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母腹中即是家庭祭壇的開始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章6節)這段經文應該是每一對父母的心情寫照,也是心中對子女最大的期盼。筆者也不例外,身為一位母親,從孩子在腹中時就開始為他/她禱告,我的先生也一起參與在其中,拾起父母的權柄,一方面為孩子祝福與代求,一方面也與我們的天父上帝對話,體會祂愛我們的心。「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篇139篇16節)胎兒在母腹中就開始禱告,是讓自己期待孩子的降生,預備自己有「成為父母」的認知,讓腹中的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期待」、「值得被愛」,這不僅是最好的胎教,也可以稱作是我們家「家庭祭壇」的開始。
或許有人認為,教會已設立主日學,在教會有主日學老師、同工教孩子唱詩歌、說聖經故事,不就足夠了嗎?但這就很像我們基督徒的生命,一個星期裡若只靠主日到教會親近神,恐怕是不夠的。成人是如此,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她們的屬靈生命也一樣不是單靠主日學就能成長。「家庭祭壇」之於我,除了是與先生一同協助建造孩子的屬靈生命之外,是一家人一起親近神的時光,也是與孩子們的「精心時刻」。
鍛鍊孩子屬靈肌肉
建造屬靈生命
在現代社會裡願意承擔「父母」這個角色的,著實很不容易。工作時間長、生活步調快,下了班還得趕著接送小孩,家庭生活常常像個戰場:叮嚀孩子該做的事情做了沒?澡洗了沒?功課寫了沒?還得耳提面命要孩子早點上床,除了希望孩子有正常作息外,更是擔心明早無法按時起床。對啊!生活已經如此忙碌甚至忙亂,哪有機會好好築「家庭祭壇」?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跟孩子的相處與關係的建立,就好像多年以前的那句廣告詞:「再忙,也要陪你喝杯咖啡。」只是我們把它轉變成:「再忙,也要陪你睡前禱告。」現代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已經很少,或許我們真的沒辦法每天陪孩子讀聖經或很多的經文分享,但在忙碌與忙亂中,與孩子一起有五分鐘、十分鐘的「精心時刻」來禱告、聽詩歌,也是與孩子一同學習在主裡得安息。
尤其現在網路資訊非常發達豐富,很多Youtube上詩歌垂手可得,睡前放一段詩歌,親子一起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或許剛好今天發生了讓孩子煩惱的事情,就帶著孩子一起禱告。當然在現實面來說,每天都要有這樣的「精心時刻」是不容易,但若能盡量實行,只要有一次發掘出孩子在煩惱的事情並為此獻上禱告,就是一次鍛鍊孩子「屬靈肌肉」及建造「屬靈生命」的機會;對於親子關係而言,不也是孩子一次與父母的「親密經驗」嗎?在孩子心中,他/她會感受到爸爸媽媽看重自己的煩惱,所以家庭祭壇也是親子間溝通、相互了解的管道之一。
能有比較長或完整的家庭祭壇時間,通常會選在週五晚上或假日。在我們家孩子還是幼兒的時候,會用聽詩歌、講聖經故事及禱告的方式進行。還記得筆者的大女兒3歲時,最喜歡聽耶穌受難又復活的故事,一個晚上會不斷要求我重複說給她聽。畢竟耶穌受難是比較難理解或沉重的一件事,筆者當時實在很困惑為何一個3歲小孩會執著地想聽這段故事。現在她8歲了,也還記得她小時候的這段回憶。不過聽了那麼多次的耶穌受難記,好處就是在上主日學的時候,可以一口氣把耶穌受難過程都畫下來,也能表達得很清楚。也可能因為筆者剛好是教會主日學老師的關係,家裡的兩個孩子很容易就把媽媽跟聖經故事畫上等號,筆者在家裡預備主日學的課程時,她們也會一起參與其中。
為彼此的需要軟弱禱告
信仰與生活相連結
隨著孩子年紀漸長進入國小階段,在家庭祭壇時光,若有彼此分享了什麼事情,我們也會願意與孩子誠實說出自己的心情、軟弱及困難。會願意這樣透露,只是單純認為生命裡的屬靈經驗是「互動」出來的結果。就好比我們與神互動時,會渴望神能向我們啟示祂自己,渴慕神能快快回應我們;孩子與我們互動時,他/她坦承自己的煩惱、難處,若我們也能適時向孩子揭露自己,說出自己也有軟弱需要幫助的部分,這是進入親子關係很深層的信任與同理。甚至當親子一起向神為著彼此的需要、軟弱禱告時,神的回應就能成為親子共同的屬靈經驗,我們與孩子不再只是「父母」與「孩子」的身分,更是實際上「屬靈的家人與同伴」。
最後也想分享家中兩個孩子的小小故事。大女兒在國小二年級升三年級時,考上了一個轉學考,得到能轉到學習資源較豐富、多元的學校與班級的機會。當初其實她只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沒想到最後被錄取。轉學真的是一個困難的決定,沒有人可以預料轉學或不轉學對孩子的影響。最後,我跟孩子說:「我們跟上帝禱告吧!看看上帝有沒有對妳說話。」過了兩天,大女兒主動來告訴我她願意轉學。我問她原因是什麼,她笑一笑跟我說:「妳不是要我看看上帝有沒有對我說話嗎?我昨天晚上禱告完就想到,上帝讓我考上這個轉學考,一定是因為祂覺得我適合去這個學校,所以才讓我考上的吧!」
而筆者的小女兒在今年也遇到了有關「上學」的問題。今年小女兒需要上中班了,公立幼兒園名額有限,每年都需要靠抽籤來決定誰是順利就讀的幸運兒。還記得要報名的前一天我們一家去到教會為了母親節活動作預備,小女兒看到教會師母,馬上跟師母說:「師母,請妳幫我禱告,讓我能抽到幼兒園!」這兩個孩子單純的禱告與相信,成為筆者與先生在為人父母的路上、信仰歷程上,綻放出來的兩朵小花。
隨著時間流逝,孩子從幼兒到國小、國中,生活圈會愈擴大、豐富,思考也愈趨獨立,為人父母的我們無法永遠保護或成為孩子遇到人生難題時的屏障。惟透過共築家庭祭壇,可以傳承孩子屬靈的價值觀,引領孩子在各樣的景況中,都能把自己交在神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