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成為宣教師
歐保羅(Paul Stephen Alexander),1928年1月3日出生於美國,1950年和歐露西(Agnes Lucille Brown Alexander)結婚。1958年10月取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I n d i a n aUniversity)動物學博士。歐保羅從小在父母堅定的信仰教育下,決定要當宣教師,露西也有一樣的意願,1958年11月兩人同被美南長老教會差派,帶著大女兒安慧(Anne Laura)、兩個兒子司提反(Stephen Carl)和腓力(Philip),到台灣的東海大學任教並擔任宣教師一職。
在台灣的生活
歐保羅到達台灣的時候,學期已經過一半,他很有效率的以半學期的時間把一學期的課教完。
原本露西也在學校裡教大一英文,幫其他教職員的家屬上英文課,但身體莫名的疲累,原來是她懷了第四個孩子。第二個女兒大娣(Dorothy Lucille)在1959年12月出生,那年台灣經歷八七水災,主要的橋梁、道路損害嚴重,尚未全面修復,歐保羅跟人借一部摩托車,走山路、跨過大肚山,來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由小蘭醫生(蘭大弼)接生。但是大娣有先天唇顎裂,所以歐家在1960年返美四個月,等到大娣完成兩次手術才重回台灣。
回到台灣後,他們搬到另一棟宿舍,露西考慮到他們身為宣教師的任務,家裡最常被用來讓學生聚會的地方是飯廳,所以她特別要求設計師,給於飯廳最寬敞、舒適的設計。全家在這裡一直住到歐保羅退休,在更寬廣的前後院,養很多動物。夫妻倆還答應孩子們養馬的要求,只是孩子們得拿出自己的積蓄來買馬及飼養的費用,每天要照時遛馬。
與上主的生命對話
若要說歐保羅的生命故事,不得不論及他們一家人的關係。這是一個關係緊密、互相扶持的家庭。當時台灣和美國的經濟物質條件落差很大,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對他們一家是很大的挑戰,起先沒有自動點火的炊具,要在院子生火,用傳統爐灶煮飯。飲食方面,買不到習慣的主食馬鈴薯,要習慣米食和番薯。
歐保羅認真教學,並與露西配搭在校園中傳福音。他們的孩子對父母的教學、校園工作高度參與。點點滴滴的家庭生活,在繪本《青蛙飛鳥和松鼠——歐保羅在台灣的故事》中的文字與插畫,多有生動的呈現。如書名,點出歐保羅的實際研究對象,青蛙、飛鳥和松鼠的實際研究,文圖中,家人的影像穿插其中,一起陪伴歐保羅。
1965年的夏天,全家一起合力照顧從苗栗山上救回來的30隻白鷺鷥幼鳥。幼鳥健康成長飛走後,這也成了全家最美好的共同記憶。因為同年八月時,十歲的司提反因為感染日本腦炎,才一個禮拜的時間就別世。不到一個月,八歲的腓力因為意外去世。露西的父母飛到台灣來陪伴這個悲傷的家庭。很多人以為他們會隨著露西的父母一起回去美國,但是歐保羅選擇繼續留在台灣,他說:「因為台灣的山和樹,這裡的學生,還有上帝在這裡要我做的事。」至今,在東海大學的相思樹林中,有一座石頭桌椅紀念這對長眠於台灣的小兄弟。
1967年十月,他們的第三個女兒美麗(Emily)出生。1970年,英國宣教師艾偉德女士去世,她生前領養一個台灣男孩,啟光。當時啟光已經六歲,本來有一個美國宣教師家庭要領養他,但是手續還沒辦好就得返國,所以拜託歐家先幫忙照顧。
啟光在歐家住了一段時間,歐家的二女兒大娣有一種感動,覺得啟光已經是他們家的一分子,小小年紀的她開口鼓勵自己的父母領養啟光。但是啟光是棄嬰,養母艾偉德已經去世,沒有人知道他的親生父母是誰,所以領養手續很複雜。1971年,歐保羅有一年學假的機會,全家要送大女兒安慧回美國讀大學,但是啟光的領養手續還辦不出來。當時他們決定,媽媽露西先帶三個女兒回去,爸爸保羅留在台灣陪伴啟光,直到證件辦出來。
沒想到過了半年,收養的手續依舊沒有進展,露西自己一個人在美國照顧三個孩子。露西和保羅分隔兩地的隔閡,加上長久以來積壓在心裡的夫妻互動的感受,此時爆發出來,歐保羅體察事情的嚴重,只好暫時把啟光留在台灣,趕回美國處理。保羅和露西長談之後,兩人願意接受婚姻諮商,面對問題,處理夫妻之間的緊張關係。之後,他們回美國,都會繼續去上婚姻諮商的課程,這個轉變啟發歐保羅在台灣的另一個人生里程碑,容後再述。
研究與服事
根據陳錦生教授的整理為主,佐以林益仁老師、曹克昌與劉素珍醫師夫婦的建議,在此列出歐保羅的學術研究、教學等對台灣的付出。
一、教學
歐保羅主修動物生理學,在東海教授動物生理學、胚胎學、發生學、鳥類學及兩棲爬蟲類等課程。雖然他也有學習華語,但由於語言上的限制,課堂上仍以英文為主。剛開始他不熟悉華語,就用錄音機將學生的名字發音錄下,再加上每個學生都必須安排時間到研究室面談,因此,他記住每個教過的東海學生的名字、所做的研究、興趣及其他的相關資訊。歐保羅對待學生,有愛心、耐心,但對學生的要求卻絲毫不放鬆,因此,被當的學生也不少,研究生念三、四年才畢業是常有的事。
