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台灣教會的處境:性別平權社會與傳統父權社會交織
生活在21世紀的台灣社會,我們所處的環境和聖經裡的古代世界有很大的差異,世界觀也有許多不同。例如在性別觀念上,古代以色列以及新約時代的社會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社會,階級結構嚴明;而現今的社會連結普世的時代精神,強調性別平權,重視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平等、相互尊重及彼此成全。
近年台灣社會連結國際趨勢,政府於2011年6月8日公布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第一條內容如此宣示──為實施聯合國1979年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健全婦女發展,落實保障性別人權及促進性別平等,特制定本法。與此相關的還有〈性別工作平等法〉(2011.1.5公布),其中第一條內容為──為保障性別工作權之平等,貫徹憲法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之精神,爰制定本法。
這些法案的精神強調:消除性別歧視,落實性別平等,賦予婦女可以健全發展的空間,這成為我們現代台灣社會的標記;然而,在現實環境裡,台灣社會仍然存留不少傳統父權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重男輕女的現象也處處可見,對女性的歧視或貶抑仍不時出現在社會的各角落。而台灣教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也不自覺地保留這些觀念,少有對此提出質疑,甚至間接為之背書。從女性在家庭中的分工、教會服事的權責分配、到參與教會領導階層的決策,教會中的女性經常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因此,我們的信仰團體需反思:在人類以上帝的形像受造的前提下,如何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健全女性的發展,保障性別人權,以及促進性別平等。這是今日教會必須面對的課題,期待做出適當的因應。
在上述「性別平權」的觀點下,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聖經中的女性及其如何被對待。聖經裡有眾多的女性人物,值得深入討論。由於本文篇幅的限制,舉一例子做說明──以斯帖。
以斯帖的生活處境:集父權、男權和君權於一體的世界
〈以斯帖記〉敘述以斯帖身處在家族、社會和帝國構成的三重處境中:在家庭中,她是個父母雙亡的孤女;在男性主導的社會裡,她是個卑微的女性;而在波斯帝國裡,她是個生活在異族統治下的猶太女人。這三個空間決定了以斯帖的身分和生活。事實上,即使以斯帖後來的身分出現戲劇性的轉變──從孤女變成王后,她仍難擺脫父權、男權以及王權的三重控制,而成為家族、社會、帝國的三重邊緣人。原先她在家族中受養父末底改的監護,後來在王宮中她受君王的制約,在波斯社會中受到男性文化的支配。不論以哪一種身分,以斯帖都必須遵從父權、王權、男權三者的規範。而統治者的王權又鞏固了父權和男權,三者建構成牢不可破的穩定結構。
〈以斯帖記〉的一開始描述,波斯帝國出現一次危機,危及父權、男權與君權的結構。王后違逆波斯王的命令,遭到廢除王后資格的命運,波斯王在顧問團的支持下頒布命令:「凡做妻子的都必須尊敬她的丈夫。」(1:20)而這次危機處理的結果,更加強化帝國與其統治下的社會,父權勢力高漲,丈夫在家中做主(1:22)。後來,顧問建議波斯王遴選一位新王后,以取代舊王后遺留的空缺,於是王家啟動甄選新王后的機制,展開遴選的過程。
在此同時,在波斯社會的一個角落,從小父母雙亡的猶太女子以斯帖,多年來在養父末底改的監護照顧下長大。她幸運地通過王家新王后的初選資格,進入「決選名單」之中,並接受王家後宮為期一年的美容、保養及護膚的過程。讓人驚訝的是,以斯帖在決選的眾佳麗當中脫穎而出,得到波斯王的恩寵勝過其他候選人,以斯帖榮登為王后(2:17),接著舉行盛大的皇家婚禮。
此後,以斯帖雖已成為王后,卻仍然遵照養父末底改的吩咐,隱藏自己身為猶太人的身分(2:20);不過,末底改卻因拒絕向新任宰相哈曼行跪拜禮,遭惹敵意。更糟的是,他向外人透露自己身為猶太人的身分,以致哈曼宰相威脅末底改個人的性命,甚至還計謀要消滅波斯國境內所有的猶太人。猶太人陷入滅族的危機(3:6)。末底改得知這消息,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哀號痛哭。而其他猶太人也陷入痛苦的深淵,許多人披麻布、躺在爐灰中。
