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18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加爾各答街頭孩子教我的事!--長老教會青年普世交流心得
謝謝加爾各答街頭的孩子,刺激我重新探索人權、貧窮等議題,用更廣闊的視野看世界,他/她們求生存的勇氣更值得我學習。
關鍵字:
作者/李信仁 (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委/台灣教會公報記者)

走出印度加爾各答機場,煙塵瀰漫,空氣裡有股異味,3月11日深夜11點多,機場前停滿等候載客的計程車,來接機的是一輛中型吉普車,將載著來自台灣的6人到晚上住宿的地方;司機見到我們就直接說:「1500盧比(約合新台幣1000元)。」,我心想「好貴!」,但已經是深夜,又是陌生的國度,只好同意這個價錢,一路橫衝直撞到達住宿的地方。

「髒、亂、死要錢」是加爾各答給我的第一印象,對那裡的人有點不信任。

※感受 街頭兒童的衝擊

結束了Mizoram的9天訪問,到加爾各答轉機回台灣,9天後對加爾各答的印象改觀,雖然髒亂卻很多元,各色服裝、人們膚色和語言豐富,開車走路不必遵守規則,一切隨性,充滿「沒有章法」的美感,好像用色大膽的抽象畫。

趁著轉機空檔到當地著名的市集「新市場」(New Market)逛逛,人聲鼎沸,熱鬧滾滾,走在市場裡可明顯感受嚴重的貧富差距,大賣場前,一個拿著可樂瓶的小男孩跟路人乞討,一雙大眼精看著人們,眼神裡不是哀怨,而是像商人般的銳利,他沒有販賣東西,衣服骯髒破舊,沒有錢到賣場裡採購。

我看著他,心理想著「賣場、男孩、乞討,好鮮明的貧富對比」按下相機快門,連拍了幾張。男孩見到我,很快到身邊伸出手用英語說:”Give me the money”。想起曾到印度旅行的朋友提醒「千萬不能給乞討的小孩錢,某則會無法脫身」、「有很多孩子是被人口販子操控,乞討的錢要交給犯罪集團,像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演的一樣!」何況當時我只剩一張大鈔和美金,留著轉機時備用,我只好快步在人群中穿梭,試圖擺脫男孩。

市集是男孩的地盤,我走得快,男孩腳步更快,”Give me the money ,please.”不斷在耳邊響起,我只好裝作聽不懂,任憑他在身旁糾纏。

搭機時刻逼近,在交通混亂的加爾各答,必須提早出發,擁擠的市集很難攔到計程車,擔心遇到漫天喊價的司機,把我們當做冤大頭!

一行人傷透腦筋的時候,有個大約九歲的小女孩,抬著裝著髮飾、零嘴、手工藝品的籃子叫賣,對我們說:”Would you want to call the taxi ? Come on, follow me!”,她說可以帶我們攔到價格合理的計程車,我當時懷疑是否又遇到敲竹槓、詐騙的傢伙。

小女孩帶著我們穿過重重人群,說也奇怪,那個乞討的男孩竟然追不上,很快到了大馬路,車輛川流不息,計程車幾乎都有乘客,女孩跑到路上替我們叫了兩輛車,她幫我們談妥價錢並囑咐先載我們拿行李再到機場。

上了車,鬆了一口氣,小女孩揮手跟我們道再見,Zaidarh Zauva(蔡達華)牧師提醒:「應該要買點東西,謝謝她幫忙。」車子已經發動,我搖下車窗,拿出剩下的兩盒口香糖送給她,向她道謝。

看著女孩純真的表情,我感到很慚愧,為何一開始就用很勢利的心態看待主動幫助我們的女孩?而她卻是小天使,替我們解決難題,返國的夜班機上,我無法入眠。

  • ※數據 印度有4,400名童工!
  • 查閱從機場購買的《Year Book 2010》(2010年印度年鑑),擁有超過11億人口的印度,國民平均年收入約950美元,全印有大量人口是每天生活少於一美元的貧窮者,那個小男孩,可能連美金五毛都沒有! 

    3月13日的新聞報導最新世界十大首富,印度包辦第4、5名分別是:石油天然氣業者安巴尼,資產290億美元;鋼鐵業鉅子米塔爾,資產287億美元,身價超過台灣首富郭台銘。

    看著這條消息,眉頭深鎖,我又想起在加爾各答市集乞討的男孩、沿街叫賣的小女孩,他/她們在街頭討生活,失去了童年應有的快樂,但印度卻有世界級富豪,難道不能分點財富給窮苦大眾嗎?