歐保羅在台灣的學術生涯經歷了白色恐怖、戒嚴時期中政治力介入校園的過程,看起來安靜、與世無爭的他,在擔任理學院院長期間,力抗學校管理階層的壓力,屏除當局對受聘者的政治背景、傾向的顧慮,堅持以學術和教學為優先考慮,甚至不惜辭去院長一職也要堅持到底的立場,維護專業學者在東海大學的發展,也建立東海大學的學術地位。
二、研究
由於東海生物系的研究主要以本土生態為主,歐保羅在教學之餘開始研究台灣的澤蛙,為台灣青蛙研究的先驅。以後陸續研究虎皮蛙、蟾蜍。此外,與台大動物系合作進行赤腹松鼠及小型哺乳動物的研究。為了研究赤腹松鼠,歐保羅和他的學生從南投縣竹山地區帶回24隻松鼠(雄11、雌13),放養在東海校園,松鼠生養眾多,成為東海校園的住民。
歐保羅對整個台灣生物界的貢獻,是鳥類學的研究。1964年,美國鳥類學家麥可樂博士(H. E. McClure)在美國政府支持下,從事「遷移性動物病理學之調查」,並在東南亞成立鳥類繫放機構,以便研究候鳥與流行病之關係。歐保羅帶領學生參與此計畫,同時也開啟了台灣鳥類研究的新里程。
1970年,他與謝孝同博士(Dr. SheldonSever inghaus)及學生康國維共同出版了《台灣鳥類圖鑑》,為第一本科學性的本土鳥類圖鑑。1972,東海成立了台灣第一個野鳥社,帶動了日後蓬勃發展的賞鳥風氣及鳥類學研究。
三、當生物學家遇上進化論
歐保羅是一個基督徒,相信上帝創造天地。但,他也是一個生物學家,面對演化論,他的立足點是是什麼?
曹克昌醫師說:「看到生命創造之神奇,開始思索人生,因而對信仰產生好奇,進而相信創造生命的上帝,接受耶穌做生命之主!我大學時也修過胚胎學這門枯燥的課,認為這是自然現象,生命就是這樣發展,有什麼值得驚訝?顯然,歐老師在授課中,將自己對生命的熱情和對上帝的信仰,融入胚胎學,讓同學在研究科學中,摸到創造,接觸到信仰」真是奇妙!歐老師突破了進化論與創造論的迷思,用他自己的生命見證信仰,引導學生在科學與信仰中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真理、生命,吸引學生走上耶穌的道路!」
所以歐保羅對信仰和進化論,下了一個結論:「它們自成體系,各有貢獻,並不衝突。」
四、服務
歐保羅和露西是宣教師,在教會中服事,在校園中開查經班;還協助校園中的宣教師、教職員家中的家事管理員組織團契;也協助其他宣教師,是在台各國宣教師的緊急求助中心。他常義務幫忙學生或校內外學者修改英文論文,他會和作者一起討論,再三斟酌,修改多次才定稿,讓這些研究的成果得以在國際上有名的期刊發表,提升我國生物學研究的地位。
五、家庭協談
前文提到歐保羅和露西積極的處理兩人的婚姻關係部分,露西在1984年取得雅蘇沙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ty)社會學碩士,夫妻倆開始在台灣致力於推廣夫妻懇談工作,1986年創立「東海大學幸福家庭研究推廣中心」,設計合家歡遊戲盒,幫助更多的人。1989年,曹克昌、劉素珍這對同為醫師的夫婦初識歐保羅夫婦,當時還沒有信主的他們,從胚胎學、科學的角度與歐保羅展開對談,更認識創造生命的上帝,曹克昌、劉素珍開始參加夫妻溝通研習會。1990年歐保羅夫婦邀請他們夫妻加入,成為合作的同工到各教會、機構帶領夫妻懇談,他們體驗歐保羅和露西冒險、熱誠、愛人的情操,兩人由非基督徒成為基督徒,進而成為牧師,終身投入福音事工。
下一個人生階段
1996年歐保羅退休返美,搬到北卡羅萊那州的蔓翠塘居住,之間常受邀回台灣客座。從1983開始擔任他的秘書共五年的晏曉蘭說:「那五年,影響了我終生的工作態度哪!」此後,她一直協助歐保羅夫妻與台灣溝通聯繫事宜。
歐保羅2014年6月17日中午12點15分於家鄉印地安那州蒙主恩召,在世86歲,台灣在2014年7月6日於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舉行告別禮拜。露西已經94歲(本文完成於2021年),安居於養老中心,晏曉蘭依舊每三至四週,打電話跟她請安、問好,維繫這對宣教師夫婦與台灣之間的情感連結。
感謝:
歐保羅的秘書晏曉蘭、同事陳錦生教授、學生林益仁教授、曹克昌/劉素珍醫師、東海畢契廖義滴的協助。
資料參考:
1.《側耳傾聽──宣教士歐保羅夫婦的跫音》,鄔錫芬編著,台北: 雅歌出版社,2001年四月。
2.陳錦生,〈但開風氣不為師 歐保羅教授對台灣生物學界之貢獻〉, 1996.02.24 歐保羅榮獲中國生物學會頒發「特別貢獻獎」,陳錦生當日簡述歐教授之貢獻的講稿。
3.林益仁、晏曉蘭、曹克昌、劉素珍提供的口述、文字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