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2期 網路新世紀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到台灣來的宣教師──蘇若蘭 |
|
關鍵字: |
作者/陳嘉式
(現為台灣神學院院長。)
|
|
|
蘇若蘭牧師(Rev. James Sutherland D.D. 1922.3.27),這名字無論用中文或台 語讀起來都覺得很文雅,其實他人如其名,無論是內在或外表,蘇牧師都是溫文和善、 誠信而又有愛心的人。1960年代,外國人在台灣還很優勢的時代,能夠對本地人溫文有 禮的外國人並不多見,但蘇若蘭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的祖先是蘇格蘭人,Sutherland 是蘇格蘭地區的名字,他的姓是按地名而有,也可能是由於家族的名稱而取的地名。蘇 格蘭人的特性首推勤儉,其次是忠厚,大部分的人是長老教會的會友。歐美有許多出色 的軍人、商人和宣教師是來自蘇格蘭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著名的遠東統帥 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便是典型的蘇格蘭後裔,還有美國商牌Macdonia。 到台灣來的宣教師,馬偕、蘭大衛醫師等都是蘇格蘭人的後代。大部分的蘇格蘭人都很 敬重傳道人,因他們認為當牧師是很神聖的。 蘇牧師來自牧師的家庭,連他的弟弟也是牧師。他生於加拿大的Alberta,1946年 畢業於多倫多大學,爾後進入著名的長老教會神學院Knox College。畢業後(1949), 先在溫哥華的St. Columba Church 牧會一年半,後因要照顧生病的母親而回到Ontario 的St.David's Presbyterian Church。其在加拿大牧會先後有五年半的時間。 1954年,當他32歲時,被派到台灣宣教。最初先在淡水學習台語兩年。1955年,他 的未婚妻Miss Joyce Adam(1930.5.24)來台與他成婚。1956年,他們到羅東牧會,對 象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由於他學的是台語,住的地方又在平地,所以和平地教會很有 來往。當時很活潑而又親切的羅東教會陳耀宗牧師,也沒有使這對年輕的外國宣教師夫 婦受冷落或孤單,所以他們與羅東教會的關係非常密切。大家問他為何要來台灣宣教? 他說小時候媽媽時常對他講聖經的故事,以及宣教師的故事,尤其提到一位被稱為鬍鬚 番的馬偕到台灣宣教。少年時代的他就想要當宣教師,有一次聽到回加拿大述職的劉忠堅 牧師(Rev. Duncan Macleod)說到台灣的宣教事工,更堅定他要到台灣來。神學院畢業 時,他未能立即成行,乃因母親生病,接下來還要照顧尚在求學中的妹妹。不過1953年 夏天,他遇到年輕的Joyce,並得到對方的好感,不久就決定要結婚。蘇牧師娘在台神時 兼教英文,是很好的老師。我們在課堂上領受到的,除了英文以外,另一種收穫就是欣 賞她優雅的氣質。 雖然他在羅東的工作只有兩年(1956-58),但他對羅東的印象非常深刻。1995年他 應台灣神學院的邀請,回台接受榮譽博士學位時,他要求安排到羅東看一看過去牧會的地 方。 由於當時在台神執教的宣教師呂雷士(de Groote,1948-55在台神教新約,是台神 第一位最有學術性的新約老師,很受鄭連明牧師的推薦和欣賞)回國,他的課沒有人教, 1958年,當時的校長孫雅各便請蘇牧師來代課。在羅東見面時,孫牧師的行程匆促,當蘇 牧師問他要教什麼課?他說Hebrew(希伯來)。蘇牧師心想,平時對希 伯來語很有興趣,教這門課應該沒有問題;於是他開始準備教材、寫講義。但想不到搬來 台神要開課時,教務長才告訴他要教的課是新約的Hebrews(希伯來書)。其實不只希伯 來書,呂雷士走後新約的課也都由他兼任。往後又有舊約的老師退休,他又改行教舊約, 不過這一次他就打住在舊約的課。從此他成為台神主要的舊約學教授。如今他時常自我解 嘲說,一生常為別人做代理的工作,例如代理院長、代理總會總幹事;他說自己沒有什麼 專長,所以才常做代理。但他的學生和朋友都安慰他,說他代理的很好,樣樣都很稱職, 可見他是多才多藝的人。 蘇牧師在台神教學時,學位最低,只有B.D.,可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學問不只如此,而 且一點都不遜於那些高學位的。我曾在1966年上他的舊約學課,今天回想起來仍然覺得他 是一位很先進的人,因為當時他就已經用批評學的方法在討論舊約神學的議題。當時台神 有好幾位老師是美南差會派來的,相當保守,蘇牧師的「新」思想沒有引起台灣教會的議 論,應歸於他溫和的態度,不把自己的見解絕對化,並能包容聽者的意見。例如以賽亞第 七章所言,必有童女懷孕生子……,這到底是指著後來耶穌的降生?或者是指著當時的宗 教與社會問題?蘇牧師很細心地說明以賽亞時代的政治環境是什麼?先知這樣講時所指的 是當時的什麼問題?新約時代的讀者又如何引用這段經文來說明耶穌的事件。他的細心說 明,讓人明白,也就沒有引起爭論。上他的課,才初次體會到舊約的文學之美。令人印象 最深刻的是他解釋以賽亞第六章,先知如何在烏西亞王死時,深深地感受到一個不死、高 高在上、永恆的上帝。