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73期 跨/越.界限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冬山教會的在地普世行動
我們教育他們要敢於認同自己出身刻苦的母親,也鼓勵他們跟母親學母語,預備有一天,他們可以回到母親的故鄉成為宣教士。
關鍵字:
作者/鄭忠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冬山教會牧師)
我在2001年受派來到冬山教會,2003年開始辦理弱勢家庭子女課後輔導班,後來發現課輔班裡新住民的第二代子女就占了三分之一,大多數的新住民姊妹在家裡的處境大多很辛苦,鄉下的價值觀認為她們是被買來的媳婦(講難聽是生產工具兼外勞的身分),常常過著不被家人尊重的生活。普遍來說,會採取這種誇國婚姻方式的家庭,社經地位與家庭環境條件本身就欠佳,新住民姊妹除了成為家庭勞動力的支柱,在家裡也不太能擁有發言權與決定權。在家中地位低下,有些孩子在大人錯誤教育下也歧視、不尊重自己的母親。
 
陪孩子回母國娘家

但是,有一天一位新住民姊妹來找我,她說她的孩子不願意和她回印尼參加外公的告別式,請我幫忙說服她的孩子。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孩子不願意回印尼的原因,是因為他恨他的外公、外婆,為了一些錢把媽媽賣來台灣,生下他,害他不但成為新住民第二代,又因父親吸毒進出監獄多次,害他活得很辛苦,在同學面前常常抬不起頭來,所以他不願意回印尼。
 
這樣的問題我無法回答,卻加速我想更了解新住民姊妹的價值觀、長大的環境、生活的困境。於是在2014年我跟師母陪這位印尼姊妹回到印尼,我跟姊妹的家人聊天後才發現: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又稱黑色五月暴動,是指從1998年5月13日至16日發生在印尼棉蘭、雅加達、梭羅等城市,由暴徒發動一系列針對華裔社群的暴動。被強暴的華人婦女確切數字根本無法掌握,有人權組織估計,正確的數字應在千人以上。所以,這位新住民姊妹的媽媽就在這樣的情勢下,為了保護她的兩個女兒,趕緊她們嫁到台灣,但卻造成孫子的誤解。
 
所以我想,應該讓更多的孩子了解自己母親生長的環境與所處的情境,因此在2015年,我帶一些孩子回自己媽媽的母國服事。當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下回到母親的故鄉時,不但可以了解媽媽的母國文化,也可以更明白媽媽長大的環境和外公外婆的無奈,就不會再以媽媽為恥。我們教育他們要敢於認同自己出身刻苦的母親,也鼓勵他們跟母親學母語,預備有一天,他們可以回到母親的故鄉成為宣教士。我們後來希望培養孩子的國際觀,讓他們體會「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使他們將來可以成為社區的意見領袖,因此在2017年我們到馬來西亞短宣,在2019年前往日本做服務老人與特殊孩童的志工服務。
 
在台灣的後頭厝

因為社區孩子的緣故,教會開始關心及接觸新住民家長。教會為更多元服務社區,於2010年成立宜蘭縣以琳家庭關懷協會,結合移民署、縣政府、伊甸基金會、聖道基金會及其他教會兄姊的資源,來幫助冬山鄉貧困與特殊境遇家庭及新住民姊妹。2012年教會與雙福基金會合作成立外配關懷據點,讓教會成為關懷中心,同年5月於教會開辦彩妝技藝班,之後陸續開設美甲班(2013年)、美髮美容班(2014年)、美髮美容進階班(2015年)、烘焙課程(2016年)、電腦課程(2017年)、網路平台課程(2018年)、縫紉課程(2019年),期待透過這些訓練,讓新住民姊妹得到多一項職業技能,有一技之長後,可以比較容易融入台灣的社會。另外,教會也舉辦拍照、說故事、減壓等課程來關懷新住姊妹的身心靈,2015年以前的課程由教會全權安排,2016年以後則將課程規劃主權還給新住民姊妹,讓她們討論符合自己需要的課程,然後再由教會協助找師資開辦。
 
