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0期 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字級調整:

特稿
參與第32屆世界學生基督徒聯盟總會心得
關鍵字:
作者/張馨文 (現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在中東旅遊是一個很奇特的經驗。中東地區給我們的印象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散佈著幾隻零星的駱駝,或是靠著石油致富的國家。但是黎巴嫩,這個被稱為中東的瑞士的國家,卻與其他中東國家有不同的景象。黎巴嫩西鄰地中海,東鄰黎巴嫩山,自古就是歐亞非的通道。在黎巴嫩境內任何一處都看得見海,也看得見山,氣候、風景都宜人。黎巴嫩人民與歐洲的血統較相近,整個社會的作風也與阿拉伯人極大不同。阿拉伯人大多受回教文化的影響,總是有些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像是女人必須蒙頭的習慣等,但是黎巴嫩卻不是這樣。所有的食衣住行都與西方國家相當接近,但卻保持了黎巴嫩人的熱情與享受生活的態度。你知道我們為什麼可以在大會期間,每天晚上的舞會可以持續到晚上一、兩點?因為黎巴嫩人真的太喜歡跳舞了,有任何的音樂他們都可以享受其中,再加上拉丁美洲人的熱情,我們也就深受感染,夜夜笙歌不覺疲累。

  貝魯特市是歷史與現代交融的複雜城市。這個中東的日內瓦被建設的相當歐洲化。走在市區內的一個住宅區,就好像身處在歐洲某個小鎮一樣。但是市內卻可以發現超過三千年的古城堡,或是羅馬帝國遺留下的豪華大浴池。不過這都不是讓人覺得印象深刻的地方。市區內的密密麻麻彈孔、爆炸摧毀的樓房、正在整修的古市場、還有隨處可見軍隊駐紮、巡邏,都告訴我們這個國家曾經經歷的內戰歷史。這個內戰是在1994年發生的,起因是境內的基督教徒與回教徒為爭奪政治的主導權。回教徒不滿基督徒一再壯大的勢力,破壞了原本的均勢;基督徒不滿回教徒一再掌權,故要求更多的政治席位,兩者世仇已深,內戰的互相傷害已成必然。這戰爭使得平靜的黎巴嫩槍林彈雨,並也影響到中東世界的秩序。雖然戰爭已經結束,基督徒與回教徒達成協議,不過為了隨時可能再度發生的衝突,黎巴嫩以及敘利亞的軍隊四處站崗,嚴格監視。作為一個外人,我們很難瞭解為什麼兩個宗教無法在一處和平共存,甚至為了權力發動戰爭,但是對所有的中東人而言,這卻是他們的生存哲學。

  瞭解黎巴嫩與以色列的仇視是從大會的通知單上來的。凡欲進入黎巴嫩境內的遊客,護照上不准有任何以色列的徽章及記號。為什麼去過以色列的人不能進入黎巴嫩?「因為我們討厭以色列!」就只是這樣的回答。對黎巴嫩或是所有的中東國家的人而言,以色列是他們共同的仇敵。他們認為以色列霸佔了他們的領土,不尊重中東世界的和平協議,一再地擴張軍隊武器。他們認為以色列憑著西方世界對他們的好感,以及散佈全世界的勢力,不斷的欺負中東其他國家,讓其他國家的主權與人民受到威脅。尤其是與以色列接壤的黎巴嫩,至今他們的南部領土仍然受到以色列軍隊的佔領,他們的人民被限制自由,以色列常常不定時地向他們轟炸,「沒有一個黎巴嫩人會因此而喜歡以色列,只有不住在這裡的人才會認為以色列偉大。」黎巴嫩人悲憤地說著。「不住在這裡的人」,不就是我們嗎?我們印象中的以色列是英雄,因為他們不怕艱難,堅守神所給的應許之地,顛沛流離後仍能英勇的復國,值得學習。但是誰又知道這些阿拉伯國家的心聲?誰又知道以色列為了生存一再破壞和平協議,完全不理會聯合國的制裁,讓中東秩序老是像一顆炸彈?誰又能瞭解為什麼巴解老是這麼的激進與恐怖?我們的瞭解與認知完全是片面,中東的緊張、兩邊的仇恨,似乎不是覺得誰偉大,歸咎誰不該就可以釐清的。

