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擔任女宣雜誌執編是廿年前的事情,當時婦女事工委員會的助理就是女宣雜誌編輯。我自己喜歡寫文章,對編輯雜誌卻沒有概念。談到編輯理念,當時女宣雜誌是成為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與一般地方教會婦女團契及中會婦女事工部的橋樑,所以重視中會與教會活動報導,比較少教育的功能與理念的宣導。
女宣雜誌會強調傳遞事工與活動的報導,是因為各中會在開會討論時,談到各中會可以有活動觀摩,例如南部中會可觀摩北部中會的活動,北部中會可學習南部中會辦的活動。原住民教會也強調要有更多、更仔細的報導,因為她們需要這方面的資訊。
女宣雜誌的編委後來覺得雜誌只有這項功能,有些可惜,所以每一期就開始訂主題。我們針對時代潮流來訂定主題,例如環保、大家樂、反雛妓、女性受苦等。
後來我們希望教會婦女都可以閱讀雜誌裡面的主題文章及其他好文章,就推行一個活動,就是婦女團契聚會時可以利用半小時的時間讀女宣雜誌的文章,並加以討論。當時周春桃長老擔任主委,很關心女宣雜誌的發行,也在教會推行這樣的讀書會,並且推行得非常好。
我擔任編輯時,由於當時人力不夠,所以從出版到發行都是我一個人在執行,所做的工作包括擬定計劃、催稿、校稿、文編、美編、送印,寄發,推廣、收費、催款等。除了擔任編輯,當時還要做婦女事工委員會的助理的行政工作。
當時沒有著作權,我把稿子送出去打字後,就要開始看報紙和其他雜誌,看有無好的圖案和插畫,可以用在雜誌上。我也開始收集圖樣並到外面拍照,好用在雜誌上。也因此我有了文編和美編的概念。我現在在工作上都用上過去所學習的整體概念,學會全面地來看一件事情。
原本女宣雜誌的封面是單色的,但羅榮光牧師建議換上彩色封面。換上彩色封面後,我就得時常去找適當的圖片當封面,也要經常去拍照。記得有一次在靈修會上,我看到一個老姊妹用心地在讀女宣雜誌,就趕緊把這幅畫面拍下來。後來這位老姊妹的女兒跟我說,雜誌可以以她媽媽為封面,她媽媽非常高興。
雖然編輯的工作很辛苦,但心裡卻很喜樂。有時婦女事工委員會在辦靈修會等活動時,有些婦女見到我,就會說:你就是陳瑪利編輯啊,我看過你所寫的文章。我也會看到作者本人,而有意外的相見歡。在靈修會等活動中,我也會跟其他婦女交流,例如當時有考慮是否要把女宣雜誌改成大本的樣式,但就有婦女說:小本的比較好,因為可以放在手提袋裡。因此女宣雜誌就一直維持小本的樣式。
那幾年擔任編輯的磨鍊,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有很多的學習。我跟編委、讀者、姊妹們的互動,是我一生中最溫馨,得到最多支持的時候。我現在在婦女展業中心工作,時常想到過去所得到的支持,這些支持也成為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說到掌握讀者的興趣,以及邀稿的方向,在編委會上編委們會討論哪些人為雜誌的讀者群。那時把讀者群鎖定為國中到高中程度的婦女,因為這一群的婦女最多。
當時除了主題外,我也關心婦女的生活層面。當時我需去挖掘婦女的長才,譬如找人設計年菜跟福音的結合,或找會插花的姊妹,來作專欄的報導。很多姊妹的反應都很好,因為很實用,她們可以應用在生活上。
很多姊妹都很客氣,自謙自己不會寫作,寫得不好,所以要時常鼓勵她們。我發現其實她們都寫得很好,都很真實,感情很真摯。我可以優先讀到姊妹們的生活見證,或從神而來的感動,實在是擔任編輯時最愉快的一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