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失去他所摯愛的親人,心裡悲痛逾恆,天天以淚洗面,他的生活似乎陷入一片死寂,這樣的一個休止符,對依然活著的人是何等殘酷,是多麼難以忍受。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7:2)我們相信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強如與喜樂的人一同喜樂,這樣,我們要如何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呢?我們先來看兩個故事的部分情節: 「將近城門,有一個死人被抬出來。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有城裡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他,對他說,不要哭。」(路7:12~13) 「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他們的兄弟安慰他們。…耶穌哭了。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約11:19,35~36) 愛他,憐憫他 耶穌在這兩個事件中,為我們留下什麼榜樣?我們看到耶穌對人的愛和憐憫,這是安慰者最重要的特質。聖經中,每次提到耶穌「動了慈心」,都讓我很感動。求主賜我們有一顆敏銳的心,能夠看見、聽見、知道別人迫切的需要,不僅「動了慈心」,也伸出援手,給這冷漠的社會注入一股暖流,最近報導,在一個十字路口,發生了車禍,有人倒臥血泊中,有四個陌生人「動了慈心」,挺身而出,保護這個人並指揮交通令人感動。
「耶穌哭了」,你曾經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嗎?主會讓我們看到雨後的彩虹。有個五歲的小女孩,很會安慰人,大家都很喜歡她,她會與哀哭的人擠一張椅子,擁抱她,告訴她「耶穌愛妳,我也愛妳」,很簡單,但我們常做不來,只要是同性,可以用擁抱來表達我們的愛與憐憫。微笑、適當的語言和文字也帶來不同的效果。 陪伴他 接下來,我們看到許多猶太人陪著寡婦送殯,也陪伴哀哭的馬大和馬利亞。陪伴就是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與對方做心靈的溝通,有時,僅僅是在旁陪著也帶來溫馨。若只告訴對方「上帝與你同在」是不夠的,你要實際與他同在,就是將自己給對方。在一個大雷雨的夜晚,小英很害怕,爸爸對她說:「不要怕,上帝與妳同在,」小英說:「我要媽媽陪我睡,爸爸,上帝與你同在,不要怕。」二十幾年前,三舅車禍喪生,他們信奉摩門教,教會會友輪流來陪三舅媽,幫忙料理喪事,天天在三舅媽家開伙,而不是告訴三舅媽「願妳穿得暖,吃得飽」。陪伴時,語言常是多餘的,要記得不能說教,我們怎能在他的傷口上灑鹽?不要試圖改變他,要站在他的角度真正了解讀懂他的心。安慰的話有時也是無濟於事的。爸爸對十歲的兒子說:「不要哭了,我們會很快在天堂見到爺爺的。」兒子回答:「你說得倒輕鬆,因為你不必等太久。」在陪伴時,我們也可以翻出舊照片,一起回憶走過的日子,或大家坐下來,尋找所留下的足跡。 居喪期間有很多事要忙,可能暫時忘卻痛苦,但等到事情告一個段落,「人去樓空」之後,才是痛苦煎熬的開始,整天沉浸在過往的點滴中,很清楚但又遙不可及。我們要持續支持他、陪伴他、傾聽他的心事,給他時間,和他一起經歷悲傷。有一天,奇妙的事發生了,他在上帝裡面找到了安息。我們看到他生命在蛻變,悲傷在轉化,心境在改變,他願意以服事做為人生的新樂章,他發現用愛與憐憫去服事受同樣苦難的人,他自己的悲傷得到了醫治。 代耶穌寫信給他 有時,我們盡力而為,但仍無法使他走出來,人的幫助似乎枉然。有個小男孩搬不動一塊大石頭,爸爸問他是否想盡所有辦法了,小男孩很失望地點頭,爸爸說:「你還沒請我幫忙呢!」我們是否忘了請上帝親自出馬?我相信「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我就決定「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當我踢到「鐵板」時,就向耶穌陳明,我求聖靈指教我,並且叫我想起主曾說過的話適合告訴對方的部分。後來,耶穌問我:「妳願意為我代筆嗎?」我說:「我願意。」就這樣,我成了「耶穌手中的一支筆」,沒有禱告,沒有聖靈的感動,我是無法下筆的。 現在,我試著代耶穌寫信給一位喪偶的姊妹,以供參考。 我所愛的女兒: 我看見妳因丈夫的死所流的眼淚,聽見妳向我哭訴的聲音,我知道妳的苦楚,我下來要幫助妳。(出3:7~8)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妳,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賽54:10)在世上,妳遭遇喪偶的苦難,但妳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妳的丈夫已經同我在樂園了。 妳不要害怕,因為我與妳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妳的上帝,我必堅固妳,我必幫助妳,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妳(賽41:10)。 妳常哀哭,我很心疼,不要哭!我必擦去妳臉上的眼淚(賽25:8),我要賜妳華冠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的靈(賽61:3)。當妳需要我時,藉著禱告,妳就可以和我連線了。 我知道妳最近失眠,我應允妳,從今天起,妳躺下必不懼怕,妳躺臥睡得香甜(箴3:24)。 愛妳的耶穌 上 你願意做「耶穌手中的一支筆」嗎?藉著禱告和聖靈的感動,將上帝的話串聯起來,寫一封信,如何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這一招不可少,上帝自有祂的「神」機妙算,祂會親自帶領哀哭的人走過悲傷的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