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是:人人終須一死。當我們是基督徒,我們的信仰安慰我們,今生只是我們是誰(who we are)的一部分。我們來自於神,也回到神那裡去。即或如此,我們仍然是蒙神祝福的人類,有能力與其他人類建立愛的聯結。當神創造我們的時候,祂就定意我們要感受到愛,因而經歷、並感受失去。當我們失去所愛,我們成為「喪慟者」(bereaved),又稱失去親人的經驗為「哀慟」(grief)。我們從來無法「治癒」(cure)哀慟,但我們可以從哀慟得到「療癒」(healing)。我們可以再一次變得完整,把那個哀慟經驗整合到我們自己裡面,並學習以充實、富有意義的方式繼續我們已經改變了的人生。要取得那樣的療癒,我們必須容許自己受安慰,並藉由主動經歷那個失去所帶來的一切想法和感受,與那個失去和好。有時,別人會告訴我們:「接受失去,克服一下就好了!」有些基督徒也會說:因為我們知道今生不是終點,我們所愛的人與神在一起,所以根本不應該有這些感覺。這不是真理!神賜給我們那些感覺,以便我們可以得到痊癒。穿越哀慟的唯一道路是:允許自己感受自己的痛苦、並表達出來。我們稱經歷這些感覺的這個過程為「哀悼」(mourning)。
影響哀慟的因素
哀慟與哀悼是非常個人的經驗,對每個喪慟者來說,都是獨特的。亞倫‧沃飛特博士(Alan Wolfelt)(註1)提出了一些影響我們的哀慟表現方式,以及我們的哀慟會持續多久的因素:
1.當事人與逝者的關係。與逝者的聯結愈強,哀慟的旅程愈困難。矛盾的關係可能使整合的歷程在死亡之後變得尤其困難。
2.死亡事件的詳情。突然死亡、或預期中的死亡?逝者的年齡多大?你覺得自己或他人可以阻止死亡發生嗎?
3.哀悼者在儀式或喪禮中的經驗。
4.支持系統的存在與否。身邊有穩定的支持系統嗎?
5.哀悼者獨特的性格會反映在個人的悲傷中,比如說,人格特質、自尊、價值觀、信念、之前沮喪或焦慮的經驗等等。
6.逝者獨特的性格。任何你最喜愛逝者的某一種人格特質,會在逝者過世後,帶給你最深的思念。任何你最不喜歡的那一種人格特質,則可能會帶給你最深的困擾。
7.哀悼者的性別角色。一般來說,男人比女人更難容許自己面對痛苦的感覺。女人經常有更多困難去表達憤怒的感受。這些只是一般通則,哀悼的意願經常超越性別的差異。
8.哀悼者的倫理/文化背景。也就是說,一個人和其家庭的價值觀、規範(清楚表達、或潛藏未表達出來的)和傳統,會影響哀慟的表達方式與持續時間。
9.哀悼者的宗教/靈命背景。
10.哀悼者生活中的其他壓力和危機。
11.哀悼者之前與死亡有關的經驗。
12.哀悼者的健康狀況。
察覺這些因素,可以幫助哀悼者以有益的方式了解自己的經歷,容許自己感受痛苦的經驗,並在安全的地方把這些痛苦的感受表達出來。若要幫助喪慟者,最好要了解情感的表達是通往痊癒旅程的一部分。
哀悼的歷程
思考哀悼(mourning)的歷程,我們經常會提及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註2)的作品。羅斯提出了一個理論:在哀悼的歷程中,人們會經歷好幾個不同階段。這些階段是: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接受(acceptance)。只是這個過程更常用於那些末期病患、並面對即將逼近死亡事實的人。雖然這些階段經常適用於那些因為失去所愛的哀悼者的悲傷經歷,但這個理論並不總是受到大力支持。不過,對於那些正陪伴別人邁向死亡旅程的人來說,這個理論十分有用;如果我們知道這類情緒和行為是臨終經驗的一部分,我們會更容易了解臨終的人正在經歷的事。這些階段並不是直線前進的,而是在這些階段之間來來回回地擺盪。當某些還未被正視的議題出現,有些人可能就從接受階段,跌回否認、討價還價、憤怒,或深層的悲傷階段。
論及喪失配偶的哀慟經驗,有些因素使哀悼過程變得十分複雜。這些因素包括:當事人所處的文化對於婚姻關係的期待;婚姻關係的本質;婚姻關係持續的時間長度;死去配偶的性別;是否有孩子;死亡的性質。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承認所有這些因素彼此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無法真正切割開來個別處理。
文化差異
不同的文化對於婚姻中的伴侶所扮演的角色抱持不同的態度。有些文化認為,丈夫是家裡的領袖和養家活口的人,其他一些文化則期待伴侶雙方平均分擔家庭事務。就現代來說,父母作主的安排式婚姻不再像往日那樣普遍,但是在許多文化中,依然存在。安排式婚姻可能會使伴侶雙方對彼此的感受大不相同,也會使婚姻的約束力有所差異。想一想自己所屬的文化,以及文化對於每一個伴侶的期待為何,還有你自己對於伴侶的期待為何。
婚姻關係的本質
就了解哀悼的過程來說,不論失去的是你自己的配偶,或是你正在陪伴某個喪慟者,了解這一點都極為重要。我們可能要問:在生活中,喪慟者在哪一方面依賴配偶?是情感的支持?家務的分擔或一起養兒育女?財務方面的支持?決策方面的領導?是彼此陪伴?還是扮演你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緩衝角色?或其他作用?這些全部是喪慟者面臨的失落(loss)。了解到在自己的生命中,日後面對這些事物時,再也沒有這個人可以依靠時,感受如何?要允許自己感受因為這個事實所帶來的一切感覺。要記得情緒的表達是使我們自己得到醫治的方法。
