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2期 瑪門或上帝?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教會的金錢觀
關鍵字:
口述者/林永頌 (永信法律事務所律師)
記錄者/沈紡緞 (本刊執行編輯)
信仰應該單純化
  談到教會內信徒之間的金錢關係,個人並沒有遇到這方面的困擾,不過因身為律師,曾處理過信徒間因金錢糾紛打架鬧到法院之事。教會內從事直銷、保險、甚或跟會,都是產品的買賣、金錢的流通,需要順暢的人脈和通路,教會信徒每個禮拜都有機會碰面,聚會外的聊天、關懷、訊息交換等人際上的往來熱絡又單純,成為一個很好的媒介,在供需平衡的生活裡,自然地給予許多人方便和滿足。

  今日教會內傳道人、長執、信徒,上上下下都有人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美其名是服務他人,給人帶來生活的便利、家庭的保障,相對的,中介者也得到應有的利潤。有些信徒更為了事業的發展,積極在教會擴展影響力,與他人交好,甚至爭取長執之職分。這樣的作為會令人疑惑,到底傳道人、長執是在傳福音或賣商品?教會豈能提供這樣的環境,將信徒轉移到生意往來的層次?像互助社、跟會等本質上並非負面或不好,它們的活絡曾經為當時的社會注入經濟力,更協助、提供了許多人的需求。不過,目前具法治基礎的社會機制,彈性又多樣化的金融商品,琳瑯滿目,無論是要存款、借貸、投資,都可以給予眾人不同的選擇,因此,教會還需要參一腳、攪亂一池春水嗎?

教會內的財務管理
  教會內的財務要如何管理呢?南部某一鄉下教會只有兩位長老,其中一位掌管教會的財務,卻把信徒奉獻的錢拿去玩股票,賠個精光,另一位長老忠厚老實,完全不知如何收拾殘局。一般教會每年都有會員大會,信徒瀏覽會員大會手冊時,往往只注意到教會還有多少錢,卻無法察覺支出的過程,或者每年的餘額是怎麼存放。教會公款的存摺與印章應該分開,由不同的人保管,要用作建堂基金的大筆存款不可以個人的名義開戶。教會各樣事工依賴大家的支持和奉獻,唯有教會的財務單純、透明化,才能贏得眾人的信任並見證主名。

  有些信徒經商缺錢,執意向教會借錢,還保證將來若賺錢了,要把利潤的一半回饋給教會,這樣的說法聽了真令人作嘔。基督信仰的中心是分享,互通有無,當信徒貧寒、急需幫助時,教會義不容辭得伸出援手,這是基於愛和協助,與借貸的性質不同,即便有些教會設有助學貸款,幫助經濟困難的青年學子,但明列條件,只鼓勵人作正向的使用。另外,有些長執、信徒過於信任傳道人,把教會的一切財務交給他,這原是一件好事,但容易將傳道人帶入誘惑,陷傳道人於不義,因此,我鄭重建議傳道人還是不要碰錢好,因為假若跌倒了,將折損自己的前途,也傷害教會,使信徒在信仰上跌倒。

訂立明確的遊戲規則
  關於教會或教會機構的投資,教會在每年的經常費結算之外,若還有餘錢,通常會去買不動產,特別是房子,將來可以當牧師館、教育館等,或租人,增加教會的收入。這樣的做法沒有什麼爭議性,大家幾乎都可以接受,不過若因為銀行存款的利率低,而把公款拿去炒作股票、債券,就有待商榷,畢竟投資容易產生風險,不易控管,例如教會原有一千萬元存款,由於投資失利,總額剩下三百萬元,這個虧損的責任誰能擔當?一般公益機構的投資,法律上有一定的規範,因此教會在這方面也必須訂出一套嚴正的施行規則,包括投資的對象、金額,還有誰可以代表教會決定這些事?參與董事會或委員會的決策者必須是相關的專業人員,開會所作的任何決議都必須有書面資料。當然,迴避機制一定要確實執行,以避免任何的利益輸送、人情請託。

  教會/教會機構屬於宗教團體,是敬拜上帝、追求真理、傳揚福音的地方,非常神聖,但是她也像世俗的社會機制一樣,需要買賣土地、房產,採購各種需要的物資,因此容易出現佣金。買賣一大筆的土地、醫療用品或規畫建築等,索求回扣或不當的回饋這樣的誘惑很大,即便是傳道人或長執都難於把持,造成教會界不斷發生的紛爭和醜聞。長老教會總會在這方面缺乏對屬下機構的規範,部分機構因應本身的需求,訂立了簡單的運作模式,但也只是個別、細部的。當一項重大工程要被啟動時,何時公告、招標?底價、工程標準如何形成?有何監督機制?近年來因應現實的需要,總會成立了督察小組,並在今年總會年會正式議決通過督察會條例,盼望未來能制度化地更有效處理發生的糾紛。

忠於職責的託付
  近幾年來,教會醫院人事糾紛頻傳,無論是院長、董事長、董事等,都有派系積極運作,希望董事會裡有自己人馬,以便將來能操作、左右議案的進行,並從中得到「好處」。有些醫院的董事更囂張的介入藥品或醫療之採購,上下其手,不但替藥商拉線,還引入自家的公司,美其名是為醫院效勞,卻飽盡私囊。會造成這樣的分贓現象,乃因總會和醫院都沒有成立健全的迴避制度,以至於球員兼裁判,加上他們對其他董、監事的招呼打點,溝渠成了大河,無往不利地在醫院內橫行。

