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2期 網路新世紀 |
|
|
讀者來函 |
香港去來 |
|
關鍵字: |
作者/蔡森昌
(現任職於台灣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資料中心。)
|
|
|
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我們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章8節)一個好的政府應該是如同經文所描繪的,而不是害怕民意,欺榨人民的專制政府。
新使者39期的專題是「倒數1997」,談論到香港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的許多問題。筆者在今年3月至香港參與一項會議,於會後在香港多逗留兩天,願將我在香港所見所思與讀者分享。
此次在香港所見較深刻的有香港的大眾運輸及香港博物館。香港大眾運輸的方便是眾所周知的,筆者在此要談的是香港博物館。香港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的九龍公園內,為一兩層樓建築,全部展覽場地共1302平方公尺,整棟建築物樸素無華,不像官方的博物館倒像民間的博物館。
博物館展覽主題共細分為九大部份包含自然環境、早期居民、農村、城市─割讓及早期發展(1814-1851)、城市─社會的發展及地區的拓展(1852-1862)、城市─貿易、工業的發展及社會組織的建立(1863-1893)、城市─城市新路向;思想及生活的革新(1894-1941)、日治時期(1942-1945)及當代香港。或許香港在歷史上一直不是政治重心,所以展覽的重點是放在庶民生活上。
除了首先呈現的香港的自然環境及早期居民外,其餘的部份都是以平民生活及其相關事物為展覽重心。在農村部份首先看到的,是以實物大小的漁船及蠟像呈現庶民的生活,再進而以文字及仿民居實物說明此一時期香港不同民系(包含福建、客家、廣東……等)的生活方式及風俗信仰。之後的城市發展及日治時期,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很簡要但清楚地將香港開埠後,如何從一個漁村發展為城市,及蛻變過程中在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呈現出來。
其中最為特別的是,博物館將1981年購入的原位於香港本島中環的一間中藥房的內部,重建於展覽廳中,以供參觀。另外,亦將各時期與民眾生活相關的店舖、民居內部以仿實物的方式展出。展覽會場中又另有數套幻燈片和錄影帶播放,介紹香港的歷史發展、維多利亞城的誕生、戰前的香港交通、香港的早期工業、日治時代及現代香港等主題。這些展覽的重心無一不是與民眾生活有關,完全不像台灣的博物館以官方的宮廷生活為展覽主軸。舉例而言,在展覽品中有早期的廣告海報、仿實際建築的當舖、民居內部,介紹香港的地鐵的沿革、戰後的暴動以及1984年中英聯合聲。其中戰後暴動以圖片及文字呈現,詳細的說明暴動的原因、過程和政府的處理方式;這樣的處理與國民黨政府處理二二八的方式是全然不同的。在展覽的尾端,亦提出香港97之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供接手的政府參考。
英國統治下的香港,從它的博物館中看到英國的殖民政府對香港歷史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英國的統治是一個有信心的政府,這個政府不怕面對過往不光彩的歷史,這個政府敢於面對過去的歷史,清楚明白地去呈現它。並且,這個政府不是一個不去展望未來、思考未來可能問題的政府。雖然無法再有甚麼承諾,但從選舉立法局議員落實民主政治、香港新機場及數條公速道路的闢建,可看出末代港督希望透過許多作為來落實對港人承諾的企圖。 中國政府對香港人民的態度則是難以令人信任。英國政府統治下的香港,雖說到近十年才開始所謂的民主政治,但至少在言論自由上一直是不虞匱乏的。而從香港基本法中,以及中國所成立的缺乏民意監督的臨時立法局,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中國政權是害怕給人民言論自由的;因為它的施政不是為了人民,更非為了行公義,是故它害怕自由的言論危及它的政權,可說是一個沒有信心的政府。一個不敢信任人民,沒有信心,不為行公義而行,而是為了保有自身權利而為的政府,不論是承諾「五十年不變」甚至是永遠不變,也不會有人敢相信它的。 反思目前的台灣正走向一個新的時(世)代,但對過去的錯誤作為,國民黨政權雖被民意逼的不得不面對,卻仍舊是遮遮掩掩的;相較於英國統治下的香港政府,實在相差千里。國民黨之欲遮掩過去的錯誤作為,也同樣的是無信心的行為;它害怕過往的歷史一旦被完全揭開後,它的政權便會完全崩解,同樣只是企圖維護自身既得的權利(力)而已。 在舊約中,上帝一再提醒以色列人不要忘記過去的歷史,乃是要以色列人記得過往所犯的錯誤,不要再次的背離上帝的旨意。展望未來,做為一個國民,我們希望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做為一個基督徒,我們希望能落實上帝國的宣教,更要照著上帝所指示我們的提醒自己並要求執政者:「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章8節)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香港去來 (第 42 期)
|
.激情過後──也談「網路發燒」 (第 37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