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396期 揮別家暴陰影
字級調整:

特輯
她的故事:竹籬笆內的春天:一個外省配偶的信仰歷程
關鍵字:
◎ 作者 /樂歌安‧督達里茂 (排灣中會大同教會牧師)

「uzinganga lja 小包車 matataivilivili lja 小包車,ai ai lja ti 妹妹 lja urisivaik,sau sau ri 妹妹 setukezu……」(你看小包車來了,一輛一輛的小包車相繼而來,哎呀!小妹妹要被載走了,妹妹呀~~妳可要保重啊……)

「nu djemavac a gaisiuzing ,tuk tuk tuk aya lja tuligagicilj,nu djemavac amen a kacalisiyan,pake pake pake aya lja suripa」(外省人走路的時候,高跟鞋都是tuk tuk tuk的響,原住民走路的時候,拖鞋則是發出pake pake pake的聲音)

四、五十年代,這是一首在部落裡非常流行的民謠,弦律雖輕鬆,歌詞也很有趣,但卻直接表達了對現況的無奈及嘲諷。排灣族是個崇尚「集體戀愛」又浪漫成性的民族,每每夜幕低垂,部落裡的青年男子總會成群結伴,配合著口琴、吉他及高吭的歌聲,緩緩地走至女方家裡,而女方也早早呼朋引伴地在家中等待。男女雙方的父母親及鄰近的親友組成了親友團,彼此物色著自己心中理想的媳婦或女婿,青年男女則是透過歌聲及即興的歌詞表達彼此的愛慕。曾幾何時,部落裡的女孩兒漸漸變少了,原本心儀的對象被一輛輛的小包車載走了,部落的男孩只能伴著吉他的弦律,唱出對現況的無奈。

初長成的她,正開始享受集體戀愛的幸褔滋味兒,環伺對面青年男子的同時,心底有個小小的聲音提醒說:「妳『鍾愛月』是鍾家八個兄弟姊妹的長嗣,別忘了長輩的交代,要找個強壯健康的人入贅,好扛起全家人的命脈……。」自小被賦權的她深深明白,扛在她肩上的軛一點也不輕省,身為家族長嗣,家族將來的榮辱端看她這個長女角色的扮演。在這同時,與她年紀相仿的女性朋友,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一個一個地離開了家鄉遠嫁給外省人。每當炊煙升起,集體戀愛的行動於焉展開時,這首時代產物下的悲歌便被一遍一遍的傳唱著!

社會流動下的婚姻抉擇

五十年代的原住民社會,正是社會制度瓦解、傳統價值崩盤之際,原來以物易物的交易行為,成了以鈔用幣的現實社會。原住民長期以狩獵及農耕維生,實在苦無取得貨幣的捷徑。對居住在深山裡的族人而言,取得貨幣最快速的方法便是透過族群通婚。她的二位姑媽都嫁給了外省人,姑媽們的生活似乎真的告別了貧窮,每每回來探親,總是裙擺飄搖、婀娜多姿,羨煞不少生活依然窮困的族人,也促使她的父親捨棄長嗣繼承的制度,毅然決然地安排她與未來丈夫的相親。即使與她自小接受的傳統觀念大相逕庭,卻仍宿命地順從了父親及家人的安排。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將「愛情」與「麵包」放在天秤的兩端,嚐試以自己生命的經驗找出答案。顯然的,對當時大多數人的看法,嫁給外省人就好像向世人宣告─她們選擇了「麵包」!在原住民社會丕變的年代,她跟所有嫁給外省人的少女一樣,把婚姻當做宿命的抉擇,更是一場未來幸褔與否的睹注。慶幸的是,她確實擁有了比往常穩定的經濟生活,大她二十又五的丈夫對她體貼有加,婚姻生活在雙方彼此努力經營下,建立了互信互愛的家庭生活。

族群通婚下的美事─建立教會

從山上嫁到屏東市後,交通工具及語言的限制,使她的活動空間處處受限,原來在故鄉已接觸基督信仰,也已開始參加教會生活,如今也只能完全停擺。然而,在人看來似乎是劃下休止符的信仰生活,在神而言卻是在異鄉興起祂子民的醞釀期。在一次部落的慶典中,她巧遇了當時排灣族第一間都市教會(平山)的牧師,牧師邀請她至平山聚會,並允諾禮拜期間會解決交通問題,從此重拾了她的信仰生活。在平山教會固定聚會後,她很快就被選為教會執事及婦女會幹部,日子變得忙碌而充實。

她的長女身份並沒有因為外嫁而被切割,在市區的生活逐漸穩定後,原鄉的父母及弟弟妹妹也全搬來與她同住。加上當時屠宰業的工作正興盛,部落的人也紛紛搬到附近。她想著,這麼多的人住在附近,卻因為交通工具的限制,無法讓他們參與教會生活,經與平山教會長執的溝通與協助,她開始在家裡舉行家庭禮拜,並成為平山教會家庭小組的成員之一。1985年,參與家庭禮拜小組的成員愈來愈多,大家逐漸對成立一間教會有了共識。同年,在平山教會協助下,於眷村購得了房舍做為固定聚會之所。她回憶當時的環境,聚會所周圍髒亂不堪,水溝成了一條糞便溝,加上與公共廁所為鄰,整個環境與空氣簡直讓人窒息。她帶著弟兄姊妹一起徒手整理環境、清理糞便溝及公廁,盡所能的把教會環境整理得很舒服。

