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0期 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字級調整:

老師開講
生活與信仰經驗的點滴
關鍵字:
作者/張宏哲 (現為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底下是個人生活與信仰經驗的分享,雖是片片段段,也無單一主題加以連貫,詳讀之下或可看出筆者個人體驗和掙扎的軌跡,有些可為殷鑑,有些可供參考,有些讀者或許會因為相同的經驗而產生共鳴。

※ 勢力範圍
  基督徒常常因為生活沒有見證被詬病,我們常聽到「有信仰卻沒有行為」這類描述基督徒的貶語。記得有位神學家這樣宣告:「律法與恩典都代表勢力範圍。」你必須做個抉擇,決定生活在哪一種勢力範圍之下,盡力做個全職的基督徒,好讓越來越多的好行為出現。

  記得童年的遊戲,在地上畫一條線,線的一邊寫天堂,另一邊寫地獄,所有兒童都必須遵照領導者的口令,跳到口令所指的一邊,跳錯了便出局,有些兒童反應不及,兩腳各落在線的一邊。或許我們仍然沒法使得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落在天堂哪一邊,但是隨著信仰的長進,我們可以在越來越多的時刻裡選對了邊,我們只能夠生活在一種勢力範圍裡,是恩典的勢力範圍(罪得赦免的喜樂和靠主的力量得勝)?律法的勢力範圍(靠自己的力量)?還是罪的勢力範圍?

※ 我不想再假裝了!
  有青契和少契的契友向我坦承:他們有時會有強烈的無力感,想到基督信仰的標準是如此的崇高與遙不可及,而基督徒生活真正的層次卻又如此的低落,這種矛盾使得信仰活動和信仰告白中崇高的含意都成為虛偽的假裝,他們不想再假裝了……。
  
  英國有名的宗教文學家C. S. Lewis卻認為「穿戴基督」就是假裝像基督一樣,是信仰成長的重要過程;兒童透過假裝(或扮家家酒)得以學習角色的扮演和成長,基督徒也何嘗不可如此。
  
  猶記得童話中的一則故事,有位國王因為自己面容可憎導致臣民不敢接近而覺得相當困擾,在一位大臣的建議下,他戴上了一副面容可掬的面具,情況因此大有改善。日久之後,國王取下了面具,想不到自己的面貌也從可憎變為友善,從此不必再依靠面具假裝了。
  
  請基督徒務必繼續「假裝」。當然,除了假裝之外,也別忘了基督的赦免與潔淨是彌補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之間鴻溝的重要法門。

※ 信仰的理想與空想
  哲學家何秀煌先生在討論政治制度與政治理想是不是空想之時,曾經提到:任何理念是不是空想,並不取決於該理念的目標是否可能完全達到,而是取決於該理念的持有者是否真的在實踐該理念,即使理念難以完全達到,但因為理念的持有者透過制度的設計、踏實地實踐政治理想(掛羊頭賣狗肉的人除外),所以即使無法完全達到理想的目標,生活的方式卻因為理想的實踐而有所不同。政治理念是如此,信仰的目標與實踐又何嘗不是如此。

※ 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他,三十七歲,是住在波蘭的猶太人,日子過得還算順利;只有一個問題:無法為人生重大的事做決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她,大他三歲,很了解他的狀況,也很喜歡他,有天便向他毛遂自薦,稱自己是他最佳的伴侶類型,因為她能夠「經理」他的人生。他不太確定,但後來也就依了她。夫妻兩人後來在二次大戰納粹的集中營中流離失所,他得以倖存,最後移民紐約,雖然歷經幾年慘絕人寰的集中營,依然故我,仍然無法做決定,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後來他邂逅了一位溫柔美麗但缺乏主見的小姐,和她一起生活一切都顯得凌亂,但卻擁有他長久以來嚮往的熱情與柔情。不久,他又喜歡上一位像前妻一樣能夠「經理」他人生的女士,雖不如前一位小姐溫柔,但也比前妻有過之而無不及。當他腳踩兩條船、在兩位女士之間疲於奔波的同時,他的前妻在一次同鄉聚會中奇蹟似的出現,原來她也得以倖存。不久,前妻得知他疲於奔波的窘境,再次提醒他她自己才是最合適的人。故事的主人翁反而在無法決定的困境中陷得更深。
  
  這是紐約百老匯小劇場「遊戲人生」中的情節,也是許多人的寫照: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或者許多東西都想要,導致無法定下心來。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包括:沒有真正思考過人生的議題(如:工作、婚姻)導致現實感的缺乏,思考過但卻害怕失敗或害怕不被肯定導致裹足不前;或者被父母的期待或社會價值觀掌控而失去自主性。一個人即使能夠安定下來,背後的這些原因也可能造成他生活滿意度的低落、自尊心的不足、心中缺乏安定感、常常會羨慕他人的處境或三心兩意。或許知道自己背後的心態是減少遊戲人生的先決要件!
  
