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族群簡介
太魯閣族於2004年1月行政院正式公布為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終於完成努力近十年的正名心願。在距今大約三、四百年前,從南投縣境內越過中央山脈奇萊山,沿著立霧溪山谷向東遷移,數百年來已經和南投原鄉發展出不一樣的民族風貌。他們曾經歷抗日最長的戰爭,是原住民族群裡最後一個投降的族群。太魯閣族人生性豪邁熱情,除了擅長的狩獵、編織以外,目前還保有傳統的製刀匠和巫術,每年也都會舉辦祖靈祭,尤其是關於祖靈的彩虹橋傳說更是別具意義。而位於秀林鄉境內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早已成為聞名國際的觀光景點。
傳統上,過去太魯閣族的男性,婚姻條件是獵首及具有高超的狩獵技巧(唯有已獵首過及擅於狩獵,男子才有資格紋面),其次是守規矩與心地好,有財產及身體強壯則是更次要的條件;女性的首要條件是會織布(女子會織布才能紋面,紋面的女子才算是美麗的),其次則為勤勞、會持家及心地好。
地理與人口分佈
太魯閣族目前人口約2萬4千多人,大致分佈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行行政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分的卓溪鄉立山、崙山等地,亦尚有部分族人聚集在吉安鄉慶豐,南華與福興等三村。
社會組織
太魯閣族為一父系的小家庭組織結構社會,在家庭或親族間均以男性權威為主。其「命名法則」是採父子聯名制,也就是子女聯父名於自己的名字之後。
在太魯閣族人的部落中,由成員共同推舉聰明正直的人為頭目。頭目對外代表部落,對內維持部落的安寧和諧、解決仲裁紛爭。頭目及其他幹部都是無給職的,其唯一享有的權利是部落的人家舉行慶典時總會受到邀請。部落在對外的關係上,獵區的保護是全體部落成員的共同責任,每個部落均有固定的獵區,打獵行為不僅是在維持生計,最重要的是,這是太魯部落男子共同承擔保護家園所不可忽視的團體意識。
文化與風俗習慣
1.禁忌
所謂禁忌(太魯閣族人稱「Gaya」),是指生活規範或社會規範。Gaya是家庭和部落的中心,每一個家或部落成員,都必須嚴格遵守的,否則一人違規,全家或全部落都會遭殃。禁忌通常延伸到男女關係之間,傳統祖靈的信仰及恐懼深植於人心之中,因此族人有著極嚴格的規範,亦即不允許未婚的青年男女或已婚的人有越軌的行為。禁忌最大的意義就是「尊重」兩字,所以當觸犯禁忌的男女,祖靈的懲罰會臨到家族成員,造成家族意外傷亡。直到現在,很多太魯閣族人對傳統祖靈信仰仍抱「寧可信其有」的敬畏態度和傳統觀念。
2.紋面
「紋面」亦即漢人所謂「刺青」,太魯閣語稱「Patas qras」,是太魯閣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特色。「紋面」的理由男女不同,男子16-20歲,是成年與勇敢的象徵,只有獵過敵人的頭才可紋面。女子紋面則為16-20歲,是成年與美麗的象徵。如今紋面的族人已不多見,只有在少數相當年紀以上的太魯閣族老人臉上才能看到這個傳統文化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