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一定是真相?
當妳/你手指比「2」的手勢,從正面/背面看是「2」;從側面看呢?沒錯,就是罵髒話的手勢(比中指)。這樣「眼見為憑」讓我們更加確定,用來思考/判斷的是大腦;而不是耳朵,更不該是眼睛。可是假以亂真的訊息讓我們以為「眼見為憑」。
當手機結合照相的功能,這就是攝像頭無處不在的時代,每個人都能成為「媒體」。通過各種媒體、網際網路、社交網絡,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真相」被披露(眼見為憑?)。我們能在第一時間在Twitter、微博、Facebook、新聞網站上取得來自世界各地的第一手資訊,媒體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自詡是「真相、信息的傳播者」;但是我們在新聞媒體、網際網路、社交網絡上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
當「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
2018年,一張英國威廉王子的照片惹火許多人。原以為溫文爾雅、舉止端莊的未來英國王儲,竟對著鏡頭在比中指!而且,這不是惡搞圖,照片完全沒有經過修圖。
正當圍觀群眾以為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王室醜聞時,我們看到了這張照片的另一版本:「2018年英國威廉王子來到倫敦聖瑪麗醫院,接妻子劍橋公爵夫人凱特王妃及剛出生的兒子路易小王子回家,登上座駕前竟回頭向人群做出疑似不雅手勢(比中指);不過從其他角度照片可見,威廉當時其實是舉起三隻手指。威廉表示自己有三個小朋友。他向記者說:「我們很開心,非常快樂;但現在亦有三倍的擔憂!」又說:「我們這次沒有讓妳/你們等太久了。」
數張照片、幾個不同的角度,人們開始認識到,有時我們在媒體上「眼見為憑」的「真相」,只是媒體想讓妳/你看到的那一面。換句話說,由於網民和媒體的訊息不對稱,網絡時代的媒體,即具有操縱真相(也就是帶風向)的能力。無數例子可以證明,我們看到的真相,多是片面。特別是具有公眾話語權的公眾人物,更應該謹慎求證再發言。
誰在傳遞假消息?
新北市議長蔣根煌先前公開怨:「同性戀是愛滋病溫床,有夠恐怖!」(註1)讓各級教育工作者、疾病防治、醫護人員、平權工作者多年來推動防治、教育,都敵不過一個經人民投票選出具有公眾話語權及決策權的地方議長傳遞錯誤訊息。愛滋病猶如一面鏡,照出人們的恐懼、無知、不願正確認識,以致合理化了污名、甚至不正常高度聯結是特定族群才有的病;導致以為毫無可能的兒童、女性、受輸血者,也不斷有感染的案例。究竟要多大的疾呼,才能把這麼簡單的事實輸送到這些腦袋裡?
當愛滋在台發現35年的今天,已有明確的傳染途徑、預防跟治療方法,但某些人對於愛滋仍存有迷思或疑慮。質疑與查證其實不難;但要有意願思考。此類製造民眾恐慌的歧視訊息,這幾年不斷地透過網路社群轉傳。讓很多關注教育卻無從查證的家長們,幾乎信以為真且焦慮不已,更漠視了很多認真落實性平教育的實務工作者,也重創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
閱聽大眾懶惰求證
假消息得以穩穩地傳遞,往往不是因為它具有真實性;而是它徹底利用了閱聽大眾不假思索的惰性,成功地煽動閱聽大眾的情緒與恐懼。歧視訊息傳遞的用意,從來都不是要好好瞭解當「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的意義,更不想協助大眾正確瞭解議題;而是讓恐懼煽動大家一起不明就裡的起鬨,本質上就是惡意破壞社會秩序。
特別是公眾人物的話語權應該有所節制,因當社會輿論形成聲量,容易被一般人誤以為是普遍的共識,假裝善良又假藉大眾也這麼說,形塑多數即可戲謔、霸凌少數/弱者的正當性,這絕對不是負責的訊息傳遞。
媒體知道觀眾喜歡衝突、不同尋常的事件,所以將「人工修飾」後的真相給閱聽者看。這提醒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喪失自己用腦的判斷力;眼見不一定為實,尤其網絡世界的慣性欺騙,已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用來思考/判斷的是大腦;而不是耳朵,更不該是眼睛。
閱聽大眾懶惰求證的特性,某種程度就是假訊息得以高度滲透各地的原因。似乎當「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的判斷力,在我們的文化中一直不被強調(或許就是惡意散佈假訊息最簡易、最廉價破壞社會秩序的方式)。
假消息的損失與傷害
我們無法避免假訊息一再發生;但我們絕對有責任正確傳遞給我們周遭的人;甚至勇於舉報不實網路謠言。目前已有男子散布愛滋假消息受裁罰案例。我們的社會不該縱容散佈假訊息卻不必負任何責任。「謠言止於智者」不能光說不練;道聽而塗說確實會傷人甚至殺死人,我們從周遭的例子甚至自己都曾是被害者。這樣戲謔的刀,本質就不是善良的特質。
具有公眾話語權的公眾人物、新聞媒體本屬社會公器,假新聞的盛行與濫用,讓新聞與網路等相關產業淪為「製造業」,無中生有或捕風捉影拼湊出新聞事件。倘若假新聞還造成其他人的不幸甚至自殺事件,則更是沒有口德的「造業」!充斥於生活中的各類自媒體、小道消息、社群中的耳語,都能輕易的轉化成新聞進而向大眾放送。特別是Line群組中的影射傳播,更有可能陷人於百口莫辯的集體霸凌,而仍無法追蹤霸凌者的下落。面對不知真假的各項訊息,除了政府須研議管制手段外,民眾亦應具備判斷篩選的能力,多管齊下才能遏止假新聞帶來的損失與傷害。
批判思考並保持警覺
隨著使用網路的普及,我們不能只有單方追求訊息的真實性;更應該要有所行動。常保懷疑與求證的心態,以中立客觀的立場判別新聞訊息,並提出了防範假新聞的關鍵其實是取決於閱聽者的素質,從小就應該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大腦是人體基本配備(不是選配),批判思考的能力就是讓人判斷誰在胡說八道。所有訊息都可能被再製,「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眼見不一定為憑,更何況媒體中的畫面又是再經轉一手的畫面。加上社群媒體的推播助瀾,媒體為了要在3秒鐘吸引眼球,訊息的再製與聳動成為了唯一辦法。
但,被聳動標題與影音吸引時,先停幾秒,確認一下訊息的合理性,這會減少幾次不經大腦判斷即轉發訊息造成他人的不幸甚至自盡的憾事發生。
特別應對帶有歧視與偏見的訊息保持警覺,這種假裝正義藉大眾也這麼說,合理化霸凌少數/特定人的訊息傳遞,我們不該成為幫凶。畢竟群體縱容歧視與偏見的訊息,哪天我們成為某種少數群體,憾事發生不是別人,會是我們自己。
假新聞、假訊息、網路霸凌的不幸後果,絕對比我們想像嚴重。
註:
1.韓回新北市議會 蔣根煌:同性戀是愛滋病溫床 有夠恐怖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1116/3758435/?fbclid=IwAR0xRIcoWW-_gKg5zY7oEH3GVLKUn95-
YVyNLN7POHxZVhzofMvPO9sPd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