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蔡明亮的電影《河流》,讓我不禁想起我的家庭。
故事一開始描述小康與湘琪在路上巧遇,之後小康便到湘琪工作的堤防邊,看人拍戲。沒想到小康被導演相中,飾演一具河中的浮屍。但是河中的溪水太骯髒,導致脖子產生奇怪的病變。故事的主軸就扣著小康的父母帶著小康四處求醫而曲折蜿蜒。
這部電影要談的其實是家庭關係。小康的家庭關係其實十分淡薄,父親是個同性戀,母親則無奈地發生婚外情。三個家庭成員雖然住在同一屋簷下,但是情感上卻沒有應有的親密程度。沒想到小康生的這場怪病,反而使得家庭中的三位成員不但開始互相有了互動,同時也使它與外界有了聯繫。
我非常訝異的發現,這部戲與我的舊家所呈現的感覺是如此的相像。我從這部電影中看見,傳統的倫理道德瓦解在空虛的小家庭裡。現代人將關係建立在沒有深厚的愛,甚至是無愛的、疏離的人際互動裡頭。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清楚的感覺到,我的家帶給我的心的不愉悅,來自於它的寂寞空虛,以及我無法挽救的敗破。
電影中有場戲,整晚嘩啦嘩啦的下著傾盆豪雨,整座房子顯得濕濕陰陰幽幽暗暗。這讓我的思緒飄回小時候的家。從小,我的舊家就是非常害怕下雨的,因為房子容易漏水,每當梅雨季節或是颱風來襲,全家便進入警戒狀態。大家忙著釘門窗、準備蠟燭、手電筒,每個人忙著用臉盆接著屋頂上掉下來的雨滴。其實,那樣的童年回憶在我心中並不是不好的;相反的,我對水的觀感其實是喜悅的,因為我喜歡水,所以我喜歡雨。
可是,當我長大以後,我離鄉背井在外地求學及工作,每當我回去舊家,我實在不能適應它的矮小、敗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