    在加爾各答只停留幾個小時,街頭的孩子卻給我強烈的震撼!我問自己:「面對印度,不,而是全球的貧富差距問題,除了禱告,還能做什麼?」瞭解問題是第一步。

    究竟印度有多少個16歲以下的童工?查閱「全球反童工行動」(Global March against Child Labour )公布的資料,印度政府宣稱有1,260萬名,5到14歲的兒童從事全職工作,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估計有4,400萬名童工;非官方的NGO團體估計則高達一億以上,這個數字與印度5歲到14歲的輟學兒童數量大致相同。

    這些統計數字是有正式雇用的童工,然而,像是加爾各答街上的孩子,無論是乞討、叫賣、當苦力,甚至被人口販子利用成為色情與販毒工具,恐怕很難精確計算,沒有包括在統計當中,印度的童工問題,比我想像的還要嚴重。

    ※交流PCT青年的EYEP 

    3月1日至11日,Zaidarh Zauva牧師、排灣中會青年部幹事日依‧達里瑪勞(陸夙珍)、玉山神學院學生張莫、魯凱區會茂林教會青年魏苔因、高雄中會中山教會青年曾偉宗和我共六人,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的普世交流計畫(Ecumenical Youth Exchange Program 簡稱:EYEP),參加Mizoram長老教會青年團契(簡稱KTP)第53屆青年大會。

    在Mizoram並沒有感受到兒童被剝削,小朋友穿著整齊的制服上學,KTP青年大會認識的朋友Lynda告訴我,Mizoram是全印教育水準第二高的省份,全省約一百萬人口,識字率超過85%,每個兒童都要上學,大多數青年都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博碩士也不少。

    「因為Mizoram教會與當地政府合作落實兒童教育,所以童工問題較不嚴重,但其他地區,幾乎全印度,有許多應該上學的兒童被送去工作,或者年紀輕輕就離家到有錢人家當幫傭,對大多數的童工來說,這是生活所逼。」在大學擔任講師的Lynda感慨地表示。

        大學教授,今年三月接任KTP總幹事的Zara博士說,印度五分之二的人活在貧窮線以下(每天生活不到一美元)!除了以基督教為主的Mizoram、Meghalaya等省份,印度深受傳統的「種性制度」影響,有人出生就被認定是最低層的賤民階級,只能從小當童工,十分可憐。

    Zara專業是地理學,主要研究疾病和醫療的全國分布狀況,他表示,包括Mizoram在內,每到夏天印度瘧疾(Malaria)流行,許多孩童傳染致死,沒受過教育的童工的致死率較高。

    受過高等教育,從事教育工作的Lynda和Zara,非常強調教育對於兒童的重要,但印度眾多的童工,無法受教育,健康與人身安全沒有受任何保障。   

    ※質疑  犧牲多數值得嗎? 

    人口逾11億的印度是世界第十二大經濟體,最近被譽為「金磚四國」(印度、中國、巴西、俄羅斯)之一,印度政府熱衷拼經濟,歡迎外資投資,更認為印度比中國擁有更多的年輕人口,加上普遍使用英語,將來可望變得更富有,許多企業雇用大批童工,節省成本。查閱印度年鑑,政府公佈6歲到14歲的兒童入學率達93%,但全國輟學率高達31%,三個學童中就有一位輟學;印度經濟成長、童工人數、輟學率呈現正相關,印度賺得愈多,童工也愈來愈多,輟學率跟著上升。不過,菁英教育發展卻是一流,有世界聞名的電信、數學、資訊工程相關學院,留學歐美的人數非常多,大批人才讓印度在所謂的「全球化知識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

    印度和中國相同,為了求發展而採取「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策略,政策討好財團,造就世界級巨富;重視菁英教育,11億人口只要有百萬知識菁英,即具備可觀競爭力。如此一來,犧牲過半數的窮人以及「種性制度」最低階的人們,毫無自主能力的童工和小孩是最可憐的一群。看著加爾各答街頭男孩的照片,翻查那本厚重的「年鑑」,不禁想問:「印度犧牲多數窮苦大眾,成就少數富人和菁英利益,讓國家在全球競爭中突飛猛進,這樣值得嗎?」 

    ※聆聽  來自世界的呼求

    2000年9月聯合國召開「千禧年高峰會」,191個<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述說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 (第 160 期)
    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2000年之後PCT宣教回顧與前瞻」回應與討論 (第 159 期)
    長老教會的青年運動 ─從「台灣青年國是會議」談起 (第 127 期)
    加爾各答街頭孩子教我的事!--長老教會青年普世交流心得 (第 118 期)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 日光單車賑災手記 (第 114 期)
    打斷手骨顛倒勇——專訪張德麟談《新使者》 (第 100 期)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第 99 期)
    台客文化面面觀 (第 91 期)
    教會母語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第 84 期)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第 81 期)
    體驗長青團契的原住民教育生活體驗營 (第 4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8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42-4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8期  2010年  6月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118
    本期主題: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發行日期:2010/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地球憲章
    超越哥本哈根:回應《地球憲章》
    多元與差異:從結構性多元主義觀點看環保運動的困境
    從地球憲章反省台灣的土地開發政策
    深耕台灣 相遇原鄉──台灣生態關懷者協會與地球憲章十周年
    環境運動的轉型與昇華:「守護白海豚」國民環境信託的緣起
    用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來改變世界!
    新女性與新大地──露瑟(Rosemary Radford Ruether)的神學追尋之路
    打赤腳的蘭大弼醫師
    加爾各答街頭孩子教我的事!--長老教會青年普世交流心得
    和平環保 徒步環島
    一堂日語學校的作文課:我的夢想?
    從《阿凡達》看科技與自然對立的迷思
    《為巴比祈禱》影評二則
    神掌權s
    從一則徵婚啟事說起
    司馬庫斯櫸木事件無罪宣判的啟示
    荷蘭人帶h3 咱e台灣話(1)
    大學生的貧富現況與未來想像
    沒有錢,就不能回應上帝的呼召?
    與神相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