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52期 來讀經,明白主的心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聆聽,無聲-處境查經法
關鍵字:
◎ 作者 /邱凱莉 (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
從邊緣位置閱/聽上帝的信息
 
處境查經運動源自於1980中期在南非的查經運動,甚至可以追溯到1960-70年在巴西的讀經運動。處境查經法特別注重處境,特別是查經團體的處境分析。英國學者Susannah Cornwall認為,特定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處境與階級都可以是上帝啟示的場域。Cornwall指出,神學以及聖經詮釋都會受到人的經驗的影響;因此,身處於社會邊緣或者弱勢者對聖經的詮釋就不同於身處社會中心位置或優勢地位者的詮釋(Cornwall,2012:15)。
 
Cornwall強調,處境查經運動的理念是認定不同的想法與各種聲音都是有價值的、有其正當性的。知識是交換的,而不是單向傳輸的。處境查經特別注重互動,並且鼓勵有創意、甚至看起來不合常規、有些荒謬、但卻是根植於嚴肅的政治社會關懷、並導向實踐的想法。不過,處境查經並非是認定邊緣族群的聖經詮釋必定是優越於受過正式神學訓練或是傳統聖經詮釋方法者的詮釋,而是把聖經詮釋看作是多元的,如同聖經本身也涵括了多種聲音一般。(Cornwall,2012:16)。處境查經法也不是要完全捨棄掉傳統的聖經詮釋方法,而是同時注重經文文本的背景(reading behind the text),並且也注重讀者身處的社會政治處境,讓聖經能夠對當下的處境說話
(reading in front of the text)。
 
Cornwall並引用John Riches的研究指出,對於許多第一次接觸處境查經法的朋友來說,最震驚的是,閱讀聖經很大部分是沒有特定方向、沒有明確的指引的(non-directive form of reading),而是允許查經成員能夠先擁有自己的聖經詮釋的語言與圖象,接著才練習把聖經文本與自身處境做關聯。這樣的查經方式是能夠帶給人很大的力量的,因為許多人早已喪失了自身的信仰語言與能力,去識讀聖經要對他們所要說的話,也無從訴說自己的信仰故事與經歷,無法討論與分享聖經如何光照他們的生活實況並提供指引(Cornwall,2012:18)。
 
台灣處境查經運動
 
值得注意的是,Cornwall特別說明處境查經法並不認為所有的觀念都是正確的,有時候也肯認某些聖經詮釋相較於其他的聖經詮釋更能夠帶來生命(life-giving)。關鍵在於這個查經團體本身是否帶著嚴肅的社會公義的關注並且身體力行聖經的教導,紮根於耶穌基督帶來解放的信仰傳統,並且願意給予那些社會政治上的窮人與弱勢者特別的關切(Cornwall,2012:17)。
 
在台灣,處境查經運動開始於2017年1月23日,由鄭國忠牧師、黃春生牧師發起,迄今已經邁向第五年。在處境查經班的討論氛圍是自由而敞開的。當週輪值的協調者會適度提供聖經背景,但是,除此之外並沒有給予太多的指引。由於查經成員來自不同的背景,各自能夠從不同的生活經驗提供不同的閱讀聖經的角度,並且也能夠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在這裡,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也不需要擔心「政治正確」的問題。牧者或是老師扮演的是引導者同時也是學生的身分;沒有任何強迫性需要將聖經詮釋定於一尊,而能夠在自由的探索與討論中找到能夠對當今處境說話的的聖經信息。
 
以下分享今年其中一次聚會討論馬可福音第七章所帶給我的啟發。
 
耶穌醫治耳聾舌結的人:
 
他她們/我們馬可福音7:31~37是一個很典型的醫治敘述。故事的地點發生在加利利湖邊境地區。這段敘事中,有人帶了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到耶穌面前,請求耶穌為他按手。在社群生活中,人際互動其實大量依賴聽覺力與口頭表達力,耳聾又舌結的人,意味著被推到社會邊緣的人,這樣的人的生活是嚴重阻絕了生活資源、社會榮譽、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的。對於羅馬殖民統治政權而言,這樣失能的人無法從事軍事活動,因此也是被判了社會死刑,這樣的人甚至被看作是「非人類」  (Carter,2019:201)。
 