  能在同一個地方遇見從全世界不同國家來的人總是有趣的。也只有在這種場合,你才會發覺,台灣真小,不只地小,小到世界地圖幾乎不會把我們標示出來,連思考、認知、格局都小。我見到從非洲比我小一歲的大學生可以跟北歐學生談社會福利的問題,跟美國的學生談柯林頓的治國方案有什麼差錯,也可以跟我談中國問題,和出國前幾天在台灣發生的立榮航空爆炸事件。我見到來自德國的學生若是討論到有爭議的問題,總是以做研究的精神審慎面對,他會想要到圖書館查百科全書,自己花錢坐公車到市區的網路咖啡屋將所有的相關資料列印出來。速度、詳盡都令人吃驚。我見到從韓國來的學生多麼認真的瞭解普世運動,在參加大會之前,他已經將WSCF一百年來的歷史以及與其他教會的關係全部研習過了。他是這麼的有信心,因為他都準備充分。我以為兩岸的關係對其他世界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就好像台灣的學生並不會清楚瞭解波羅的海三小國之間的關係。結果呢?我吃驚於他們,不論是贊成統一或是獨立,對於台海情勢、美國的立場與角色,甚至東亞的局勢,瞭若執掌,精闢並且全面。唯一他們可能不瞭解的,只有身為台灣人的細微心聲。而這卻變成我唯一可以驕傲的地方(可悲的驕傲,不是?)。當我還在懷疑東帝汶可能在哪裡的時候,東帝汶問題就已經被熱烈的討論,並迅速變成決議案的草稿。我在想,同樣是學生,差不多的年紀,台灣的學生關心於自己的功課,未來的工作與婚姻,對全球的議題幾乎無所聞,也不會討論,難道我們有足夠的資格做世界公民嗎?

  有人跟我分享,因為他們是SCM,所以必須比其他人更關心社會、瞭解世界。他們的SCM提供完全的學習機會,訓練他們成為傑出的SCMer,好貢獻於社會與世界。當辛巴威的SCM在投入憲法的修正運動,紐西蘭的SCM完全投入在酷兒運動,瑞典的SCM在致力於宗教間的對話與討論,台灣的SCM在做什麼?我們關心了什麼議題是讓我們的大學生,對這個議題有深入且精闢的瞭解,更甚於其他人?我們投入了什麼樣的運動,是會讓我們社會有所改變的?當我說,我們最近在忙於新生工作,每年有固定的神研班、教育營等,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這些活動對其他的SCM而言,是regular programs,不是recent concern。若拿同樣的問題來問所有的長青學生,你們最近的關懷是什麼?相信很少人說的出來。我已經不只一次在我心裡掙扎,台灣的基督徒學生運動(movement),是不是真的有在動(move)?如果我們只是靠每年奉獻許多的金額引起WSCF對台灣的重視,我想台灣SCM不配成為正式的會員國。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參加WSCF的活動,每次心裡都會有許多感觸。總想要將出國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多一點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好像都沒有興趣。我想也是,因為自己的團契那麼忙,連地區性的聯合團契都要很辛苦的維持著,誰會對於跨國界的普世機構有興趣?當我知道WSCF有許多活動都是台灣學生可以參加的時候,我是多麼的興奮於邀請學生出國走走看看。但是學校功課這麼忙,再加上考研究所、高普考的繁忙補習,誰願意請假出國參與會議?以前我總是覺得,總會將許多會議活動的訊息都壟斷了,所以大家才會對普世這麼陌生。後來我漸漸發現,其實有一部分的原因也出現在學生本身,學生的拒絕參與、冷漠,使長青一直將自己限制在美麗的溫室裡。