至於以斯帖王后身處在王宮內院,過著與外界隔離的生活,對於這個滅族危機一無所悉。直到透過宮女和太監轉達,才從養父末底改那裡得知族人的危急處境和哈曼的計謀(4:4~8)。末底改要求以斯帖王后去晉見王,為族人的生死向王請命。
以斯帖面臨巨大的難關。雖然她貴為王后,但是王家法令森嚴,任何人未獲君王的召見,根本無法進入王宮去接近王。若有人膽敢僭越法令,擅自進宮晉見王,除非得到王的開恩(伸出金杖),唯有死路一條。對於以斯帖而言,這王宮內院是高牆隔離的世界,無法接近,違反者將面臨死亡的威脅。
以斯帖突破傳統父權、男權和君權的框架:拯救猶太同胞
在此危急時刻,以斯帖王后對於同胞的生死深覺無能為力;然而,養父末底改的嚴厲警告迫使她必須去面對現實,族人的生死危在旦夕。末底改託人轉達以斯帖王后一段重話:「妳不要自己以為在王宮裡強過任何猶太人,得以倖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太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4:13~14)
大環境的危機感與養父嚴厲的警告讓以斯帖承受極大的壓力,卻也激發出她內在潛藏的能力,使她有勇氣去面對危局,冒犯王宮內的法條,以一種非典型的策略轉化局勢,化解滅族的危機,拯救族人免於滅亡。
以斯帖王后的做法相當直接,她吩咐族人為她禁食三天三夜,在宮中的她與宮女也要如此。禁食是以色列人面對危險局勢時,常會採取的行動。禁食時常伴隨禱告,顯示這行動的宗教意義:懇求上帝的幫助!(註)緊接著,以斯帖做了悲壯的決定:「然後我違例去晉見王,我若死就死吧!」(4:16)以斯帖清楚知道採取這次行動將面臨的高度風險,不過她已經做好準備。
禁食行動依計畫進行。到了第三天,以斯帖穿上王后正式禮服,進入王宮內院,違例晉見波斯王──她失聯一個多月的丈夫。奇蹟發生,以斯帖王后「在王的眼中得恩寵」,坐在寶座上的王隨即向她伸出金杖,不只免除可能的刑罰,甚至還慷慨承諾王后的所有要求。以斯帖克服內心的恐懼,以極大的勇氣在危局中創造新的轉機。
此時,王后以其智慧,發揮想像力與創意來扭轉局勢。以斯帖透過一次又一次邀宴波斯王和宰相的行動,營造出一種VIP專屬的神秘氣氛,讓波斯王好奇,更讓哈曼宰相興奮地期待。就在這「三巨頭」的私密宴會中,以斯帖向夫君表明自己與族人陷入滅族的危機,並且揭發這項屠殺計畫的主使者就是在場的宰相哈曼:「仇人敵人就是這惡人哈曼!」(7:6)。這事讓波斯王大為震怒,加上後來哈曼引人費解的舉動,導致自己最後喪失性命。隨後,以斯帖王后獲得波斯王的授權,連續主導一連串的對應行動,化解了猶太人滅族的危機。波斯帝國首都書珊城和全國各省分的猶太人獲得拯救,並且展開反擊。遺憾的是,反擊行動所引發的是一場血腥屠殺。
上帝的禮物:賦予女性勇氣、智慧與力量
以斯帖從一個卑微的養女,經過一番奇遇的過程,成為一位在王宮裡皇帝專屬的王后。她活在父權、男權與君權共同建構的世界裡,過著日常例行的生活。而猶太族人陷入存亡的危機,激發出以斯帖的危機意識,從禁食的宗教行動中,得到勇氣、智慧與力量,展開一連串拯救行動。以斯帖以極大的勇氣,違背了王宮法令、突破性別的限制、顛覆傳統男尊女卑的角色,引領出改變時代命運、拯救民族的行動。以斯帖透過她的智慧,巧妙地轉化危險惡劣的局勢,脫離瀕臨死亡的境界,進入生命的空間。
雖然,在〈以斯帖記〉(希伯來文版及相關版本)隻字未提上帝;但是,從危機到轉機的時刻卻處處顯示出上帝的作為。讀者們自然會感受到:在危急險惡的時代裡,上帝賦予一位像以斯帖這樣的女性勇氣、智慧與能力,聯合其他族人來扭轉局勢、化險為夷。換言之,上帝也慷慨地透過女性的恩賜與才賦,展現祂拯救的計畫與行動。因此,女性正如其他男性一樣,成為上帝的使者,與人同工,改變局勢,創造生命盎然的新環境。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在〈以斯帖記〉結尾的敘述,曾經領導扭轉局勢的主角以斯帖王后似乎又消失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以斯帖記〉描述的世界仍是一個父權、男權和君權主導的傳統世界。不過,以斯帖王后的勇敢行動卻受到後代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傳頌,尤其成為猶太宗教傳統中的女英雄。今日我們生活在「性別平權」的大環境裡,如何適切地重新認識聖經中女性的角色?值得我們繼續關注與提升。
註:參考舊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天主教思高版聖經艾斯德爾傳第四章補錄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