一般人以為是因為以賽亞的熱心才會對上帝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去。按蘇牧師的解釋,先知書所要表達的是因以賽亞對這位至高上帝的認識,所以才引起 他傳道的使命感。蘇牧師的學說沒有引起保守人士的抗議,首推他不用刺耳的語言回答問 題。除此之外,應歸功於他平時的為人。他當時的新思想,現在看起來也只是基礎的神學 研究方法而已,不知道為什麼卅年前的教會要把它當作是信仰的毒蛇猛獸。 蘇若蘭牧師上課用的台語(美南差會派來的宣教師都學北京話),可說是宣教師當中 最好的一個。他不會像孫雅各牧師那樣將「鹽」讀為「奄」,「佈道」說成「普渡」。他 因不會讀中文(曾經學過北京話),所以比較注重講課,而不注重學生的作業。相較之下, 鄭連明牧師就很注重學生寫作業的訓練。蘇牧師上課時,有時會要求學生將他所講的重述 一遍,若不能重述得正確,他就認為學生並不真正聽懂。有次他問班上的學生,是否了解 他所講的,學生同聲回答:「懂!」他就問當中一個回答得很有自信的,要他起來重述剛 才他講的。那位同學說,我懂,可是我不會講。他說,如果你不會重述就是不懂。他很怕 學生學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且裝作很懂、自信滿滿。因若非真懂,講起來便走樣。 1995年10月,離台將近廿年的蘇若蘭牧師帶著兩個女兒再度訪台。台灣神學院為他們 安排行程。全台各地,在他到達的地方都有人熱心接待,不分南神、台神的校友,連那些 沒有被他教過的,都熱心地接待他們。1997年二月,他到美國加州探訪早期的學生,學生 們告訴他,可以把他們當兒子吩咐,只要他想見他們,通知一聲,便會安排人接待。蘇牧 師時常問早期的學生,你們是否還記得我教的希伯來文?大家都搖搖頭,早就忘了。對於 上課時的舊約神學?大部分的人都說好像有印象,但說不出來。至於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 什麼?大多數的學生都說他的家庭──太太、女兒和兒子,以及他的為人:在神學院時, 他的小孩常跟大家玩在一起,用餐時,他以吹哨子叫小孩回去吃飯;他臉紅紅的,跟人說 話時,頭會稍微歪向一邊。有一天他聽到男生宿舍大聲一響,原來是一根塑膠排水管被人 打破。他問是那一位學生做的,有一位學生承認了。他問他為什麼要打破水管?那男生說 只想試試看是否能打破。蘇牧師歪了一下頭說,水管已經被你打破,不可再試了,你可 以打那些不會破的東西。這件事因有人認錯,也就沒有進一步的處罰。 蘇牧師感到很奇怪,他遠道來台灣,目的在傳道、教神學,為什麼大家記得的不是他 上課的話,而是他的為人、生活、家人在校園的表現。他說,可見傳道、神學與教導,不 只是課堂或教會講堂的事而已,最重要的是他的言行,甚至是他家人的表現。他說這些是我 們神學最具體的一部分,是活生生的神學。可是他也很在意他所教的。他希望他的教學、 思想,對學生的價值判斷、為人、宣教、解經有良性的影響。有一天,我在校門口遇見三 位新生要下山,就請她們搭便車,一起下去。在車上,這三位女生的對話從頭到尾沒有一 句好聽的,當時很想教訓她們,結果還是忍了下來。心想當初剛來台神時,自己還不是如 此粗魯,今天能有點文雅的「氣質」,應歸功於剛踏進台神校門時,就能受到像蘇牧師這 樣家庭的感染。當時心頭一轉,覺得接下來要考慮的不是責備這三位說粗話的女生,而是 台神還有沒有可感染他人氣質的教師或教師家庭? 蘇若蘭牧師很注重講課,不善交誼,但他為人溫和,親和力很高,大家都很自然地和 他講話,沒有外國人的距離。他也盡量以台灣人的態度與人相處。他的信仰基礎,可以說 是對上帝忠實、負責,不先討好人。他雖然在羅東傳道只有兩年,但宜蘭和羅東的教會都 一直把他當作是自己的人。他離開蘭陽區很久了,宜蘭教會沒有小會議長時,還曾請他當 議長。有次宜蘭教會發生了爭執,吳俊雄牧師當時還是傳道師,無法召開小會,七星中會 派小會議長蘇若蘭前往處理。他一到,各方各派便前來說明他們的立場,爭論劇烈,言詞 鋒利。蘇牧師認真地聽。在未開會前的休息時候,當時的吳俊雄傳道私下問他:蘇牧師, 剛才他們說什麼,你真的聽得懂?他說他一句也聽不懂。吳傳道說這樣等一下開會,你怎 能解決他們的問題?要不要我現在告訴你他們說些什麼?他說,不要,他們說他們的,我 們應當怎樣做,就怎樣做。當時的吳傳道很感慨地說,原來聽不懂也有好處,我們應當做 什麼就做,不必太在意別人講什麼。 1966年8月至1967年12月,蘇牧師代理台灣神學院院長,那時部分的董事有意請他當 院長,可是部分教會人士說他沒有博士學位,不可以。這話傳到加拿大差會,1972年他的 母校Knox College送他榮譽博士學位。可是這遲來的榮譽無法改變當時的情況,因教會有 人在運作,要為別人舖路,以致後來董事會還是沒選上他。結果,黃加盛牧師在各方擺不 平時,意外地被選作院長。同年,總會助理總幹事出缺,他被徵召去總會當助理總幹事, 在任期間他才廣為認識其他的<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時候到了——記聯合神學院二三事 (第 61 期)
|
.新約學的聖經解釋方法 (第 51 期)
|
.到台灣來的宣教師──蘇若蘭 (第 42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