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琳:
上次畢契聚會時,聽到你跟夥伴們分享畢業後的狀況,讓我有很多感觸與想法,所以,特別寫這封信給你,分享我的心情與想法。
記得那天聚會時,好幾位夥伴分享工作不好找,即使大多數工作的薪水不到三萬,也不敢換工作;存錢很不容易。而少數月入四萬以上的,也常爆肝加班到晚上11、12點,犧牲了身心健康及家庭時間。
你們那天講到,因著台灣身處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所以企業主努力壓低成本,尋求更大利潤,許多工作機會因而轉移到國外。勞工被視為「可替換的工具」,以至於要有好的薪水、好的生活品質變得困難。過去認為只好認真念書,透過考試制度,可以讓人翻身;但事實上,能夠考上好學校,獲得好收入,過好日子的人,仍是本來就在社會金字塔頂端、掌握大多資源的人!2020年起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既帶來恐慌,也大大影響全球經濟。這些結構性的問題何等龐大,難以改變。這些情況,讓你們對未來感到茫然、不安、厭世,而且似乎很多人不在乎?於是,休假出遊、看場電影、喝杯手搖飲或吃頓好料,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這會帶來安慰與幸福(也就是所謂的小確幸)。
如果社會令人失望,至少教會可以帶給你們安慰吧?就像你們大學時代,面對繁重的課業、與家人的衝突、愛情或人際關係的難題、經濟壓力、對自我價值的存疑、乃至於畢業後的出路,你們那時也是挺辛苦的!但透過團契,你們互相陪伴、傾聽,感受到自己被接住、被了解、不孤單,進而獲得能量來面對困境。在這個生活與信仰的團契聚會中,可以幫助你們尋找人生的出路。
令人遺憾的是,好些夥伴在畢業後便沒有了團契。我知道並不是你們不想有團契,而是好些狀況導致你們無法或退卻。有人覺得教會不了解你們的狀況和需要,只會要求你們要聚會、服事、奉獻。一些牧者的信息沒有貼近、回應你們的處境,無法帶給你們安慰與盼望。教會裡少有年紀相近的人,所以沒有社青團契;即使有,忙碌又疲累的你們也不一定有時間或心力參與、經營團契。此外,教會對於一些議題的立場也令你們失望。這些狀況,讓你們來到教會時不是「被接住」、「被牧養」,而是備感壓力、疲乏或空虛。
聽到你們的分享,我既心疼你們承受這麼多的無力、厭世,另一方面也相當無奈、氣憤,因為我直覺認為難以改變、撼動這困境,且同受影響。
「該怎麼辦?」這不只是你們的疑問,也是我的。
身為牧者、你們的輔導,或許需要從信仰的角度思考、回應這問題。首先,我認為教會必須要謙卑承認:「我們對青年(特別是社青)的牧養,相當不足!」
我曾聽一位長輩說:「長老會雖然比較多老人家,卻很願意奉獻。相較之下,某個鄰近都會、年輕人多的他宗派教會,竟是奉獻不足,發不出牧者謝禮。」真只是因為「奉獻心志的差距」嗎?還是反映了「青年貧窮」?若是後者,這不就凸顯教會不了解社會與青年的處境?
此外,台灣2018年有六成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服務業的特色之一,是周末難休假。但是,有多少教會因應這現象而提供「週間禮拜」?或是繼續堅持「禮拜天該來教會」,以至於放棄了對社青牧養、宣教的機會?不時聽到社青反映:「在教會得不到牧養」,但總會相關幹事卻認為:「社青不該要糖吃,而應給人糖吃」,在少數全國社青營會的情況下,停辦了有百人參加的全國社青讀經營!感覺就像是「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我們真能名正言順地說:「我們了解社青,對他們有牧養、有異象」?
想起這些事,真令人灰心!不過,有些事情卻發生了,因而讓我看到力量與盼望。
以社青讀經營為例,總會相關幹事決定停辦後,馬上就有十位週間忙工作、週末忙教會的社青跳出來,自願在沒有經費、沒有行政資源的情況下籌辦這場營會,因為大家相信「這營會值得,也需要辦下去」!在大家的擺上以及上帝的恩典下,缺乏的經費、行政資源都得到補足,讓全國社青讀經營沒有在2018年缺席。這兩年,又有新竹與台中兩中會的青年部、大專部、大專中心和新社青同工加入,營會得以延續。
或許你覺得:「這樣就看得到力量與盼望?會不會有點誇張?」但對我來說,這經歷很貼近馬太福音十三章31~33節「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跟芝麻一樣大的芥菜種,竟能長成大樹,成為飛鳥棲息之地;一點點的麵酵,使數十公斤重的麵糰發酵,成為餵飽人的美味食糧。那十位自願籌備社青讀經營的夥伴,時間、心力、經歷有限,手上也沒有經費等任何資源,跟芥菜種與麵酵一樣渺小、微不足道,在近乎從零開始的情況下,他們竟串連起其他認同理念的教會與人們,進而獲得所需要的經費、行政與輔導資源,讓讀經運動得以延續,渴望生命與被餵飽信仰知識的社青們,藉這營會被牧養、得著感動。
再者,當你看馬太福音「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時,會發現它被「麥子與稗子的比喻」前後包夾。麥與稗的比喻可能有幾種意涵,其一是耶穌藉此表達一個事實:這世界的確同時存在美善與邪惡。這不禁令我們困惑:「如果真有公義、慈愛和創造治理這世界的上帝,耶穌又說『上帝國已經實現』,為何邪惡、不當、具負面影響力的人、事、物仍然存在?為何不現在就消滅?還是上帝國只是個虛假,使人陷入迷幻,好逃避現實困境的鴉片?」
耶穌的回應是:「上帝一定會處理,在『這世代終結』的時候必會審判,消除邪惡。」只是現今尚未完全除滅,因此「麥與稗並存」。另一方面,馬太福音作者在中間插入了「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或許要鼓勵我們:「不要失去盼望!邪惡仍存在、囂張的同時,上帝國的力量與盼望,正透過一些看似渺小的人、事、物,發揮其影響力,帶給人們祝福,使平安、公義、慈愛與喜樂臨到這世上!」
想想,正活在「這世代終結」過程的我們,確實看到這樣的事!社會上雖充斥著對弱勢者的剝削和輕視,但同時,許多好似芥菜種般微不足道的人們,卻致力於維護弱勢者的權益,使他們得到更多保障及肯定。你在大學團契時參與國際特赦組織的「寫信馬拉松」,正是如此!你熟知的陳樹菊、Teach for Taiwan的劉安婷、南丁格爾、德雷莎修女、馬偕、謝緯、耶穌……等,許多深刻影響這社會,頗具知名及貢獻度的名人,不也本是「無名小卒」?但上帝透過他們,將幫助帶給處於黑暗中的人。我們尚能在這光中,看到上帝國正在進展,困境及邪惡雖仍在,卻無法完全阻礙上帝國臨到世上。盼望依然存在!我如此相信。
或許你需要點時間沉澱,或是消化情緒,我想是正常的。如果跌倒了,不一定要馬上爬起來,躺著好好休息也很重要。無論你決定要爬起來,還是要先休息,都需要夥伴!正如非洲諺語所言:「一個人走,可以走很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長久。」一起躺著休息,或許,能一起看到感動人的風景吧!
以馬內利
熙皓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