感覺沒有對錯、好壞,就只是感覺而已,壓抑感覺毫無幫助。找個安全的地方、或安全的人把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所謂「安全的人」,就是某個不會論斷你的感覺、能夠安靜地傾聽,而且不會給你忠告、或告訴你「應該」怎麼感覺的人。
在那段關係裡面留下了任何傷害或失望嗎?也許你對於自己過去對待配偶的方式覺得有些罪惡感,又或者因為他╱她對待你的方式,或因為他╱她死去留下你自己一個人生活而感到生氣。一旦那個人死了,你可能與那些受傷、痛苦的感覺一起被留了下來。人們處理這些感覺的方式之一,除了找人談話、向神禱告祈求赦免或減輕傷害之外,也可以寫信給自己的配偶告訴他╱她你的感受,請求原諒,或承認你所感覺到的傷害,以便可以讓那個傷害過去。在哀慟期間,寫心情筆記十分有用,你可以寫下自己的感覺、回憶、問題和禱告,並計劃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婚姻的時間長度
婚姻的長度也會影響哀悼的過程。當婚姻已經持續多年,比較容易接受死亡的發生,但對關係的依賴可能更加深刻,被留下來的寡婦或鰥夫不只感受到失去的痛苦,也感受到在實際生活領域中有一股強烈的無助感。
哀悼者的性別
哀悼者的性別十分重要,可能與他╱她生活的文化息息相關。男人經常被期待「要堅強」,不可以表達溫柔的情感,比如說悲傷。那些情感經常受到壓抑,男人要不是過度工作,就是從社會退縮,或是以酒精、藥物為自己療傷,也有以憤怒掩飾內在情感的。男人需要被鼓勵分享他們悲傷和失去的感覺,不過,就像沃飛特在前面提到的一樣:「一般來說,男人比女人更難容許自己面對痛苦的感覺。」
另一方面,女人似乎比較被容許悲傷、無助和罪惡感的痛苦感受,大多數文化也可以接受女人有這種表現,甚至鼓勵以這種方式對待女孩子,但比較不能接受憤怒的表達。結果,婦女可能比較無法認知、也無法表達她們的憤怒。沒有能力處理憤怒的感覺,會帶來沮喪,也會導致退縮。不過,如前所述,哀慟和哀慟的表達是十分個人的經驗,我們不應該過度依賴一般通則。
逝者的性別
死去的配偶性別以非常實際的方式影響哀慟的經驗。當丈夫逝世,可能留下妻子與需要撫養的孩子,主要的憂慮來自財務方面的支持。當妻子逝世,則可能留下丈夫獨自撫養孩子,但撫養孩子並不是他們以前在家中扮演的主要角色。
當有需要被照顧的孩子,哀慟的配偶承受了更加沉重的負擔。失去所愛的人已經夠令人難受的了,但現在孩子也一樣為這改變生命的巨大失落感到哀慟。在孩子的悲傷中,安慰、並成為他們的陪伴者尤其困難。然而,如果你能分享自己悲傷的感覺,就是讓孩子看見:表達出自己的悲傷,完全沒有問題。重要的是,你與孩子一起誠實面對他們的父親或母親的死亡,而不是試圖逃避已經發生的事實。這麼做允許孩子們能夠真正地哀慟,真正的哀慟會幫助他們得到真正的醫治。
配偶死亡的性質
配偶死亡的性質,對於哀悼的過程意味深遠。在逝者已經生病很長一段時間的情形下,照顧者通常是他╱她的伴侶,面臨所愛的人安息、不再痛苦了,可能會有如釋重負的解脫感,這個伴侶可能已經照顧了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因而筋疲力竭,現在,可以照顧自己、好好休息一下。但當死亡是瞬間發生的,死亡的震撼使哀悼的過程變得十分複雜,在他╱她能夠真正哀悼失落之前,必須先處理那種不真實(unreality)的感受。
哀慟沒有時間表
人們寫了許多關於喪慟和哀悼的書,在這裡只是粗略瀏覽某些會影響喪慟者的因素。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記住:哀慟沒有既定的時間表,每個人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哀悼。幫助某個人經歷哀悼的過程,要成為他╱她的同伴,安靜地傾聽,不要論斷,不要指導對方你認為他╱她應該如何感覺或行動,只要與他們一起等待,直到醫治來臨。(翻譯/林秀娟)
註:
-
Wolfelt, Alan D., Understanding Your Grief: Ten Essential Touchstones for Finding Hope and Healing Your Heart, Companion Press, 2003
-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論死亡與臨終》(Death and Dying),出版於1969年
延伸閱讀:
亞倫‧沃飛特博士(Alan Wolfelt)是北美洲知名的悲傷教育學者、諮詢師,也是「失落與生命轉化中心」(Center for Loss and Life Transition)的負責人,參考網址:http://www.centerforloss.com
此外,他的另一本著作《見證幽谷之路-悲傷輔導助人者的心靈手冊》(Companioning the Bereaved)已由心理出版社出版中文譯本,可參考 http://www.psy.com.tw/product_desc.php?products_id=1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