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3期 life@university-大學生活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長青團契與我的大學生活
關鍵字:
作者/孫一信 (現為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秘書長。)
  僅以此篇文章紀念台師長青施俊哲及中原長青李宏恩兩位畢契,雖在軍中喪失生命,但他們生前的佳美腳蹤卻深刻影響每一位並肩作戰過的弟兄姊妹。

※ 很長青
  讀完校園書房出版台大張文亮教授著作的「兄弟相愛憾山河」書中是在紀錄與評述十九世紀初英國眾議院議員威伯福斯,與他所領導的七位克拉朋聖徒聯盟。克拉朋聯盟透過對於基督教信仰的持守,並運用自己的專業理性思索;人道精神以及不屈的毅力,推動議會改革,相繼通過廢除黑奴的國際性法案,以及相關諸如公共衛生、社會福利等的公共政策。讀完是很感動,不過在社會福利的國家比較相關文獻,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如果就這麼歸功於克拉朋聯盟似乎也是太過一廂情願。於是有一次會議上遇到長青老骨灰王昭文,就和她分享我的感覺,她認為經過長青的洗禮,這種感受是正常的。常常有許多人要問長青精神這個抽象的問題,我想這或許也是答案的一環。

※ 長青的啟蒙
  我在本科系的學習經驗,不值得一提,因為到了大三,我已經完全對化學失去興趣,卻因為成績太差而轉不了系。

  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宣佈解嚴,剛好是我考進大學的暑假,隔年(1988)一月蔣經國隨即去世,記得當時宿舍一樓還擺設著蔣經國遺照供同學瞻仰。解嚴後是大鳴大放的年代,整個社會不同階層、不同族群同時爆發出驚人的反政府能量。所有社會問題的論述最後都指向國民黨,這也難怪,因為根本沒有其他政黨執政過。是年5月20日農民運動過後的第一次聚會,大三的學長朱約信頭上裹著紗布,帶著輕微腦震盪後的蒼白臉色,控訴鎮暴警察鐵蹄如何踏過手無寸鐵的學生靜坐隊伍,並對純樸的雲林鄉親警棍相向,又如何羅織罪名將農運幹部逮捕入獄。對於一個頭髮還沒有長齊的新鮮人,這真是令人咬牙切齒,無法想像。

  急於想了解更多問題的我,依據佈告欄看到台南大專中心暑期環保營的招生簡章,前往參加。那是第一次舉辦,學員只有兩個人,不過兩位輔導騎著摩托車載我們深入訪查二仁溪,並訓練實際訪談居民的感官經驗。尤其適逢颱風過後的大量垃圾被沖入河谷的垃圾場、墨汁般的三爺公溪(染整、電鍍)、二仁溪上游死豬的浮屍、灣裡鄉露天焚燒廢五金並將王水倒入二仁溪。台灣的河川污染是持續的,或許在學生眼中那不過是新聞頻道裡大河戀專題報導的畫面。

※ 歷史外一章
  1989年剛剛發生的天安門血腥鎮壓學生及民運人士的畫面,都還停留在台灣人民心理。1990年國內上演三月學運,全國各大學學運社團發動串聯於中正紀念堂靜坐,要求老賊下臺、總統直選、召開國是會議等。時勢是造起來了,學生陸續加入靜坐及夜宿的行列,最高人數時幾乎佔滿了中正廟廣場。不過最後的收場卻是失敗的,導因於總統選舉將至,受邀前往總統府的協商代表(主要為教授及一些學生),缺乏正當性,也未與各校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學生代表,溝通協商底限,廣場上的學生議論紛紛。成大SCM的成員六位認為,廣場已經沒有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遂提議我們上山去。

  拿了幾張布條和睡袋,坐上260。公車行駛在仰德大道,看到拒馬、蛇龍和保警,我們的心情都很沉重,到達中山樓門口,才發現我們坐上最後一班公車,隨後就交通管制了。安頓在對面一家幼稚園的走廊,就開始寫布條,反正也不用再和別人協商,我們規定一個人必須想出一個口號,並寫在布條上。

  清晨五點,我們被保警的集合哨音吵醒。整理行攮後,我們七個人拿著布條站在中山樓門口,七點,老立委搭乘的公車已經陸續抵達,監控我們的保警和憲兵一直用對講機和主管聯繫,怎麼對付這些學生。結果當然是強制搶下布條,僵持之中,成大的子見對著警察心戰喊話,據理力爭延遲布條被搶奪的時間,一陣拉扯,布條被搶了,我們就圍坐在馬路上,進行和平抗議,並且手牽手開口禱告。

  下山時也沒有車坐,我們就昂首闊步,高唱「為什麼、為什麼行街頭;為什麼、為什麼賭性命,為著子孫,為著台灣,愛拼才會贏……」步行下山。沒有發新聞稿、沒有媒體、沒有群眾,我們憑藉的只有來自信仰的勇氣。當天,李登輝高票當選總統。我們沒有改變歷史,卻改變了自己。

