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33期 溫柔生產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經歷神的信實與恩典 ─我的五次溫柔生產
關鍵字:
◎ 作者 /郭詩薇 (全職主婦/溫柔生產陪產員)
溫柔生產種子的萌芽
 
十一年前的冬天,因為某個契機,我得以在台東的一家醫院陪好友生產。那時,我第一次聽到「LDR產房」這詞(L=labor, D=delivery, R=recovery),意指從待產、生產到恢復都可待在同一間房間,不需頻頻被轉移。同一天裡,我也見識到了當時所謂的「待產常規醫療措施」─打點滴、灌腸、剃陰毛、會陰切開與縫合等,以及讓許多產婦永生難忘的「推肚子」和婦產科醫生都不希望遇到的「漏接」。
 
猶記當時,寶寶的頭已經要衝出來,但護理人員卻因為醫生尚未到場而伸手將產婦的產道口擋住。醫生到場後,邊縫合邊責備產婦沒有撐到等他來再生,也沒有讓他先剪會陰而造成他縫合上的麻煩。我在一旁從頭看到尾,心中想著:「生產,只能這樣嗎?」「醫院習以為常的接生,對產婦來說卻是一生一次特別且私密的歷程,卻只能如同工廠生產線般任人擺佈?」「在身心都承受極大撕裂與壓力的時刻,竟還要接受刺眼的燈光、頻繁的醫療措施、冰冷的言語和粗魯的外力幫助?」當時未婚的我,心中雖充滿疑惑,卻也不知道有其他的選擇。直到自己初次懷孕時,從先生的小阿姨那兒接觸到了「溫柔生產」的觀念,才知道原來生產不是生病,產痛卻不需要慘痛,生產也可以很溫柔。
 
讓生產從醫療回歸自然
 
台灣的生產過度醫療化,從世界名列前茅的剖腹率就可看得出。婦產科醫師忙著看診、隨時待命接生,遇到「吉祥」年份可能還得不眠不休地進產房,根本無法為產婦量身訂做生產計畫。懷孕時,醫院的衛教重點鮮少放在教導產婦如何生產,反正生產的事交給醫護團隊就對了。然而,身為女人,造物主賜與我們生產乳養的本能與責任,我們卻認為生產一事只能由醫師主導,卻忘了當祂揀選我們成為母親的那一刻,已同時賜給我們生產的本能,我們能以信心去經歷。
 
生產,是人類能經歷造物主奇妙可畏的一大契機;家,則是我們認為最適合迎接新生命誕生之處。在家中,我們容易感到放鬆(有助於催產素分泌、促進產程進展)。特別在有了第一個孩子之後,如何讓他們在生活作息不被影響的狀況下迎接手足的降臨,更是我們考量的一大重點。然而,倘若家中有其他因素不適合待產,或是產家本身希望能在有充足醫療設備的環境下進行,亦能尋找提供溫柔生產服務之醫療院所,透過與醫護團隊或助產師的充分溝通,同樣可以經歷一場獨一無二的溫柔生產。
 
做好預備,透過生產榮耀神
 
我生了五胎,除了第一胎是在提供溫柔生產服務的診所生產之外,其餘四胎都是在家生產。我們努力地做預備,擬定生產計畫、尋找合適的助產師、與產檢醫師溝通尋求建議。在我首次於家中進行溫柔生產之後,體會到生產竟能如此神聖美好:沒有過多的催促介入、沒有尖叫嘶吼、沒有撕裂傷、沒有冰冷的器械和形式化的標準作業流程,而是在神所定的時候,讓全家在相互支持陪伴的環境中,迎接新生命的降臨。當我和緩而平靜地產下寶寶、先生親手接住寶寶、姊姊親手為自己的手足斷臍的那一刻,我們真實地體會到,生產也能榮耀神。
 
恐懼是從未知而來,疼痛也可以很美好
 
對於溫柔生產,我最常聽到的反應是:「啊?那不會很危險嗎?去醫院生方便又安全!」或是聽到長輩說:「助產師?那不就是產婆嗎?現在是什麼時代了!」我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解釋著。助產師,顧名思義是協助婦女生產的專業,除了具有完備的護理教育訓練外,還要接受助產專業訓練且通過嚴格的國家考試,透過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引導婦女儘可能自然生產,以確保母嬰平安。這與古早時代因醫療不普及,或因居在偏鄉交通不便,才由鄰近產婆接生的情境與脈絡截然不同。
 
助產專業與醫療專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思維邏輯。前者是把生產視為生理行為,以產婦為主體,相信在正常的情況下,只需藉由正確的引導,產婦便自己把孩子娩出。因此在母嬰安全無虞時,助產師或陪產員大多會藉由教導各式舒適技巧及體位的改變來協助產婦順產。後者則是將生產視同生病,以醫院為主體,產婦等同病人,因此當產婦產程不如預期時,醫師大多會以藥物或手術建議給予介入,也由於在風險評估的標準上較嚴格,所以通常較難花時間等候,因此催生、人工破水、會陰切開等措施才如此常見。
 
其實,「瓜熟蒂落」是很自然的道理。「生不出來」的狀況有分很多種,有可能是胎兒的位置還需要時間調整、有可能是骨盆後傾、有可能是催產素分泌不足(太累、不夠放鬆導致)。以上的狀況大多可以透過特定的運動、體位轉換、側臥休息等方式去促進產程,只要於待產過程中密切注意胎動和胎心音是否正常,就可耐心靜候寶
寶降臨。
 