教會為了關心這些新住民姊妹,在2014年成立迦拿團契,每年的十二月第一主日是迦拿團契的主日,透過該主日也喚醒教會兄姊一同關心她們,並為迦拿團契的事工經費奉獻(12月18日是國際移民日)。期待透過關心與陪伴,讓新住民姊妹認同教會是她們的「後頭厝」,可以成為傾吐心聲、困難求救的地方,所以每一年農曆過年後的第一個主日晚上,教會會為她們舉辦回娘家的愛餐活動。很多的新住民姊妹因「買賣婚姻的觀念」,在台灣的家生活得很孤單、很苦悶,但這些辛苦、辛酸的事,她們大都不敢向娘家說(娘家太遠、又怕娘家的父母自責與操心),回娘家也大都是報喜不報憂,甚至回去娘家的伴手禮與機票錢,都要先跟同鄉借錢,回來台灣後再努力打工償還,於是從娘家返台後的日子就過得更加辛苦。所以教會希望打造成為她們的娘家,也希望她們可以認同教會是她們的娘家,是一個一起歡笑、一起流眼淚、一起分享的地方。
 
跳蚤屋的成立

「跳蚤屋」是冬山教會的另一項特色。原先我是為清寒家庭的學生,募集國中、國小畢業班的制服,又因台北某孤兒院執行長知道教會所做的服事,就把多餘的舊衣給教會,使得跳蚤屋越來越擴大。其實跳蚤屋除了環保回收二手衣物再利用,它也照顧了許多的移工(勞工、漁工、看護工),台灣的移工大多來自東南亞國家,這些國家幾乎長年夏天,所以移工來到台灣後,他們幾乎沒有冬衣,買衣服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負擔,所以教會用很低的價錢賣給他們,也算是照顧他們在台灣的生活。有幾年我們邀請看護工每週四來跳蚤屋看衣服,並順道喝一杯免費的咖啡,讓她們可以休息一下,可惜後來教會人手不足暫停這項服務。現在教會白天有社區長者關懷事工,每次早上長者唱詩歌或吹陶笛,看護工聽到音樂旋律也常跟著哼幾句,看見他們身上充滿喜樂,會讓人感到安慰。
 
跳蚤屋的另一個好處,當然是從中所得的經費。因為取之社會,我們就用於課輔班學生。我們為課輔的學生設立獎助學金,只要每半年做志工服務滿100小時,無論是在教會服事或做社會服務,高中生就能拿到一萬元的獎助學金;旅外的大學生、研究生,只要在當地教會服事或從事社會服務滿100小時,也可請領一萬五千元的獎助學金。這不止幫助孩子安心地完成學業,也能維持社區青少年,在高中以後仍持續過教會生活,讓教會有機會繼續關心他們。
 
結語

神學家Bosch認為今天是「上帝國的宣教」,「宣教工作(missions)的時代已經結束,宣教(mission)的時代才正開始。」這是一種運動,我們的宣教活動只有當他反映出我們真正的參與在上帝的宣教當中才能真正算數。宣教是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因此它包含教會的宣教(missiones ecclesiae)及教會的宣教計劃。不是教會「承擔」宣教的工作,而是上帝的宣教組成了教會。所以宣教是上帝自己的一項活動,而我們只是工具。我提醒自己,別讓世俗的成功神學綁架我的服事與教會。我盡責撒種、灌溉,發芽與結果是上帝的事,因為我們只是上帝宣教的工具。 
同作者相關文章:
冬山教會的在地普世行動 (第 173 期)
參考書目:
BOSCH, David J. 1996, 白陳毓華譯,《更新變化的宣教》,台北:華神。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3 期 跨/越.界限 (15-1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3期  2020年  6月 跨/越.界限 173
本期主題:跨/越.界限
發行日期:2020/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普世無國界
一位原住民青年的普世省思
長老教會青年參與普世的挫折與困境
我們的排青,我們的普世
冬山教會的在地普世行動
跨/越.界限
你們說,普世是什麼?
再思處境化神學:跨/越界限
遇見永遠的家人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魔術/信仰/人生
合一
穿越
漫步在天父恩典的花園裡
基督與歸仁,紅瓦與文化
微小的過客,強大力量
從日治台灣的鼠疫反思當前的COVID-19疫情
武漢肺炎疫情下教會禮拜的因應之道
忠實於上主的僕人——張瑞雄牧師
我是印尼華僑,台灣新住民
魚粽不同
Tio̍h災kap普世
呂若瑟神父新聞ê感觸
Isisipul tu iniliskinan 數字聯想
我在「青年知識節」看見普世的概念
溫暖的問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