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教會事工
廿年前結束學假後被中會調派到後山哈嘎灣部落(Tqwiy)牧會。光復後此地改稱「光華社區」,劃分前光華和後光華,部落仍慣用哈嘎灣來自稱。哈嘎灣部落位於今巴陵之南,在大漢溪上源高干溪(亦作合歡溪或三光溪)西岸,海拔960尺至1200公尺。因地理位置偏避鮮為人知,廿七年前神學院一畢業調派到桃園復興區前山角板教會牧會期間,幾乎沒有從會友口中聽到哈嘎灣部落,只有在區聯誼會活動時,偶見哈嘎灣教會的長老,直到被調派過來後,被它環繞的壯麗山景吸引,它是這數年間拉拉山水蜜桃重鎮,出果率相較鄰近部落還要高且品質保證,常供不應求。
此部落雖富有美景,但因長者們精心管理高冷蔬果留在部落,國高中學子和青壯年必須離開部落求學求職,造成人口大量外移。初來教會時僅有10來位長者來聚會,沒有任何團契,年齡層嚴重斷層(好幾年沒有婚事),一切事工必須從頭來過。我們從禱告開始教會的事工,接著探訪留在部落的會友們,慢慢地建立兒主事工、婦女團契、詩班,約三年後待教會事工較趨穩定時,我們開始向都會區外展教會事工,一一探訪部落族人安排週間家庭禮拜,奇妙的是後來教會連續服事主持婚禮,之後是小兒洗禮、堅信禮,外展事工將近四年後學生和青壯年,逢假日都回教會參加禮拜,聚會人數增加,解決了年齡斷層的問題,我們陸續成立了青少年團契、敬拜團、增加教會核心同工來服事教會。
特別的是學生和青壯年每逢農忙期,紛紛投入協助農作和銷售,經由總會原宣的產發銷售平台,也帶給部落極大的助益,今年因為疫情暫停總會原宣在銷路上的協助,但長年經營和顧客的關係,顧客們紛紛主動訂貨,沒有滯銷上的問題。
社區需求與資源的平台
教會也看見部落在現實面的需要,成為平台成立關懷組來連結社會資源給需要的人,如借助總會資源、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食物銀行伙伴關係、世界展望會育樂教室計畫、其他協會團體、長期關懷偏遠部落私人行動者……。為讓部落孩童假期能充實運用,教會過去也和平地教會合作過兒童寒暑假品格營,我們也和大專院校的大專生服務隊合作育樂營直到現在。
教會多年來善用公部門資源:申請【原住民傳統民俗文化補助計畫】,邀請部落參加教會節期聚會活動﹔協助區會申請【宗教團體辦理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補助】,辦理復興區全區長老教會聯合聖誕節禮拜和趣味競賽活動﹔申請【原住民族語言學習家庭化、部落化與社區化】計畫補助,在教會辦理母語教學協助大家參加母語認證考試,迄今母語教學班已邁入第三年。
自助助人
十八年前因應中會宣教策略,中會請求哈嘎灣教會能就近關心協助鄰近的無牧者嘎拉賀教會,我們無論主日聚會、團契事工、週間聚會,甚至是都區事工,哈嘎灣教會全力協助,感謝主上帝,直到二年前嘎拉賀教會已經可以自立聘用傳道師為止,榮耀歸給主。至今,哈嘎灣教會事工無論部落或都區皆正常運作,但在硬體設備上需要補強,聚會空間明顯不足,會堂老舊經過好幾次的地震和風災多處已出現裂縫而滲水,前年結束了協傳嘎拉賀教會之後,我們才正視「建堂計畫」的需要,感謝主上
帝,二年來不單有會友們的奉獻,中會屬下教會的關心奉獻,也有我們不認識、不孰悉的非長老會的主內肢體個人關心奉獻,近日更有意外的天使供應我們可以義賣的產品,可以說給了哈嘎灣教會很大的信心和動力,繼續去執行建堂計畫,願主成就。
和平與信心
在宗教信仰上,哈嘎灣部落也有幾戶非原住民住戶,他們在地居住已有超過四十年以上的時間,和族人有深厚的感情並有和諧的關係,他們大多信奉道教。在地族人就是我們長老教會信徒和真耶穌教會信徒,以目前教會發展來說,沒有信仰生活的族人不排斥參加我們教會安排的活動,但基本上部落族人的關係不大受教派或政治立場不同影響,非常的團結和諧。
偏遠地區牧會最大的益處,無非是享受到自然的美景、好山好水、香甜的蔬果、部落單純的人情和恪守泰雅爾族傳統禮俗。最大的挑戰是遇大雨和颱風,會造成人身安全問題,加上教會的位置是風頭,既使不是豪雨只要接近秋季,風的力道非常強大,曾經也因為921地震後土質鬆動,來了一個強颱造成後山幾乎全面性路基坍垮,幾個月時間無法正常通行,後山需靠直升機運送物資,需要就診者更需要直升機載送,大大影響教會事工無法正常運作。曾經也因為個人因素而想要轉換環境離開後山,但看到後山族人無論生態如何遭受任何的斷壁殘垣,他們也會守住他們的土地和家園,這份對土地深厚的情感給我有留下來的信心。
詩篇121: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這處經文是我在後山牧會最激勵我的經文之一,每每牧會感到疲乏,感到沒有方向時,主上帝的話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引導我繼續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