事實上,生產的疼痛是自然且正常的生理現象,有別於其他身體的疼痛,婦女在產痛中找尋最能緩解疼痛的方式,如冰熱敷、淋浴、按摩、骨盆搖擺、自由走動、體位轉換、呼吸調節等。所以,除了使用麻醉止痛劑(最常見為俗稱「無痛分娩」)之外,產婦亦可選擇上述這些非藥物性的方式,不但能有效減緩疼痛與壓力,同時亦能
促使產程的進展。此外,產痛有助於母親體內分泌天然的腦內啡,腦內啡除了能緩解疼痛之外,也能幫助胎兒適應生產的壓力。因此,生產的疼痛對婦女而言,是一種保護也是效力。
 
遺憾的是,許多現代人已習慣了快速和便利,導致與疼痛共處、身體適應與調節的能力漸漸消失,而女人也同時失去了一個機會─當她經歷一次次的陣痛,胎兒通過產道的擠壓來到世上時,一個女人正蛻變成為堅韌的母親。這份堅韌的勇氣,正是往後育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而生產過程中,丈夫擔任最重要的陪產角色,則能使得生產從「女人」的事變為「夫妻共同」的事,更是對於夫妻的緊密度有直接的助益。在我幾次的生產經驗中,丈夫甚至比自己更感動,經驗到與孩子深深的連結,這份共同的經驗情感,常為往後的育兒生活打下了美好的基石。
 
若每個女人都能在懷孕期間充分地了解自己可以有什麼選擇,更多瞭解自己身體的運作與產程的進展,夫妻雙方都習得正確的生產教育資訊,想必會增加更多新手家庭的勇氣和信心。我常半開玩笑地說:「政府與其透過金錢補助來鼓勵生育,還不如落實加強溫柔生產的觀念,幫助女人不怕生產,鼓勵夫妻同心迎接孩子出生。讓更多助產師進駐醫院負責接生,讓婦產科醫師專心致力於治療,這樣可以避免醫師過勞又可促進生產滿意度,何樂而不為?」
 
自由與責任並存,善意溝通化解歧見
 
當我們想要在生產一事上享有更多的自主,同時也代表我們需要更多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更謹慎地規劃和預備。在我們選擇採用居家生產的方式後,我們花了許多時間與產檢的醫師討論、讓家人明白自己如此選擇的原因,以及做好計畫以確保當緊急狀況發生時可如何因應。當我們準備得愈充分,相關知識攝取得愈充足,我們就能更坦然無懼地去經歷這場溫柔的冒險。通常,醫生的強勢主導是為了因應沒有做功課的病人。他們的職責與龐大的病患量,迫使他們在面對產婦的生產方式上,不會主動地提供更多可能性。但若是一個心胸開放的醫師,當他發現你是一個有預備的產婦,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充分的理解且做足了功課,願意為自己負責而非一味倚賴院方,他們通常都會樂意跟你討論更多的可能性。
 
以我五次孕產的經驗為例,我都是由同一個醫師產檢,但沒有一胎讓他接生,因為該院沒有提供溫柔生產的服務。但當我提出打算居家生產的想法時,我的醫師十分尊重我,樂意提供我所有產檢相關資料,也願意成為我緊急後送計畫中的支援。或許不是每個醫師都如此,但我常鼓勵想要嘗試溫柔生產的產婦們,不要因為一次被醫生拒絕就放棄,可以多去找尋願意支持這理念的醫師來諮詢,讓台灣的助產與醫護關係回歸為互助雙贏而非緊繃的敵對關係。唯有愈來愈多的產婦願意付代價成為這其中的橋樑,生產的大環境才有可能愈變愈友善。身為一個基督徒與婦女,我們可以從切身相關的政策上開始追求美善,並透過我們的行動成為和睦使者。
 
萬事互相效力,信心成就美好
 
要做一個非主流的選擇一向是麻煩的。然而,我的五次孕產經驗讓我體會到,信心能成就許多看似艱難的事。當我們願意為了更美好的生產經驗而努力與祈求時,往往能在其中經歷到「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恩典。「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提摩太前書二章15節)
 
我的五次溫柔生產,摯愛的丈夫與孩子都能自由地陪在身旁。而其中四次的在家生產,在助產師細心的引導下,我能專注自信地控制自己的身體與呼吸,以至於我的會陰部完全沒有撕裂傷,生完孩子後神清氣爽,可以心情愉悅地自己照顧寶寶,休息一兩週後就彷彿做完月子。也因為接連經歷了幾次美好的生產經驗,使我對於成為一個母親更加有信心。每當在育兒生活中遇到艱難與挑戰之時,總會自然想起那時我是如何熬過一波波的陣痛以及親手迎接寶寶的畫面,心中更堅定地相信孩子是神所託付,我們必能仰望祂的信實與恩典,以同樣等候交託的心引導孩子一生行走義路。生命值得等待。甚願有愈來愈多的婦女,能在生產乳養上經歷神的信實與恩典,並以祂所賞賜之寶貴位份─母親,為心中的喜樂和滿足。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經歷神的信實與恩典 ─我的五次溫柔生產 (第 433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33 期 溫柔生產 (3-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33期  2018年  1月 溫柔生產 433
本期主題:溫柔生產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參與上帝的創造
幹事的話/連結主‧分享愛
主題探討/經歷神的信實與恩典 ─我的五次溫柔生產
主題探討/居家生產Q&A
主題探討/在家,我們的主場 ─在家溫柔生產的陪產經驗談
主題探討/順服上帝的旨意行
主題探討/我與我的產婦們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婦女新眼光/〈路加福音〉(五)
原來是女聲/為主唱新歌
中區會長短波/從「心」認識神
肢體交通/學習耶穌,推倒使人分裂的牆
肢體交通/與上帝同工的橋樑建造者
肢體交通/恩典之路─巴西、阿根廷WATCC學習之旅
肢體交通/我只想跟你談生命(四)─盜賊來了!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