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28期 原住民‧巴萊
字級調整:

好書櫥窗
一起來閱讀《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
這是一本「爭論耶穌」的書,尊重各種立場的耶穌詮釋與對話,符合現代多元的宗教與社會情況。
關鍵字:
作者/鄭浚豪 (總會傳道委員會傳道師)

※《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中文版問世

在台灣的坊間書房正當熱賣著《達文西密碼》、《魔鬼與天使》等關於耶穌的小說著作之際,南與北出版社有別以往靈修生命為旨趣的書目,在2011年3月18日推出了名為《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的歷史偵探小說!該書作者是享譽學術界、神學界的博士葛德.泰森博士(Gerd Theissen),他將畢生研究精華,以栩栩如生、絲絲入扣的小說情節,帶領讀者進入到那段顛覆人類歷史的巨流中。

這本書的中文版在台灣發行,基督宗教界的信徒都會受益,不論是學術研究或者是團契小組,不僅是教會牧者還是神學院師長。把這本書介紹給慕道友,更可藉由故事敘事的文筆且沒有宗教壓力的包袱下,對基督教和耶穌產生興趣。

為了幫助讀者更加認識這本書的豐富內涵,南與北文化出版社曾經籌劃了兩場座談會,由南與北出版社吳信如主持,邀請了台灣神學院鄭仰恩教授、台南神學院曾昌發教授、東吳大學廖揆祥教授、以及幾位教會的牧者,一起來導讀這本書。盼望從神學、聖經歷史、新約釋經的角度,以及作者隱藏在這本書中對德國政治與歷史的反省,能更深入且多元地評析、討論這本聖經偵探小說,並反省21世紀的台灣處境。以下是座談會的簡短紀要。

※鄭仰恩:以歷史社會學的角度談論歷史的耶穌

作者泰森博士是德國以社會學方法研究新約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這本書即是以此方法論為主來撰寫。在當代學術領域裡,同樣以社會學方法來研究新約歷史和初代基督教,泰森教授一個人的學術深度,特別是他一系列關於保羅書信的研究,幾乎可以和北美洲的耶魯學派隔海抗衡。然而,何為是社會學呢?簡單來說,這樣的方法論是研究社會形成過程中,人的關係與社會的變遷。目前許多神學的研究運用社會學的方法論,來深入社會與習俗對聖經經文的影響,已經逐漸成為趨勢。

社會學方法論,不單只是將經文的思想重塑,同時也把經文思想的社會背景呈現出來。在社會學中有關於社會的描述,處理的是經文如何運用人民在當代社會、政經、文化等背景,來深入探討新約聖經的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幫助讀者可以辨認經文背後的社會因素。再者,社會學的解釋則是探討經文的「為何」,例如社會地位、社會定位、歷史特徵等文本的了解,重新打造對於經文寫作的社會動力。

《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雖然是用小說的文體呈現,但是也因為社會學的方法,幫助讀者能夠對於經文的「如何」以及經文的「為何」帶來亮光。這無疑是幫助我們對於歷史的耶穌可以更加認識,相對來說,亦是復活基督的信仰可以更加的真實,不再只是高談闊論的哲思學問。換言之,聖經經文本身對社會帶來啟發的功能性,在每個世代中帶來轉變的影響力,讓死而復活的基督與道成肉身的耶穌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擁有意義和存在的依據。

※廖揆祥:以德國政治與社會發展的角度

泰森博士這本《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不僅呈現耶穌時期的歷史背景,其實也反映德國人對於屠殺猶太人的歷史反思,這種反思不是簡單片面的反省或道歉,而是深刻與徹底的悔改與價值重建。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歷史暴行,基本上是建立在19世紀與20世紀初德國人對猶太人憎恨的基礎之上,而這些憎恨的基礎之一則是長久以來宗教上的因素,其源頭就是早期基督宗教對猶太教的扭曲(參見本書23頁)。德國人為了避免重蹈歷史覆轍,清除那些醜化猶太人的各種思想是相當必要的,而且也是一種治本的方法。泰森博士在書裡面不斷地呈現耶穌與猶太教密切的關連性,其理由也在這裡。

此外,泰森博士自己提到1968年學生運動對他本身的影響,68學運是影響當代德國社會與政治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對於當時參與或間接參與的德國年輕人造成一生中不可磨滅的影響,那些深受學運影響的年輕人有些走向政治改革路線,有些走向基層改革路線,也有少數人走向紅軍團恐怖主義的暴力路線。泰森博士在描述激進黨、抗議的群眾、耶穌的運動、馬提留的想法,似乎都反映了當年德國68學運之後的不同行動路線。