新約學者Jin Young Choi指出,馬可福音書比其他福音書更加強調耶穌醫治事奉中的身體面向。耶穌會去觸摸那些身體有病痛或者被鬼附身者,也會被他們觸摸。新約學者Warren Carter則強調,馬可福音中耶穌的醫治有著強烈的象徵意義,耶穌的醫治不僅只是啟示他的身分與能力,更是上帝國介入人間的象徵。馬可福音書的作者期待上帝國的來臨,當那個時刻來到時,會有身體的整全醫治、豐盛的的生產力與食物的供應(Carter,2019:203-205)。
 
在我們的查經討論中,成員注意到,在這個醫治敘事中,耶穌的醫治包含了很親密的舉動。耶穌把這個人從人群的視線中帶開,並且抬頭望天、深深嘆氣—這可能意味著耶穌對這個人有著深深的憐憫,也許他的耳聾舌結跟他的社會網絡有關係。有成員提到自身的家庭互動模式迫使自己必須要「裝聾作啞」,不想要去聽親人的事情,並且跟家人相處的方式就是裝聾作啞。因此從經文反省到,心理上的耳聾跟舌結我們也會有。
 
也有成員從社會結構的角度去讀這段聖經,認為有很多人是被「噤聲」的,就像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或者是性侵受害者。像這樣被噤聲的人,不但會失去表達傷痛的能力,甚至也因為被排擠、受壓迫到社會最底層,而必須裝聾作啞,因為不願意再相信任何人。但是,這樣的人如果有個出口將會是很大的醫治。很多人把傷痛講出來心理就鬆了一口氣。像這樣處境的人,會一直壓抑。難怪耶穌會深深嘆一口氣。
 
反省—成為無聲者的聲音最後,查經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反省􀀀我們願意去聆聽這些失聲、失語者的聲音嗎?這些人是真的沒有聲音嗎? 還是他們的聲音不被聽見? 他們真的是耳聾嗎? 還是沒有人聽他們講話? 因為只有耶穌會聽這些人。有的時候不是身邊的人耳聾,而是我們是耳聾的。經常是別人不接受他們溝通的方式。有的時候是我們需要學習聆聽這些人,而不是去修正這些人。
 
當討論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我自己是一直想起了電影《無聲》的故事。這部電影講述一個台灣曾發生過的啟聰學校集體性侵事件,因校方的隱瞞與輕忽處理的態度,問題並未被正視且反而持續發生(長達七年),規模之大(案件高達上百件)、可以說是令人震驚錯愕。所幸,後來事件經人本基金會揭露,受害者的傷痛才稍稍得以平撫(相關資料請參閱人本基金會網站)。之後,整個事件被拍成電影《無聲》,震驚了台灣社會。看完電影的我只能說,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台灣,一個性別平等運動相對進步的國家,實在是令人無法置信,心痛至極。
 
也許,我們自己才是那些「耳聾舌結」的人吧?求主耶穌開我們的耳朵,願意去傾聽那些被擠壓到社會最底層的人的聲音,也開我們的舌頭,讓我們願意成為無聲者的聲音。
 
《參考資料》
 
1.Carter, Warren. Mark. Collegeville, Minnesota : Liturgical Press, 2019。
 
2.Cornwall, Susan.“Contextual Bible Study: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Modern Believing 53, no.1 (2012): 14-22。
 
3.人本教育基金會,〈那些因沉默而無聲的大人後來怎麼了?〉系列報導。https://hef.org.tw/silent_and_silent/(取自2021年1月30日)。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聆聽,無聲-處境查經法 (第 452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52 期 來讀經,明白主的心 (6-18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52期  2021年  3月 來讀經,明白主的心 452
本期主題:來讀經,明白主的心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讓神的靈進入我心
主題探討/為什麼基督徒要讀聖經?
主題探討/女人說話,話說女人
主題探討/鳥瞰式讀經
主題探討/簡介「新眼光讀經運動」
主題探討/聆聽,無聲-處境查經法
婦女新眼光/加拉太書(二) 保羅的自由:愛心相服事
人物專欄/親近主得力量的吳秀惠牧師娘
小錢祈禱網/婦女,邁出信心的步伐
小錢祈禱網/上帝聽見
肢體交通/2021年全國婦女人才訓練會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幸福家庭徵文/更新的生命和家庭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七星中會關懷靈修活動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每一刻的平安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重新得力的恩典
悅讀繪本/談繪本與親子共讀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