為他代禱,這樣不比心理治療好嗎?能做的都做了!」幾秒的時間專業的虛榮感就消失殆盡!「謝謝醫師,我會繼續努力的,愛永不止息。」X女士自制而有禮地結束這段談話,還不忘以聖經的勸勉終結。
臨床專業的二難
臨床工作久了,像X女士這種「代理諮詢」並不少見。「我來問問某某人狀況」的「代理諮詢」,表面上看來問題並不在代理諮詢者本身。但進一步思考,問題其實出在代理諮詢者與另一方間的關係,精確一些,是代理諮詢者的心理狀態。誰忍心苛責在親密關係中持續受傷害的一方呢?誰能指責像X女士一樣捨棄自己,完全為對方擺上的受苦者?愛豈不是就應當恆久忍耐,不求自己的益處,凡事包容嗎?面對這類代理諮詢者,似乎也只能聽並為她(他)的苦難嘆息了。
變質的關係
但真的這樣嗎?近年一些新聞事件,讓社會大眾警覺到人際關係間的暴力議題。不過大家總以為,新聞中砍砍砍殺殺的恐怖情人,總跟自己無關。殊不知,變質的關係往往就在我們身邊。因為關係的變質,跟關係的建立一樣,是一點一滴,絕非一朝一夕。變質的關係,乍看下「歡喜做,甘願受」,但長期卻是受苦且扭曲。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我忍你一點”或是“我讓你一分”永遠是某一方的態度,這樣單方面沒有互動的付出,是無法企求藉由偏差的關係來導正對方行為。而若持續地“我來承擔”、“我幫你做”,關係只會越發變質。特別的是,這種親密關係的變質,容易出現在強調“愛”的環境中,像是我們熟悉的基督徒生活圈當中。
協助求助者檢視原因
X女士的處境雖然值得同情,但先生的飲酒是唯一原因嗎?既有文化中慣常用「命運不好,遇人不淑」來評論這樣的案例,也常與受苦者同擔「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無奈;而進到信仰中,更時常用「愛是恆久忍耐」來作為應對的教導;最後,就以「忍耐到底,終必得救」來終結。看似正面,但卻消極。在變質親密關係中受苦的必然與無奈,真的無轉圜空間嗎?這些年有好幾位像X女士的個案,因為親密關係的困擾就診,每個故事都驚人的類似。一段時間的經驗下來,發現與其與求助者一同陷入「應該—可是」的無限迴圈中,或許更應跳出來檢視“事情怎麼會到這樣的地步?”。
愛的源頭在哪裡?
健康的親密關係,像是兩個互相環繞的恆星,彼此間有能量消長,但軌跡固定,系統穩定。但這個雙星系統,一旦失衡,兩顆星會開始往增大與縮小兩個極端發展,彼此距離也越來越縮短,最後難逃彼此碰撞、一起毀滅的結局。X女士難道無法警覺關係的偏差?但為了活出基督徒的信仰,“愛”成為了一則一則的規條律法,把已經分不太開的兩顆星綁一起,更增加碰撞的風險。在穩健的關係中,“愛的真諦”是一首美妙旋律,但當關係變質時,“愛的真諦”就成為一團無味的口香糖,嚼不爛嚥不下,又吐不出來;一不小心噎到嗆到甚至會窒息。“愛的真諦”是聖經中揭櫫的真理,是愛的表現,但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是:愛是從何而來?換個角度思考,當我們說「愛是從神來的」,有多少人體會到,愛的源頭,並不在人,而在上帝呢?
以愛之名 行暴之實的糖衣
變質的親密關係,常常以愛之名在暗處孳生。如果在關係變質的過程中,可以停下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或可拉開彼此心理距離,騰出上帝可以介入的空間,兩顆星就可以避免互相碰撞而爆裂。X女士身上,有太多“我能夠,我可以”的自信,也帶著過多“應該我,只有我”的自義,她在心態上已經成為先生的唯一救主,其他人,甚至上帝,只是旁觀的見證者,插不上手,幫不了忙。
幾週後再一次看到X女士,是在醫院的急診。先生在酗酒後出手傷人,而雙雙被警察護送就醫。先生酒醒後恢復理性,對自己動粗後悔不已。而剛剛包紮好傷口的X女士,顧不得渾身的疼痛,一直問身旁的護理師先生在哪邊。「這是誤會,他平常很溫柔不會對我動手的,是喝酒喝多失去理智才這樣。」她忙不迭地逢人就解釋,反覆急切地說:「讓我去見他,只有我能安撫他,只有我…只有我…」看來,一次小小的擦撞,反而拉近了兩顆星的距離;而互相的碰撞,把更多的能量轉移到偏差的那一方去。真的不敢想像,最終合體時所釋放出來的能量,會有多劇烈多震撼。以愛之名,不見得就能行出愛的真諦,有時,反而銷融在變質的親密關係中。
註:X女士為綜合多起臨床案例之虛擬人物,無特定指涉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