  該劇也在探討一項議題:人有沒有可能改變?從故事主人翁的表現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即使經歷了像納粹集中營那麼殘酷的人生歷練也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本性。這對基督徒和其他任何以改變人做為職志的專業(如:教牧協談、諮商協談、或社會工作)而言,是一項重大的挑戰。

※ 戒酒匿名會
  最近有幾個「戒酒匿名會」在台灣成立,在美國它是號稱最為成功的戒酒方法,因此各地都有,聚會地點通常是在教堂或醫療院所,因為它的成功也衍生出許多類似為解決上癮行為而成立的協會。出於好奇和觀摩的心態,我參觀過幾個不同的分會,也參加過幾次的聚會。聚會方式很簡單,會有幾個酗酒者自願做見證,開場白總是:「我是xx(只需說名字,不必透露姓氏,因此稱為匿名)(此時眾人會呼應:嗨!xx),是個酒鬼,現在已經三年沒有沾過任何一滴酒,過去酗酒的日子真是慘不忍睹,拋妻棄子……(開始描述自己過去荒唐的歷史和無能為力的情境,接著提到戒酒匿名會如何協助他)。」
  
  「戒酒匿名會」成功的因素主要是其背後的哲學、步驟,以及遠離誘惑的團契生活。其哲學強調酒癮是一種不可能治癒的疾病,一旦上癮,即使得以潔身,終身都有可能再犯,因此不可輕忽或給予任何誘惑的機會。它的十二道步驟清楚具體可供遵循,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二道步驟:相信自己一錯再錯和無能為力的事實,因此必須將自己交託給一位比人更高超的力量(會友信不信教或稱不稱這更高權柄為上帝都沒關係)。它的團契生活包括:每個會友都有一位自願且隨時都在支持自己的贊助者,需要時隨時都可請求贊助者的支持和請益;每位會友都被鼓勵不斷的參加聚會或者時常和會友相聚,並且遠離有酒癮之同儕和任何飲酒社交場合的誘惑。「匿名會」還塑造一些常可掛在口邊的標語做為提醒,例如:「輕鬆打!」、「一日一小腳步(指:改變)、不必急!」、「知道自己的軟弱處」等等,其中最常被提到的是神學家小尼布爾的珠璣:求上帝賜我足夠的勇氣改變我所能夠改變的,賜我耐心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賜我智慧知道如何分辨兩者。

  或許基督徒也可以師法「戒酒匿名會」,重申人的無能為力,強調人的罪是一種永遠無法治癒的疾病,隨時可能侵犯,因此必須隨時警惕,必須依靠更高的權柄,必須常常聚會,當然也可以製造一些簡單有趣的提醒標語。或許有一天,我們會在許多團契聚會的開始時,聽到有人自願見證:「我是xx(此時,眾人可以回應:嗨!xx!),我是個罪人,我過去……。」

※ 那個數目
  不久前一期紐約時報周刊雜誌的封面標題是:「那個數目:三百萬美元!」文中描述美國金融中心——紐約的華爾街——最近在流傳的一個數目,也就是賺了多少錢之後或者存款累積到多少數目之後,這些金融業者將不再營業,將把賺錢的步調慢下來,開始多打高爾夫,重新經營過去被忽略的家庭和友誼關係。當然,每個人訂出的數目不盡相同;後來聽說比較多的人認為「那個可以接受的數目」是:保守的三百萬美元。

  許多人都在等「那個數目」,我也等過,現在也偶而等過,希望能夠達到那個最終的目標(學業、金錢、地位……),也希望目標達成之後再來重新調整人生的優先順序。問題是:有多少人真的能夠重新調整?多數人達到目標之後仍在盤算:只要再多一點點的錢、多一點點的成就,或者多一張綠卡,就可以了。就在這樣的心思之下,靈命急轉直下,人際關係破碎了,和家人的關係也疏遠了。

  「那個數目」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同作者相關文章:
少子化問題面面觀 (第 109 期)
生活與信仰經驗的點滴 (第 60 期)
「哈啦」-教會的態度與回應 (第 59 期)
當小小水母不再優游 (第 5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0 期 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68-7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0期  2000年  10月 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60
本期主題: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發行日期:2000/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聖靈s/
編者的話
上帝是女的嗎? 
教會參與,男女大有別?
他的教會?她的教會?--教會現象篇
她的教會?他的小會?——女性在現今教會決策圈的處境
她的團契?他的團契?
只有三個半
如何建構兩性共榮的教會
英國乞丐?台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
阿扁與阿珍
跳舞機與電玩潮流
台灣早期教會的建築與藝術
光.晝光.新眼光
社區事工的合縱連橫──以竹山社區重建關懷站為例
以歷史觀點看對「異端」的不容忍
女生男生誰追誰?
比翼雙飛
團契聚會可以代替主日禮拜嗎?
堅強的母愛
木棉花與杜鵑花
都是佛誕節惹的
AEC2000亞洲普世課程
參與第32屆世界學生基督徒聯盟總會心得
生活與信仰經驗的點滴
大學生所學何事
服事的路上
只是為了填版面的雜記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