  另外,總會設立平安園,讓信徒過世後可以葬在一起,共同舉行追思平安禮拜,立意良好,大家也的確有這樣的需求。不過,平安園曾引發爭議和糾紛,總會所設的小組前往瞭解和處理時,發現最初的確有利益輸送之嫌。墓園是一種慈善服務,除了讓信徒在喪葬上更為方便外,通過基督教的告別儀式,甚至可以許多非信徒接觸福音,認識上帝的慈愛和救恩。然而,若有傳道人和長執為了圖利,平日積極鼓吹墓園的銷售,在傳福音與賣墓園的態度上判若兩人,不禁令人懷疑和感慨教會的職責是什麼?基督徒的本分又是什麼?

  當我們服事上帝、替耶穌行事時,到底可不可以從中取利呢?一般而言,兩造之間的介紹人可以拿,但是董、監事是管理、監督業務的,絕對不能扯上利益糾葛。長老教會每年在總會年會前夕都會銓衡、分派各教會機構及委員會的主事成員,為兼顧各地方的教會生態,有許多非專業或不適任者參與其中,或者有心者早已從中運作,獲得選舉的支持。旁觀者即便沒有參與其中,但為了維持「好人」的刻板形象,也就不願出於信仰的良知提出意見。只是教會能這樣墮落下去嗎?上帝創造萬物,賦予人類管理之職,相同地,傳道人和信徒也是受託負來管理教會之事務,假若我們虧了職守,那麼就是違逆上帝的心意。

宣教是教會的首要功能
  信徒遭逢苦難時,通常內心是最貼近耶穌、最能體會上帝恩典的,同樣地,教會在經費最短缺時,最能表現傳福音的熱誠。長老教會總會的運作、宣教事工的花費,都是依賴地方教會及所屬醫院負擔金的支持,然而,當地方教會或機構財務弊端層出不窮時,總會是否有所警醒,善用這些負擔金;有些新興的宣教議題,當地方教會無力投入時,總會是否帶頭作時代的先知。當祖產可以支持整個經常費的運用時,教會大概可以關門了,因為再也不需要信徒的奉獻和參與宣教事工了。因此,教會的金錢觀,重要的不是分到多少祖產、負擔金或奉獻,重要的是考核,透過經費的支持,鼓勵參與更多的宣教事工。

  耶穌進了聖殿,把所有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他推倒了兌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販賣鴿子的人的凳子,對他們說:「聖經記載,上帝說:『我的聖殿要作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馬太福音〉21章12-13節)。金錢問題原本就已棘手,若發生在非專業、沒有嚴格規範的教會內,加上信仰及人際的糾葛,會使事件變得更複雜、難以收拾。教會是一個信仰團體,綜觀以往發生過的事,足以知曉教會缺乏解決的能力,因此必須審慎為之,讓人望之興嘆,傷害弟兄姐妹彼此的情感,甚或失落信仰。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不只是工作,是事奉──訪林永頌律師 (第 112 期)
長老教會的再出發? (第 86 期)
教會的金錢觀 (第 82 期)
我所認識的張哥 (第 161 期)
我跟你們一樣是罪人,只是你們說我犯的罪是同性戀 (第 156 期)
聖神佇咱中間 (第 113 期)
首位本土籍長榮中學校歌創作者——周慶淵 (第 101 期)
葉水樹女士(郭馬西牧師娘)——一位在患亂中堅持信仰的女性 (第 88 期)
堅持傳福音是唯一職責——郭馬西牧師小傳 (第 85 期)
五十年傳道生涯──李明意牧師小傳 (第 83 期)
教會的金錢觀 (第 82 期)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第 81 期)
在228中消失的張七郎父子 (第 80 期)
編者的話 (第 64 期)
編者的話 (第 62 期)
普世教會的全球化問題 (第 55 期)
奉獻於東海大學的任賜瑞牧師——訪劉益充主任 (第 46 期)
雙連安養中心--訪蔡芳文長老 (第 44 期)
「新新人類」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41 期)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第 39 期)
靈異怪談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2 期 瑪門或上帝? (9-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2期  2004年  6月 瑪門或上帝? 82
本期主題:瑪門或上帝?
發行日期:2004/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生活在「帝國」的陰影下:漫談世俗主義和消費文化對當代教會的衝擊
教會的金錢觀
當金錢遇上信仰
基督徒=品質保證?——兼談教會人際關係之異化
信徒間的「錢」事
為公殉職的學者牧師——吳天命牧師小傳
長青百合——淺談長老教會青年面對社運的困頓與展望
以「圓滿」的方式進入社區——中泰教會社區工作分享
與土地、人民一起成長
「同志神學」面面觀
無解s/
聖餐可與成年禮俗相結合嗎?
都市中稀有動物自述
從基督徒的角度看愛滋
是主s/
思念主上帝的羊羔
〈耶穌受難記〉觀後感
和平與其營造
說歷史太沈重!?
五○到六○年代的年輕人
活水泉源
原味十足
種下希望的種子——一個教育營小孩的告白
心繫萬大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