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15期 災難與再生
字級調整:

感情.婚姻
基督徒如何面對家暴問題
避免因過度熱心或隨意議論而造成二度傷害,實在是有心幫助家暴家庭者最需學習的功課。
關鍵字:
作者/王榮義 (牧師,馬偕醫院協談中心主任)
 
最近王雪峰遭家暴的事件經媒體披露,引起大眾議論紛紛。家暴 其實很常見,即使在基督徒家庭也無法避免。在你我的周圍,許多人都曾聽過或經歷過「家庭暴力」的場景,有的人甚至還扮演過救援者、旁觀者、受暴者、施暴者....等角色。然而,不容諱言的是:多數台灣人民還是會把「家庭暴力」看成「家務事」,是家庭秘密,是家庭以外的人所不能、不會也不該干涉的。況且,一般人也習慣地以為:只有一些特別不正常的人會打配偶、小孩或老人,和多數人是無關的。諸多這類似是而非的說法,是阻礙「家庭暴力」被當成公共議題對待的主要原因。
 
面對家暴的正確態度

許多基督徒很熱心的想要助人,但往往因空有熱心沒有智慧,不但沒有為家暴的家庭帶來和解的機會,反而在傷口上撒鹽,引發更大的風波。如何用心、小心去了解、幫助整個家庭,避免因過度熱心或隨意議論而造成二度傷害,實在是有心幫助家暴家庭者最需學習的功課。
 
一、不要企圖當和事佬

當我們聽到兄弟姊妹分享他們受到家暴的經驗時,千萬不要企圖當和事佬。曾經有人聽到後直接打電話以上帝的話「勸戒」施暴者,結果把事情鬧得更嚴重。還有人把兩人找來一起談,試圖說服雙方各退讓一步。結果不但沒解決事情,還得罪了雙方,因為雙方都認為調停者是站在對方的。我的原則是先分別照顧雙方,當下與誰談就照顧誰。當兩方都被妥善照顧之後,關係的重建才有可能開始。
 
二、真誠的了解

沒有真正的了解,關心的根基等於是空的。家暴的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是受傷的,皆需要被了解與照顧的。對於施暴者來說,通常會告訴我,他們內心的痛不斷的被踩踏,在不斷壓抑情緒之後,終於暴發出來。其實他們的內心事後也是後悔的。了解施暴者的傷痛有助於其內心的醫治。施虐者的性格、價值觀及行為模式是構成家庭暴力的主因,其特徵包括:脾氣暴戾,愛以暴力解決問題;妒忌心重,凡事干預家庭成員的行為及社交生活;以個人期望、需要及利益為依歸;習染不良嗜好,如酗酒或賭博,或患有精神病,令其自我約束能力減弱;小時候也曾遭遇家暴情形的受害者或是目睹家暴受害者。若能尋線回溯其生命,了解其受苦的過往經驗,好好的為這些經驗求主的醫治,那施暴者的傷才有可能慢慢好轉。
 
至於受暴者,助人者要先了解其後遺症,才能給予適切同理與支持。通常受暴者會覺得失去尊嚴,有無助感、易出現憂鬱和焦慮的情緒。當助人者沒有相關受傷經驗時,切記不要假裝了解。只要助人者真誠用心聽懂受暴者的內心感受,接下來的處理會順利許多。
 
三、避免以下列不當的方式解決問題

1. 苦口婆心(規勸)型—「不要難過啦!積極正向一點,事情沒那麼糟糕,你想太多了」
 
2. 找更糟糕的情境來比—別人這麼糟都可以活下去了,你這算不得甚麼。
 
3. 要求受傷的人替加害人著想:你爸爸是因為愛你才會打你的;媽媽一定不是故意的;妳先生以前也是被打大的…...要原諒他們......。
 
4. 自暴其短型—「我以前比你辛苦…」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最後還要對方安撫他。
 
5. 冷靜分析(說服)型—這種人會替對方分析各種情況:「妳先生只是常口頭罵妳他也會定時拿錢回家….請問你有需要這麼難過嗎?」
 
6. 不耐煩(指責)型 一「又來了,你煩不煩啊…...」
 
7. 轉移焦點(逃避)型—把話題岔開「一切都交給主吧,我們談快樂一點的事…...」
 
8. 同仇敵愾型—與當事人一鼻孔出氣,一起怪別人。
 
9. 給建議— 妳應該如何… 妳為甚麼不…...
 
其實,人在情緒中,最需要的是被陪伴、被了解,而不是被勸告、被說服甚至被否定(不要難過、不可生氣…)下次若有人向你吐苦水時,請用心聽懂對方,試著了解對方真實的感受,陪伴對方在安全的環境中表達、消化自己的情緒,至少,讓對方感受到,他在受苦中並不是孤單的。
 
四、轉介

不是所有的家暴問題都是一般教會可以處理的,有些狀況需要精神科的介入長期治療,有的則需要通報相關單位處理,有的必須轉介到較專業的機構繼續關心。承認自己的有限,知道有那些資源可利用,面對棘手的家暴問題,才不會愈幫愈忙,愈演愈烈。
 
用心聽懂雙方

家暴通常是在一個複雜又微妙的互動關係中發生,介入關心的人不能只聽一面之詞就選邊站或隨之起舞,也不要隨便幫任何一方做決定(不要理他啦! 像他這種人,離婚好了…)。我們若能用心聽懂雙方,以基督的愛分別為他們祝福,讓兩個生命享受活在被主愛醫治的經驗裡愈來愈健康,相信和解是指日可待的。
 
附註: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的侵害行為,往往由於現實之親屬關係與利益的約束而出現一定程度的隱蔽性。施虐者在施暴過程中,通常以毆打伴隨語言攻擊。事後,常會以各種理由試圖正當化施虐的原因。(維基百科)
同作者相關文章:
婚輔是什麼? (第 180 期)
如何放下歧見 (第 150 期)
教會如何協助現在的年輕人? (第 147 期)
上主看為好的 (第 134 期)
基督徒如何面對家暴問題 (第 115 期)
網路——青少年的天堂?父母的惡夢? (第 81 期)
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影響 (第 73 期)
從聖經探討基督徒對性的態度 (第 64 期)
從基督教精神看台灣教育之本質 (第 5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5 期 災難與再生 (62-6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5期  2009年  12月 災難與再生 115
本期主題:災難與再生
發行日期:2009/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災難與再生
莫拉克颱風的提醒
土地與族群的再生之路
從莫拉克風災談原住民滅族危機
在大姆姆山下繼續呼吸
災後重建的社區力量
青山雖已改、白雲依舊在── 嘉義中會莫拉克災後救助側記
淺談長老教會的急難救助事工
八八水災是上主的旨意?兼談生態神學
紙風車前進楠西
穹蒼之美.造物之妙──鄭文清的信仰體驗
小文的歌聲
蘋果香的聖誕節
我自己在一沉船中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美麗島30週年特輯】五歲的美麗島
當女人發聲:除了政治‧「愛」的敘事
基督徒如何面對家暴問題
傳統白話字e新活力──《TJ台語白話小詞典》出版
為這塊土地 獻上感謝
Sio?k-phang 無 hiah 俗
當愛在路上走動時
做個修直祂道路的人──「花東神學講座」及團契交流」後有感
南神師生的災區服事
不只水災需要我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