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365期 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關鍵字:
◎ 作者 /白惠芳 (雙福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督導)

最近在一個喜宴上遇見喪妻的朋友,無意中談起,發現他已經單身的過了兩年的時間。大家關心:問他何時要再結婚?他卻一本正經的告訴我們:「我有去平安園問我的某,但是她都靜靜,沒說話………。」大家雖心疼也一陣心酸,他真需要有人照顧他、陪伴他,但卻也看出他對太太的深情。

幾年前我曾研究再婚的議題,其中有位女牧師特別提到,傳統文化對再婚的議題,有明顯的性別歧視。她表示當男牧師喪偶時,教會的會友不但鼓勵男牧師再婚,而且還努力的幫其介紹對象;反之,若女牧師喪偶,教會的會友不僅隻字不提再婚之事,且還告之「上帝會照顧妳一輩子」,這樣的一句話,聽在女牧者的耳裡,好像是在約束其再婚。明顯地,在傳統社會文化規範下,對兩性存有雙重標準,男性喪偶被鼓勵再婚,及發展新的人際關係。而女性喪偶者卻受限於守寡的傳統社會規範,使得她們喪偶後,在人際關係的重建上,比男性喪偶者更加困難。另外她也特別提到,教會會友雖然接受西方基督教信仰,多少也受西方文化的薰陶,但在他們的傳統價值理念中,仍未脫離喪偶女性需要守貞如一的觀念。因此,傳統文化對於喪偶女性再婚之看法,普遍仍存著某種程度的成見,或者說婦女的再婚是被抑制的。

一旦婦女成為單親後,多少都曾面對是否要再婚,或會慎思再婚的問題。所以常要面對週遭關愛的眼神,親朋好友或多或少詢問的話。我也曾在實務工作中接觸到年輕婦女,她們形成單親後,離婚婦女常想到的是先生不好的一面;但喪偶婦女想到的卻都是配偶生前美好的回憶與不捨。以致於喪偶後的生活常有自責、低自尊、與外界互動少等情形。她們的生活也因為孩子年幼而陷入混亂中,另一方面,單親婦女有較高比率的貧窮現象,當她們忙於生計,又忙於照顧幼兒,其中所承受的壓力,常讓她們沒有心力思考再婚的問題。

今日婦女之再婚不再是「人心不古,世道淪亡」之行為,而是婦女走出「再嫁」及「貞操」之陰影,其再嫁是人性之表露,不是道德節烈,而是婦女的另一種抉擇。古傳統的習俗與觀念深深影響著婦女再嫁的意願,傳統的中國社會,由於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婦女長久在中國傳統的貞節觀念裡,留下片面針對婦女的倫理規範。婦女在此種傳統觀念的薰陶下,接受了從一而終的思想,並深植於社會各階層。中國社會,長期以來承繼了傳統文化「男尊女卑」的價值觀,和「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父權思想,使得婦女的角色一直未被重視。當前在台灣社會與婦女相關權益的福利,也普遍被忽略。

傳統上男性喪偶如果再婚,一般社會的接受度較強;但如果是女性的喪偶者,社會的規範便又不一樣。而台灣的喪偶婦女之處境,除了她們原本已承受了喪夫之痛外,又得面對台灣社會以男性為中心,父權文化的陰影,使喪偶婦女猶如雪上加霜,蒙上更多的社會、家庭壓力。而台灣社會也一直深受中國文化與社會價值的影響,使喪偶婦女背負的是獨自教養孩子的責任,也就是責無旁貸的養兒育女。而喪偶婦女再婚議題的研究一直不被重視。

遭遇到變故的婦女在生活適應上,有經濟方面、身心調適、子女教育、及社會適應的問題。經過機構的輔導,大部份的婦女已可以慢慢走出失婚的陰影,重新面對新的生活。但也有少數的婦女,長期陷於孤單之中,過著辛苦的日子。當婦女適應了單親的生活,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並能重新調整新的角色與生活後,是否再婚,就成了親戚、朋友之間關心的話題。

「婚姻」不論從初次結婚或是再次結婚的人而言,從法律的角度,係一男一女以終生共同生活為目的,經過一定之儀式,而為之合法的結合關係。再婚是一個新的婚姻關係,再婚也是婦女面對失婚後的一個新的里程。但再婚後的家庭,也會衍生更多的家庭問題,它需要更多、更長期的輔導。美國社會學家Cherlin(1978),認為「再婚是一種未完成的制度(an incomplete institution)。再婚比首次婚姻困難,因為缺乏制度化的引導」。他也說:「再婚家庭之角色及規範定位常曖昧不清,導致家中各成員之行為需要個別協談」。因為沒有制度化的引導、沒有慣例可循,也沒有規範性的行為模式,所以再婚的相處是不容易的。但無可否認的,再婚的家庭因為有配偶的收入,通常可以改善單親家庭的經濟困境,也可以讓單親家庭回復以前雙親家庭的生活。

七星中會,於2000年成立婚姻關懷部,特別為有需要的教會人士提供婚姻之服務,其中一為路得園,專為失婚者(離婚、喪偶),或逾齡未婚之基督徒,關懷心理建設與她們的終身大事。聖經〈以賽亞書〉四十二章3節說:「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希望有更多失婚者走出來,參加路得園的聚會,在小組中互相激勵,以彌補更多家庭的破口。可惜的是知道的人不多,人力的參與也不夠,或許是失婚人士不願出來,而顯得力不從心,每個教會失婚人口數也許不多,但通過中會性的聯誼活動,教會人士的關心,邀請各教會的失婚人口群,讓他們在一個大家都是同質性團體中,互相激勵,也互相慰藉,更可以認識不同的人,而燃起做朋友或再婚的可能性。

長久以來中國的社會存在著「守節」的觀念,婦女從小被教育要守婦道,這樣的傳統社會價值觀,讓婦女承擔太多的角色壓力。一般人對失婚婦女有著嚴厲的標準,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失婚後的日子,包括守寡、不婚或再婚,不需把再婚的婦女和對先夫不忠劃上等號,社會大眾需要調整對再婚女性的看法。

教會也需要針對會友再教育,在成人主日學、或團契當中,拋開傳統思維,特別是對男女性別再婚的不同看法。一般人對男性再婚總覺得是理所當然,但對女性再婚者則以不一樣的眼光看待。這種指指點點會導致婦女再婚後就離開教會,或轉到一個別人不認識的地方去聚會。再婚是失婚婦女對生活的另一種選擇,沒有所謂對與錯,她們也同樣是受上帝祝福的。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從聖經看外籍配偶 (第 376 期)
主題探討:從聖經看外籍配偶 (第 376 期)
主題探討: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第 365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365 期 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2-15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365期  2006年  9月 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365
本期主題: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發行日期:2006/9/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婦女新眼光:路得記﹙一﹚
主題探討: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主題探討:再婚也可以很幸福
主題探討:女人,請懂得愛自己
主題探討:基督教信仰對再婚的看法
生活見證分享:垂聽禱告的主
生活見證分享:三位可敬的女亞當斯
生活見證分享:愛吃菜菜的機器人
生活見證分享:仁愛區合唱團訪韓記
靈修小品:展開一段與耶穌相遇,被耶穌改變的生命之旅
靈修小品:路得記
肢體交通:在愛中得自由
肢體交通:讓教會成為外籍配偶的朋友
小品:啞妻
書香園地:佐賀的超級阿嬤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