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77期 生命教育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待補s/
關鍵字:
  我是所謂的四年級生,當時學音樂並沒有音樂班,但是我念的音樂班,是上帝規劃靠母愛執行,比一般音樂班更活更好。我論文做幼兒音樂教育,知道家庭環境對音樂能力發展之重要性。我的家庭父親楊經綸聲音溫暖醇厚,媲美白色聖誕(White Christmas)原主唱Bing Crossby。母親蘇英妹聰慧意志力強,她參加台中聖樂團,跟大家唱「彌賽亞」,譜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密碼"(12345...的簡譜),我高中時還叫我教她鋼琴,能彈到拜爾九十幾首。

  我家家境不是特別好,小時勉強夠吃穿,中學後稍佳,但是還是沒有餘錢。照理說,這種家庭應該不會讓小孩學琴。我母親卻讓我幼稚園就學琴。在我小學五年級時為還我買琴。我的第一部琴是一部山葉原裝直立型鋼琴,木質很美,上的是透明紅色漆,展現原來木頭紋路肌理。那一部琴價錢相當於當時一棟二樓房子的頭期款,為了我,我們家一直到我出國留學後柴有錢購屋,不用再當無殼蝸牛。

  母親把帶到教會和合唱團,使我的音樂訓練更完整。在教會,先是在主日學司琴,然後到大禮拜司琴,練就一身膽量,上台較不怯場。在聖歌隊唱,很雞婆地幫其他部唱,讓我更習慣看低音譜號,也讓我視唱更快更準,同時又培養四部和聲感,以後上二部四部聽寫較能適應。後來又帶女宣詩班和聖歌隊,讓我學會看四部人聲加鋼琴譜。

  聖歌隊唱許多聖樂名曲,讓我比一般學生多了音樂欣賞機會,而且又彈又唱,比普通音樂欣賞體會更深。台中柳原教會簡如祥長老是當時指揮,帶我們唱Frank的天使靈糧(Panis Angelicus) 「彌賽亞」等名曲,又讓我唱「彌賽亞」中的獨唱,鼓勵我學聲樂。

  參加台中兒童合唱團對音樂訓練尤佳。當時高雅美老師以Concone練習曲讓我們視唱,又唱「山村姑娘」、「斑鳩尋友」、「回聲」(Echo,Lassus作品)、Pergolesi悲淒聖母等樂曲,有的適合小孩身心特性,有的是老師看的起我們,對我們有信信心,挑戰我們能力。這些樂曲相信現在許多音樂班學生也很少唱過的。

  當時台中兒童合唱團團長郭頂順先生是中央冷凍廠老闆(產品有著名的凍凍果),他很支持小孩學音樂,著名小提琴家簡明彥就是他鼓勵學琴。郭先生寒暑假都送我們去集訓,冬天常到高老師老家白河鎮關仔嶺的一家旅社去住幾天。每天行程有練唱、泡湯、郊遊、遊戲,比現在到國外參加音樂營還棒。郭先生為合唱團出錢出力,有一次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到台演唱,我們全團包遊覽車到台北去聽,這種精神,比起現在到北京去聽杜蘭多公主更熱誠。在唱片不多的時代(那時沒CD),聽國外演奏團體現場演奏感覺相當震撼。

  到大學念師大音樂系,才發現身邊許多同學是花了多錢才學到視唱聽寫音樂欣賞,而我卻幾乎不花錢就有同級甚至頭等級的機會學習。大學之後參與各種教會事奉,更是學更多。大學的台北和平教會,回到台中柳原教會,美國就學時的水牛城與鳳凰城華人教會,回台後的新竹啟信教會、台中聖樂團,都讓我在帶詩班、青少年詩班、兒童詩班方面更多實務經驗,接觸不同年齡層、專業與業餘的團體,對我學的音樂教育更有實務的印證。回想起來,真是上帝看的是我們心志,越願意服事,祂越加給我們能力。

  現在學生講究生涯規劃,我現在的感受是理想的堅持更重要。回想起來,我做對的事其中一項就是就是一路學唱到底。

  以寒暑假來說,現在學生考完期末術科考,多半不見人影,或是打工,或是在家休養生息,要不然就是出國遊學遊玩,鮮少有人寒暑假繼續上課。現在若學生不要求上課,我不會要他們來家裡上課,因為不想讓學生誤解老師要賺學費。

  我們念大學時,術科期末考完,第一件事就是給老師打電話,請老師指定寒假或暑假作業,然後過一個或兩個禮拜,就每週去老師家上課了。那時雖然小,但是懵懵懂懂也知道學期中學科功課多,不能專心練唱。

  現在當老師更感受到這件事的重要,我跟劉塞雲老師學唱最久,受她影響很深。老師她最講究基本功-基本發聲法,希望我們不是憑著本質好、音色美或有音樂性,就隨意大唱特唱,而是像舞蹈家運動員一樣,有紀律,琢磨基本動作、身段,才能終身立於不敗之地,唱到老,聲音也保持清新。