※ 吳密察的台灣史開課了
  大三那一年,吳密察剛從日本回國,在歷史系開台灣史這一門課,史無前例的,課程主要是介紹日據時代的台灣史,有別於傳統主流的近代史,總是在介紹民國成立、對日抗戰以及國共內戰等,感覺上好像台灣史是從1945年終戰才起算,之前一片空白。在文學院的契友說明之下,團契有不少人去修台灣史這門課。上、下兩學期,總算將歷史記憶的空白稍稍填補了一些色彩,詮釋台灣歷史的角度,不再是站在國立編譯館教科書的立場,而是可以更深刻體會台灣先民移民奮鬥的辛苦以及不斷變換統治者的無奈。了解台灣歷史,建立本土觀點,是長青的必修。我們不了解歷史,然而歷史就在那裡。

※ 糟糕鹽寮的居民怎麼辦
  1991年,5月5日的反核大遊行結束半年後。鹽寮核四場大門口發生1005事件,一大早由於保警不遵守前一天的協議硬要拆掉反核自救會在核四預訂地大門搭蓋的棚架,進而引發衝突,林順源駕著高清南的箱型車衝入預定地,保警們為阻止車子前進將車子推倒,沒想到卻壓死另一位保警。當晚,隨即有大批警察前往位於溫州街環保聯盟蒐查,並逮捕時任環保聯盟東北角分會總幹事高清南先生。

  當晚環盟的公寓前擠滿了警察和圍觀群眾,我所做的只是儘管到辦公室保住學生會名冊。記得檢察官將高清南先生帶走時,剛剛回國擔任客座的的高成炎教授站在路中間狠狠的瞪著檢察官及司機,僵持許久,最後才無奈的離開。

  可惡的是,鹽寮的警方,想藉機一舉撲滅地方反核勢力,未經合法程序就將居民帶回派出所偵訊,鹽寮居民相當恐懼,又不知道如何拒絕警方。當時,我就找了念法律系的彩鳳、慧穎,請她們協助完成一張簡要的DM,印製數百張,上面說明警方要訊問人的合法程序,以及必須出示的文件等。並拉著彩鳳連夜趕車到鹽寮,去自救會說明並散發文宣。

  核四的預算今年初解凍。反核運動載浮載沉在科技霸權的歷史洪流當中,我們依然沒能改變這個事實。

※ 團契的質變
  在開始原住民關懷馬遠教育體驗營的事工、立委及市議員學生助唱團、透過團契力量幫助會長競選學生會幹部、尼布爾思想研習營以及寒暑假神研班等。團契的體質幾年下來已經開始產生質變,她不再只是一個肢體間彼此關懷的信仰團體,她也可以有企圖心基於信仰的反省來參與社會改造。最具體的莫過於前會長王明禮提出的團契改革芻議,團契的關懷小組轉型成主題小組,分為原住民、兩性議題、環境保護、台灣史、查經、電影評論等。幾年下來,契友疲憊不堪,終於找不到適任的小組長,遂改回關懷小組,歷史好像又回到原點。

※ 我們創造歷史?不,是融入
  1989年中國六四後不久,有一次一群契友到台神拜訪林鴻信教授,請益專講時未釐清的問題——關於詮釋學。林教授說到他並不認同中國六四學運領袖發表「我們正在創造歷史」的言論,他認為,沒有人可以創造歷史,我們只是融入歷史,上帝才是歷史的主宰。

  大學時代,我也同樣遇到許多挫折,包括在二一邊緣掙扎,量子化學期中考只考8分;也曾被女朋友拋棄,也當過離棄女朋友眾矢之的萬惡不赦的罪人。我也放縱過,讓自己每天窩在學生中心看兩部電影,到處聽演講、演唱會。我也投入過,在教會的服事、團契的事工,以及其他的社會參與。

  我沒有創造或改變歷史,我也不認為任何人可以靠一己之力改變社會。但至少我認為在那個(大學)時代、這個時代,我一直嘗試認真地去融入社會、接近人群和土地、了解台灣歷史和兩性關係。

  感謝輔導們開創我們的視野;感謝團契同工們在信仰上、行動上的扶持;感謝上帝的揀選與呼召。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住宅政策角度來看青年貧窮問題 (第 144 期)
長青團契與我的大學生活 (第 5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3 期 life@university-大學生活 (7-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3期  1999年  8月 life@university-大學生活 53
本期主題:life@university-大學生活
發行日期:1999/8/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福氣s/
編者的話
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
長青團契與我的大學生活
我的新鮮人戀愛學分
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大學生生活形式調查問卷分析
當小小水母不再優游
舞蹈與運動家的佼佼者——阿美族
天使的歌聲——聖亞拿教堂
上帝國宣教在東門社區
何謂「千禧年」﹖
褪色的婚姻
男生女生怎麼配?
基督徒當如何看待現代算命文化?
尋回信仰,才有生命願景
教會(團契)中教育的重要性
耶穌抱報——直達天聽祈禱卡將大流行
回憶大學時期的團契生活
思想起……大專團契的日子
做一件讓台灣變得更美麗的事
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在我們的時代實現 神悅納人的禧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