  對於總會,我仍然會堅持建議讓每一次的活動與會議,透過各種的管道讓學生充分的瞭解,並有機會參與。對於每一次派出的學生,總會應善盡訓練與監督之責,安排一連串相關的研習課程,使學生能充分的準備,在出國時更有信心,更能發揮。對於 Taiwan SCM,也就是我們說的長青團契,我們必須提供機會讓學生在這裡充分的裝備,不論是信仰、知識還有對社會與世界的關心。我們必須有運動的方向,我們必須讓自己隨時都在動,都在刺激,都在挑戰,而不是只忙於每年固定的事情。我會更誠摯希望各區的聯合團契,發揮應有的作用,連結與組織長青人,致力於較大格局的事工。對於長青的學生,我會語重心長的說,參加普世並不是額外的工作,全球化的影響歷歷在目,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他讓你學習學校、團契、教會永遠不會教的功課,他的影響比你看一本書、上一堂課、約一次會還要大。如果你願意趁年輕花一點時間,做一件你一生難忘的事,我想你不會後悔今天翹了幾堂課出國參與普世。培養世界觀不是跟著旅行團出國玩玩就可以,我們必須花時間且深入地去瞭解,這個世界是什麼。而參加普世,只有你在當學生的時候才有較大的機會,機會稍縱即逝,出國回來之後,你會感謝上帝,因為這真是個大福氣。

  這次的WSCF General Assembly 不論是在台面上,或是私底下的交流與討論都精彩萬分。一剛開始因為語言的限制,開大會的時候我總是安安靜靜地聽講,只有在小組討論,我才偶而敢說說自己的看法。後來,我每天給自己一個功課,我在前一天就將要討論的議題或是聽講的題目想過一遍,然後強迫自己明天一定要站在麥克風前面,問一個問題或是說自己的想法。雖然到最後幾天我才開始舉手發言,但是我知道這已經是我最大的進步。當我從講台走下來,許多好朋友都鼓勵我,「我很高興在麥克風裡面聽到你的聲音,你表現的很好!」我默默的感謝上帝,因為以後不論是再大、再嚴肅的場合,我都已經有勇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如果問說,這次的會議我到底得到什麼?我會回答,我的人生又跨出了一步。不論是見識、知識、勇氣、愛與友誼,以及普世在主裡合而為一的希望,我都已經見證且經歷。一直到現在,我仍然想念黎巴嫩,還有全世界關心台灣與我的朋友。我希望我的經驗不是只成為我個人的資產,我希望我的經驗是對台灣的大專事工有幫助,對學生而言成為另一種有效的資源,讓台灣SCM繼續地往前進!
同作者相關文章:
教學現場中的公民意識型塑——教學者的角色 (第 142 期)
亂——今日社會的倫理價值 (第 88 期)
大人拼經濟,小孩拼英語 (第 84 期)
深夜四點:你怎麼還掛在這裡? (第 75 期)
你我都是偷窺者?!狗仔隊與偷窺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第 72 期)
青年的敬拜:磐頂教會青年崇拜 (第 69 期)
談「民俗療法」 (第 66 期)
你的「性」觀點多元嗎? (第 64 期)
參與第32屆世界學生基督徒聯盟總會心得 (第 60 期)
關於ASYG 2000 (第 58 期)
為何出走? (第 57 期)
全球化與心靈帝國 (第 55 期)
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在我們的時代實現 神悅納人的禧年 (第 53 期)
學生在中、總會的服事 (第 4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0 期 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64-6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0期  2000年  10月 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60
本期主題: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發行日期:2000/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聖靈s/
編者的話
上帝是女的嗎? 
教會參與,男女大有別?
他的教會?她的教會?--教會現象篇
她的教會?他的小會?——女性在現今教會決策圈的處境
她的團契?他的團契?
只有三個半
如何建構兩性共榮的教會
英國乞丐?台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
阿扁與阿珍
跳舞機與電玩潮流
台灣早期教會的建築與藝術
光.晝光.新眼光
社區事工的合縱連橫──以竹山社區重建關懷站為例
以歷史觀點看對「異端」的不容忍
女生男生誰追誰?
比翼雙飛
團契聚會可以代替主日禮拜嗎?
堅強的母愛
木棉花與杜鵑花
都是佛誕節惹的
AEC2000亞洲普世課程
參與第32屆世界學生基督徒聯盟總會心得
生活與信仰經驗的點滴
大學生所學何事
服事的路上
只是為了填版面的雜記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