  而發聲法是一輩子要鑽研,也是得慢慢建立,完全不能速成的。學期中有時正在改基本發聲法,無奈期末術科考到了,得趕快給學生準備曲子,期末考曲子和訓練基本功者不同,訴求是讓他有表現,得高分,對唱歌有自信有興趣。因此基本發聲法訓練到期末多少會被打亂,只有在寒暑假,沒有期末考的"攪局",才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建立良好的歌唱習慣。

  對學唱,我只知想唱,也不敢想學唱將來要做什麼。我的家境不允許出國深造,所以一直學唱歌這事,以現在學生眼光看,或許投資沒有明確報酬是很笨的,這種生涯規劃也不合理,但是我就做了。
我大學畢業後回母校曉明女中教書,仍舊每週到台北劉老師家上課,老師體諒我家家境不怎麼樣,學費隨我,我就這樣賴皮地上了三年,一直到出國留學。等到回國後,在有家有小孩,有全職工作,又長途通車情況下(家住新竹),我還是一有空就到劉老師家上課,一直到她去世。

  劉老師在世最後這幾年讓我學到很多,一方面我自己聲音成熟多了,運用較自如,對自己身體覺知(awareness)較敏銳,能體會多用共鳴腔及一些身體些部位支持。同時我也教唱,教與學之間來回琢磨,體會更深,更能突破盲點。而老師多年鑽研心得又更增進,如果當時回國後沒繼續學唱,損失真是不可想像。

  我另一個堅持是語言的學習,特別是英文,讓我有機會出國留學,又讓我學音樂教育閱讀英文書籍更加方便。

  上帝讓我有一個好的環境,我父親楊經綸出生於印尼,受過荷蘭教育,又曾被徵召當日軍,後又在美軍基地服務,語言能力強。我家小時看英文影集影片多於國語片,父親常唱英文流行歌,聽英文電台(ICRT前身),我們小孩耳濡目染,學起來也,無論是咬字或字彙,都比較不費力。

  高中時又受一位英文老師影響,當時曉明女中有一位英文老師易青青要求我們很嚴格,閱讀測驗單字要事先準備,沒查生字的一律罰站到下課。高中女生罰站是有點尷尬的,更何況被巡堂的校長看到她心目中的好學生罰站,總覺得有負她的期望,所以我本性中的投機取巧就被改掉,英文就老老實實地念。後來讀出興趣,就樂此不疲,大一英文修完還是常念英文書,甚至大學時受范儉民老師鼓勵翻譯一篇選自Grout音樂歷史教科書的文章。

  原先家境不能供我出國唸書,但劉塞雲老師建議我考教育部公費留學研讀音樂教育,其中留學國語文-英文這項我拿了高分,才能考取公費,有錢唸書。申請學校要附托福成績,我也不用到當時最紅的美加補習班補習,就考630,得以順利申請到好學校。到美國念音樂教育要K許多英文書,念起來也辛苦,但至少不到痛不欲生的程度,還是靠從前不知為什麼要讀,但就是想念這股傻勁,使我到機會來臨時,有能力抓住把握。

  四年級生現在真是到回顧一生,計劃下半生的時刻。我今天的收穫真是要感謝神,人出生的環境不是我們能選擇,而願意堅持的心志也需要神保守。今天父母有心為兒女預備最好環境,但有時又不夠堅持。我的母親在我練琴不力時,常威脅要把琴賣掉,但又會買有白色燙金封面日本版的德布西來鼓勵我(雖然裡頭大半我還不會彈)。希望今天,在兒女還不能有紀律堅持他有興趣,又有性向的才能時,有更多父母願意付出這種竭盡所能的"威脅利誘"纏功,為下一代付出。我也希望,青年朋友們可以為自己的理想多堅持幾分,竭盡所能學習準備,等到機會來臨,你比別人就更多幾分的能力資格與成功的勝算。



1.楊艾琳,曉明女中畢業,師大音樂系主修聲樂畢業,教育部公費留學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伊斯曼音樂院音樂教育碩士及博士。現任教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系,並於師範大學音樂系兼任。曾任國小音樂課程修訂委員,國小音樂教科書審定委員,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研究委員,柯大宜音樂教育學會理事聲樂家協會理事國立北師院音樂教育系系主任。

2.聲樂師事李君重、Ms. Rice、辛永秀、李靜美、鄭秀玲、Masako Toribara、Robert Spillman、劉塞雲。

3.原為台中柳原教會會友,大學時於和平教會聚會,回國後居住於新竹,為啟信教會會友。
同作者相關文章: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7 期 生命教育 (0-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7期  2003年  8月 生命教育 77
本期主題:生命教育
發行日期:2003/8/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待補s/
目錄s/
白雪下的新生命
編者的話
未知死,焉知生?-我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生命的學問──PCT生命教育事工的推動概況
學齡前幼兒生命教育實踐分享
上帝為咱開啟傳福音另一扇窗
我們做了什麼──天主教曉明女中生命教育中心
白話字推廣者---姚正道牧師
同居理想國?
另眼看鹿港
社區的好朋友—員東路教會
聖靈的恩賜--說方言
何謂TCMA?〈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
學習在愛中生活
開創無悔的人生
如何看民間宗教
夫子s/
堅持理想的人生
參加神研班小感
等待回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