她沒有讀過書,沒有學過插花,更不用說是寫字及做帳,然而,回憶那段胼手胝足的日子,她說:「那是我一生中最忙碌、充實的日子,平常的日子要去上班,週三我要先去教會整理環境、插花及主理。主理的同時,我還要負責收奉獻、登錄人數及奉獻,再回報給母會;禮拜天早上要回母會禮拜,禮拜結束回家的路上,我一路上禱告,希望回到家時先生去運動還沒回到家,孩子安靜的寫作業,這樣我就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預備中餐。吃完中餐後,我又跟神禱告說:神啊,讓我的先生及小孩都有一個很好的午休,我才可以安心參加下午的聚會。到了下午,我再跟神說,晚上我們大同這裡有聚會,我要插花、司會、司獻及善後,求神讓我先生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我才能夠放心服事。幾乎每場聚會,我都要跟神交易似的,要祂為我照顧、保守我的家庭,我才能投入所有的來服事祂。」直到1990年1月,母會平山教會評估他們有能力獨立運作,遂成立並命名為大同教會。

竹籬笆內的春天─跨族群婚姻婦女的服事

1997年台灣爆發了第一波口蹄疫,屠宰業一路下滑,加上外籍移工的大量引進,建築業的蕭條,整個勞動市場對大多數從事勞力工作的原住民而言十分不利。尤其本會的組成,大多數皆是勞工階級,失去了就業市場後,會友紛紛遷回部落,自2001年起教會的人數開始明顯下滑,多數的長老執事也因為就業市場或經濟考量搬離。因失業率的攀升、聚會人數的遞減,教會面臨了空前的危機,不得不向中會申請暫停派任牧者,好整頓教會在經濟上的困境。那段日子,她坦承自己的無力感,放眼望去,人來人往,留下來的還是這一群跨族群婚姻的婦女……,她想著神透過婚姻的促成而建立的教會,怎能在這裡停下腳步……。她突然記起剛開始建立教會時,曾夢見自己站在教會的對面,腳下是一條泥濘坎坷之路,欲前往教會的人紛紛搖頭離去,她卻一點也不害怕,騎著老爺車,輕輕鬆鬆地騎過那段泥濘之路,順利到達了教會。還有一次,當時教會面臨會友紛紛轉籍,在夢中,她看見四周環境陷入一片的黑暗,一道曙光從天而降,直接點燃了教會上頭,黑暗之中只看見教會閃閃發光……;她認定低潮期是神的另類教導裝備,神必會帶領教會渡過各樣的難關。她再次鼓起勇氣,帶領所剩無幾的會友一同屈膝禱告,果然,神漸漸將得救的人數加給教會,教勢也在弟兄姊妹齊心禱告下日漸成長。

2010年11月27日是設立教會廿週年的慶典,她接受了教會頒予她「褔音先鋒」的獎盃,站在台前,她淚流滿面地說:「原來,當初神透過婚姻讓我來到這裡,最終的目的是要成為褔音的推手。我曾經以為我被部落、家人遺棄,他們以婚姻買賣的方式物化了我,如今,我明白了,神透過婚姻使用我,好叫我在都市裡找尋與我一樣的婦女,一起建立教會,彼此扶持、相互學習……。」

當日子回到平常,她仍然回歸自己的角色,每一個主日清晨,不論天晴或陰雨,她總是按時啟動教會的電動門,拎著一天飲食所需,把剛好的份量交在牧師手上,笑笑地說:「女牧師今天要做大家的媽媽,所以家裡的三餐由楊媽媽(指她自己)來張羅……」。她對牧家的貼心呵護並非一朝一夕,舉凡來過大同教會牧養的牧者,說起「鍾愛月長老(楊媽媽)」這個名字,無不被她的溫暖與體貼感動著。近年來,教會發展都市原住民兒童課後陪讀班事工,她帶領著同樣跨族群婚姻的婦女朋友,自稱為「路得團契」,全年無休地在教會擔任課後陪讀班的志工媽媽,除了幫助老師維護環境、照顧學生外,提供豐富的晚餐成了每天必然的工作。若有人問起她服事的動力從何而來,她總會靦腆地說:「上帝透過跨族群婚姻,讓我比大家都更早到都市來,目的就是要成為褔音的推手……。」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我長老教會.我驕傲 (第 446 期)
主題探討/婦女在組織中的角色 (第 405 期)
她的故事:竹籬笆內的春天:一個外省配偶的信仰歷程 (第 396 期)
認識原住民:風情萬種的排灣族群 (第 374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396 期 揮別家暴陰影 (14-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396期  2011年  11月 揮別家暴陰影 396
本期主題:揮別家暴陰影
發行日期:2011/11/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幹事的話:選出合上帝心意的領袖
主題探討:忍耐與寬容?--從基督信仰回應婦女的家暴問題
主題探討:從無懼的愛中復原
主題探討:家暴經驗談--逃亡的恐懼
婦女新眼光:耶利米書(四)
生活見證分享:不離不棄的愛
海外宣教事工分享:紐西蘭的台灣教會
一領一‧新倍加:碧候教會事工分享
中區會長短波:馬武督靈修旅遊紀實
中區會長短波:揀選、服事、試煉、順服歸於上帝
肢體交通:參加2011年全國婦女查經營心得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關懷鄰舍: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她的故事:竹籬笆內的春天:一個外省配偶的信仰歷程
電影櫥窗:英雄物語的美麗與哀愁
舉起禱告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禱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