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7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
|
|
本期主題 |
教育營事工 |
|
關鍵字: |
作者/陳素琳
(現為靜宜大學外文系四年級學生,靜宜夜長青團契契友)
|
|
|
台中大專的「教育營」不知不覺中已歷經十幾個年頭了。十幾年前教育營帶的第一屆原住民學生,現在有的上了大學,有的在醫院服務……或在其他方面發揮所長。若不是上帝的引導及恩典,教育營所做的撒種工作是不會有如此大果效的。要辦一個營會及活動實屬不易,尤其「教育營」的宗旨又不在遊樂,所以要能吸引大專學生參加這種犧牲、服務又具教育性質的營隊,首要條件是教育營須有完備的組織;其次是,平時牧長及輔導們都很關心教育營的事工,特別鼓舞我們士氣的是這些牧長及輔導們在我們出隊期間,從台中去到台東及花蓮,後車廂裡裝的是滿滿的補品,至於教育營的同工則來自台中各長青團契的契友,平時大家除了要在自己的團契聚會外,還要策畫寒、暑假的活動,雖然有時覺得累,然而只要一踏上山,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每一次上山,我們都會彼此鼓勵多和青少年聊天。邀請我們上山辦教育營的紅葉教會、武陵教會及中興教會的牧長們都是非常有心地希望能提升當地青少年的讀書風氣。除了每天安排好的課業輔導之外,我們都會和青少年交換生活及學習經驗。 課業輔導是不可忽略的,然而老師們其實都會很樂意地與他們分享其他的事情。漸漸地許多青少年在老師們下山後都還會彼此聯絡。而一起上山的教育營老師們回到學校後,以前未曾謀面的,現在都會聚在一起,當然都是在聊那些青少年囉!特別是當我看到與我一同上山的其中一位同學,她下山以後,不僅她自己不斷地寄參考書上山,還邀她北部團契的契友一起把書捐出來。她這樣的愛心真的很感動我及其他的同學。 當我看到其他的同學平時對原住民青少年是如此地關心,例如去關心在北部重考的學生或平時打電話給一些需要關心的學生等,心裡真的備受激勵。有些關心學生的老師是非基督徒,他們也非常熱心地幫教會及關心學生。看到他們並非基督徒,但愛心卻不落人後時,基督徒是要好好地反省,而且還必須向他們學習。 我在山上服事時,有時心中會產生很大的衝擊。因為我們大多住在台灣的西半部,本身可以說是在無法選擇下投入聯考體制,然後考上大學,而山上課業輔導的服事,主要是希望幫原住民學生解答一些課業上的疑惑。但是,當我們生活在那天然、放鬆的原住民部落中時,我也不斷地思考著我們幾個大學生到底能帶給他們什麼?難道就只有把都市中充滿競爭壓力的升學環境帶到山上嗎?原住民青少年到底要的是怎樣的生活?有許多的問題及疑惑一直困擾著我,得不到解答,因為涉及的層面太大了。不過,秉持著耶穌所提「撒種」的精神,也許一時之間無法作出完美的果效,但上帝應該會祝福我們的付出。尤其從每年活動的參與,許多同學都是一而再地上山作課輔老師,把每年的寒暑假都奉獻在教育營事工上,這是令人感動的。 表面上看來,教育營是大學生上山去為原住民作課輔。但是,教育營能一再吸引老師參與上山服事、教育營能持續舉辦十幾年的原因有很多是因為老師自己上山也有收穫:因為時間有限,我們無法把每一冊都複習完,但若我們能讓學生在這樣短暫的時間中,把一些重要的觀念弄清楚,再引導出較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或讓一個學生重拾對學習的興趣,對我們而言,這趟上山就非常有成就感了。另外,學生對老師很熱情、友善,有同學說她的學生很奇怪,為什麼看到她就躲開,要不然就只敢有時偷偷看她,我說那是因為他們喜歡你啊!其實他們只是不知如何表達他們想與你作朋友而已!很多時候,原住民學生都會表現出他們極單純可愛的一面,我們看了都會蠻心疼的,也真心希望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今年寒假是我最後一次上山,因為就要畢業了。從大一到大四除了上山之外,也任教育營的同工。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不遲疑地再加入教育營的服事。是上帝的恩典讓我們讀到大學,而教育營便是回應耶穌的愛的一個管道。老師們上山是學習付出、培養耐心,但也從學生中肯定此服事的價值。期待這些種子有發芽、茁壯的一天。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東師長青,生日快樂! (第 74 期)
|
.教育營事工 (第 57 期)
|
.我很快樂 (第 56 期)
|
.做一件讓台灣變得更美麗的事 (第 53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