※吳信如:《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的閱讀指南

在本書的寫作中有三個重要原則,首先是小說的間接性,這是關於影子原則,耶穌從未親自出現,而是從各方傳述。現代的歷史學研究也只接觸到史料中耶穌的影子,我們的信仰也是如此。安德烈反映出現代讀者與耶穌的距離和論辯,但十字架的犧牲與拯救卻是所有歷史懷疑的不變共識。其次為立場的開放性,人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評價耶穌,不應該為耶穌的圖像下定論,而是給予一個「爭論性的圖像」。這是一本「爭論耶穌」的書,尊重各種立場的耶穌詮釋與對話,符合現代多元的宗教與社會情況。最後是關於事件的情境化:耶穌的傳述應該與其歷史情境連結,一方面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衝突中,另一方面在猶太宗教的情境中。宗教本就是深植社會與歷史情境,耶穌的宣講也不斷提出其政治與社會問題立場。沒有社會與政治的基督宗教根本就無法回應耶穌的呼召。此外,這也是為了重新建立對猶太教的友善認識(反猶太主義)。

在這本書中,泰森博士以社會學的角度帶給讀者對於平時耳熟能詳的聖經經文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省思。例如,耶穌的比喻與教導:葡萄園主找臨時工(頁125)、山上寶訓的衣食教導(頁212)、地主收地租(頁125)、戰勝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裂痕(頁157)、安息日與弱勢者的自由(頁181);耶穌與激進黨人士的關係(頁300):暴力與非暴力之間的緊張關係,但又有其連結關係,誰陪耶穌死在十架?耶穌與法利賽人(頁186);耶穌的非暴力典範(建構新的社會價值)與現實政治理想的張力(頁277)。從耶穌死亡的社會因素,更容易理解耶穌教導的本質(頁291)、創造與復活(頁293~294)、透過耶穌與稅吏關係,反省愛色尼人與初代基督徒團契(頁304)、人子的審判標準(頁235)、四隻政經社媒的巨獸(頁308),以變像象徵耶穌復活的告白,戰勝惡獸(頁311)。上述都是作者獨到、精闢的歷史耶穌詮釋與論辯。

作者同時主張,任何信仰與文化都可以與人子耶穌連結(宗教對話的基礎),耶穌不是只能用單一立場來體驗,找到不同文化、宗教基礎與耶穌的連結點,人類都站在同樣的十架影子下。

故事的最後,虔誠的猶太教徒與初代基督徒在探尋真理的辯論中,共食一塊麵包,同飲一杯酒。從作者的角度來看,耶穌的最晚餐,既是猶太教的逾越節晚餐,也是第一次的基督宗教聖餐,這似乎象徵著作者的信仰告白:來自同一個上帝的救恩,可能在不同的拯救途徑中,促使人類能夠為了活出真正的形像而並肩努力。

21世紀的台灣處境亦涵蓋在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下。

泰森博士筆下歷史的耶穌帶給讀者在社會層面有再思的幫助和延升。因為耶穌道成肉身在處境中的作為,即是需要面對當時的議題,比如是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上的不公不義。換言之,因著社會學的方法論使得讀者不斷地從其中找到時代的信息,並且也為處境中的人類帶來生命轉變的力量。

然而,在當時社會與政治的結構與當前的社會與世界局勢大同小異,身為壓迫者倡論著和平,剝削者高喊著公義,但弱勢者在四隻政經社媒的巨獸掌控中無力呻吟,激進與和平的改革路線相互競和。兩千年來,所有人都在十架的影子下,用不同的方式經驗到救贖。因此,開始思考何謂是公義與和平的意義與價值?借鏡於耶穌非暴力抗爭的典範來看,整個社會價值的轉變唯有透過非暴力的方式才能完成。

這的確是一本「不難讀」的書籍,而且會令人愛不釋手。從歷史的耶穌來回應台灣的社會、從歷史的耶穌來再思本身的信仰,這些都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碰撞我們心靈深處。願我們能夠在歷史的脈動和時代的精神關聯之中,活出榮神益人的意義與價值。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一起來閱讀《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 (第 12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8 期 原住民‧巴萊 (48-5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8期  2012年  2月 原住民‧巴萊 128
本期主題:原住民‧巴萊
發行日期:2012/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原住民.巴萊
揭開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皺摺
從「賽德克.巴萊」談原住民的命運與使命
「賽德克.巴萊」現象的得與失
遇見它者
土地、原住民、永續
弱勢福利vs.原住權利:必須面對轉型正義的原住民族政策
遺忘.再現.西拉雅
追夢的得勝者魏德聖
聽~女人聲音——少妮瑤在唱歌
走上真實的夢想之路
一起來閱讀《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
台灣教會的寓言故事
張七郎與詹金枝
經文筆扎——永恆的生命
當年,仍然理直氣壯
自己的力量自己吃!——建構屬於我們自己部落的書寫灶腳
重新交託——參加同工訓練營有感
女子監獄探訪心得
我看電影《真善美》
一年接一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