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邁入四十歲的中年女性,其實對於「老」這個字是相當敏感的。因為「老」通常給人許多負面的印象與體驗,尤其是在女性身上。「老年」被社會價值與媒體呈現所扭曲,跟醜陋、無知、退化、僵固、依賴劃上等號。在這樣的老年歧視中,不但個人的整全發展受到侷限,而且個人後半人生階段的尊嚴也被剝奪。但就信仰的角度來看,老年也是上帝所祝福的人生歷程,如果只有年輕的歲月才值得珍惜,那麼,上帝何不在人生理上最美麗的時候就終止人的生命呢?可見,對老年的偏見與自卑,是出於我們無法體會歲月各階段不同的精華與本質。若我們過著不符合自己生命階段的生活方式,那就永遠只能當年歲的奴隸:中壯年時裝可愛,老年時又惦念中年的成就與精彩,永遠無法活在當下,品嚐多樣繽紛的生命滋味。
「變老」是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有的共同生命經驗,我們每天都在變老,但卻很少認真去思考「變老」的意義何在。「變老」是一種藝術,我們必須提早鍛鍊自己的「變老藝術」,而我們的「人生畫展」在年老時就是所謂的「精華展」。很多人在精華展時失敗,如果年輕時成功,但在年老階段卻無法劃下美好的句點,實屬遺憾。唯有懂得用心靈真誠地面對變老的過程,我們才能擁有美好的老年生命。
我在從事基督教文字出版時發現,台灣談老年的書大部分僅限於「健康」和「理財」。事實上,很多老人不快樂,是因為「心」的問題。很多人無法或不願提早學習「變老」的藝術,也是因為心態被扭曲的緣故。如果沒有心靈的操練,那麼,「健康」就會變成無法面對年歲的限制,強迫自己以五十歲的體力從事廿歲的工作(這就像要求廿歲的年輕人擁有五十歲的智慧一樣荒謬),而再多的「財富」都會讓人沒有滿足感,最後,還是只能「睡電視」。
因此,我們選擇出版這本由德國古倫神父著作的《擁抱老年心生活》,希望從心靈的角度,讓各年齡階段,關心「整全生命歷程」的人,在生涯規劃中提前掌握變老的藝術,才能活出每個生命階段的精華。古倫神父自己正好進入六十歲的「少老期」,他鼓勵讀者必須認真地與自己的「年老過程」對話。這段生命歷程可以用靈性的方式型塑成一個成熟和智慧的階段,並賦予生命一個新的深層意涵。
在本書中,聖本篤修會的古倫神父感同身受地對「變老的歷程」提出一些挑戰,如接納、鬆手與和解;並且指出其中所蘊含的機會:凡是能夠學習接受這種明顯的壽命限制,就能夠自我學習一些全新的美德,例如感恩或忍耐、溫和或自在。凡是能夠在變老的過程中學習鬆手的藝術,就能夠獲得新的禮物,並且成為周遭的祝福。古倫神父更藉由自己豐富的牧靈與諮商經驗,歸納出許多實際的老年問題,其中包括憂鬱與恐懼、老年性愛問題、與伴侶和兒孫輩一起變老所產生的矛盾與衝突、年老時的信仰與靈修轉變,以及面對死亡的心靈預備。這是一本兼具靈修與實務角度的「年歲智慧寶典」,非常適合教會的夫婦團契、松年團契讀書會使用,更可以藉此邀請慕道友,一起探討這個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議題。
上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也都給了跟亞伯拉罕一樣的承諾:「這樣,人要因你蒙福」(創世紀十二章2節)。如果我們把這個承諾放在心裡,那麼我們更應該在所有生命階段,特別是年老的這一段,仍深信著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這會幫助我們用積極正面的態度與行動,接納自己的孤寂、衰弱、變老和死亡。如果老年人可以用喜樂、美好的方式變老,那麼,他們就能夠在活著和死去的時候,都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相信,人們也會在我們過世的時候說:「他(她)過去和現在都是我們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