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是個深奧的課題,痛苦如果是如此的難以忍受,是否意謂著我們將平安、喜樂、財富、健康,與自由都視為理所當然?
近半年來與一個朋友一起走過一段「受苦」的過程,我縱然想努力扮演好陪伴者的角色,卻也常陷入無助的困境,不知話語是否足夠有力,行動有否充滿信心,抑或是連代禱都充滿著生硬的祈求呢?
朋友夫婦是認識了十六、十七年的老友,夫婦倆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同時家裡經濟狀況良好,擁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是個令人稱羨的家庭,他們的家庭毫無疑問的有主的恩典和祝福。
半年前,卻突然接到她的電話,說她先生避不接觸和溝通,堅持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驚愕之餘,卻也陷入無力的困境,所有安慰人和幫助人的言語和行動,都顯得如此的陌生,如此的不熟悉。平時朗朗上口的「受苦有神的特殊旨意」,或「你是神特別揀選的」,都顯得有些諷刺的意味。
最特別的是另外一群基督徒朋友,卻強力地告誡她,她疏忽了先生,她必須承認自己的過錯,去道歉求得原諒。他們明顯地指出,因為她犯錯,不合乎神的心意,所以神處罰她,讓她面對離婚的痛苦,因此「受苦」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種種看似善意卻充滿矛盾的言語,讓她常常陷入混亂的回應,而我也有著不知該如何幫助她的無奈與無助。
楊腓力在這本«有話問蒼天»的著作,或許正為此提供了正向的答案。作者為「受苦」這個課題,寫了不少本著作,也一直深研「痛苦」這個課題,不間斷地思考「苦難」的意義和目的,最後在本書歸納他思考的結果,將「受苦」轉化為有盼望的目的。
在本書中,楊腓力以痛楚的必然性為開端,分為五大部分,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他對於「受苦」的思考和回應,以及如何利用「受苦」的經歷來幫助人。第一部分「為何有痛苦這回事」,著重於描述痛楚的感覺的重要性。作者以其參觀痲瘋病院的經歷,來告訴讀者神造人的奇妙性。正因有痛楚的感覺,我們得以避免許多的傷害,可以健康、平安地生活。
第二部分「痛苦是從神而來的信息嗎?」,作者以魯益師的一句話:「痛楚是神的擴音器」,來強調神並不喜歡現在這個耳聾的世界。或者正如書裡所說,如果沒有傷害的痛苦,人如何會醒覺;這樣一個混亂的世界,並非神所喜悅的。
第三部分「人怎樣回應苦難?」,作者以「跳躍的雙腳」為題,寫二個人的故事。他們都因意外事故全身癱瘓,都有如何面對和回應苦難的難題。作者認為如果要問神「為什麼我遭受這樣的苦難?」,是得不到答案的,或許只會離神越來越遠。但如果問「受苦的目的是什麼?」,或許可讓人更加地依靠神。
第四部分「我們怎樣面對痛苦?」,作者歸納出每個受苦的人都需要和四樣事情搏鬥,那就是恐懼、無助、意義,和盼望。我們如何回應苦難,大部分視乎我們在這些事情上面奮鬥的結果。而能夠支持我們走過這個過程的最大動力就是愛,就是神親自與我們一起受苦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