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24期 不僅是坐禮拜
字級調整:

成長部落格
影響我一生的文化長青團契
我們是一個以「在信仰裡不斷反省與改革的精神」的團契,實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並期望自己以後成為上帝忠實的僕人。
關鍵字:長青  團契  信仰  實踐 
作者/陳淑悅 (文化長青畢契,退休教師)

※文化長青的成立

1971年9月,我帶著父母的期望,扛著棉被,提著一個行裏箱,從彰化的鄉下田中,來到華崗,成了大學新鮮人。我進入山仔后唯一的教會聚會,二年級的穆信智學長〈現為台北中會南方澳教會牧師〉,邀請我週四晚上帶著聖經和長老會聖詩參加台語小組聚會,於是我就捨棄週五晚上的華語禮拜,在台語小組聚會中,信仰得以造就,並療癒我的思鄉病!

1971年10月25日,台灣在聯合國的地位被中國取代,關心台灣前途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受到政府極大的關注。因此,台語小組聚會被通知停止,穆信智兄帶領我們每週一、三、五下午5:30在學校附近的陳氏墓園舉行夕陽會。參加的人之中,我仍記得有陳香頻姊、杜榮全兄、洪玲玉姊、伍素瑾姊、賴佑哲兄、羅龍斌兄〈現為台北中會李春生紀念教會牧師〉、陳文彬兄、陳麗珍姊、趙春香姊和我等,大約10人,大家感情很好,唱詩、讀經、分享,很珍惜每次半小時的聚會時光,也很少缺席。當時,施義勝學長、黃淑英學姊夫婦以及謝禧明牧師很關心我們,常常從台北來看我們。陳述學長正在服兵役,也常寫信鼓勵我們。

隔年〈1972年9月,新學期〉,在謝禧明牧師〈當時的總會青年幹事〉及台北大專蔡政夫牧師輔導下,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化長青團契。文化長青團契成立後,我們將團契分為四個家庭,家長是莊信美〈吳文雄牧師娘〉、許清世、羅淑媛、伍素瑾,以方便關心契友的生活和信仰,週四晚上的大聚會,我們移到學校剛蓋好的德生堂,聚會人數急速成長。

團契成立約五年後,同工們租下學校附近新公寓的兩層,作為學舍和聚會場所,每天晚上舉行禱告會,後來在畢契陳美蕙牧師的奔波下,感謝七星中會財團法人為我們承購其中一層作為學舍,由畢契和在校生成立學舍理事會承租,作為永久聚會場所。而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也曾經成立全台唯一的學生教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山仔后(華岡)教會。

※巡迴演唱活動的開始

1973年1月寒假期間,為了讓更多教會認識新成立的團契,我們開始訪問契友的教會,並且與當地教會的TKC聯誼,隔年開始舉辦南下巡迴演唱的活動,沒想到,這一辦,長達39屆,至今仍是團契每年的固定活動之一,成為文化長青人共同的記憶。

之所以舉辦南下巡迴演唱,起先原意只是傳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愛唱詩歌的傳統,並藉此拜訪契友的家鄉教會,深入了解會友的母會及家庭,並攏絡大家的感情。不過,南巡演唱後來演變為對弱小肢體的關懷募款,並結合其他相關的事工,例如前幾年,團契曾持續多年在暑假於台東金崙教會舉辦教育營,輔導原住民部落的中小學生課輔。而寒假的南巡演唱,便為此事工及需要幫助的東部原住民部落募款。這些事工都讓身為長青的大學生們知道,雖然我們是年輕人,欠缺的東西很多,在信仰或經濟能力或處事能力上,即使有很多的不足,但我們憑著神給我們的力量,我們仍有能力可以關懷社會,可以做很多事。神藉著南下巡迴演唱裝備我們,無論唱詩的技巧、信仰生活、規畫活動的能力,或契友間的情感都得到很好的造就。而且,透過尋找募款的弱小肢體,更能體會我們的豐足,學習耶穌的榜樣服務他人。密集集訓到演唱期間通常為期將近十幾天,契友朝夕相處,感情得以更加親密!

每逢南下巡迴演唱的時候,在校生們總會寄上南巡的邀請卡給畢契們,較年輕的畢契若有時間,會回團契參與集訓並親自陪學弟妹們南巡,同時也因此讓文化長青精神得以傳承。畢業較久,已投入職場或擁有家庭的畢契,雖無法親自參與南巡,但有時間的話,也會選擇南巡的其中一場,前去聆聽,並在演唱結束之後,留下來一同交誼,畢契們因此和在校生認識,同時,這也是畢契們大團圓的時刻。

真快,文化長青人已在山仔后傳唱了40年的讚美詩!2010年7月,畢契柏宏決定利用週日晚上帶一個屬於畢契的詩班,期望留在台北的畢契藉著詩班,透過彼此的關懷,在職場上、信仰上、生活上互相扶持。

※文化長青學舍的整建

上帝一步一步帶領我們,台北大專學生中心的牧師也長期輔導關心我們,大部分文化長青團契的各項事工,都是學生自發參與的,這是我們自豪的「文化長青精神」!在人數方面,我們也從成立之初的少少幾人,慢慢有所增長,巔峰時期,1987年的送舊聚會人數突破70人!當然,現今因少子化、個人化及網路化等因素的影響,聚會人數漸減,但仍能維持二三十人左右。這學年,華岡路49-2三樓學舍,星期二有查經班及星期三有禱告會〈由在校生陳思麥帶領也是文化長青畢契陳正?的兒子〉,大聚會時間則是每個星期四晚上6:40、還有不定期的聚餐活動(幾乎每天中餐、晚餐時間都可找到人一起用餐),溫暖的團契生活,就在文化長青學舍!

2010年,因我們的學舍已逾二十年,破舊不堪,在現任團契輔導博文牧師、台北大專學生中心的君平牧師、佩儀牧師,及北區大專事工委員會委員牧長的努力募款下,文化長青學舍以新的面貌翻修,文化長青畢契學長姐,也一起參與這事工,並為之奉獻及代禱。於是,在2010年的11月22日,在翻修後的文化長青學舍,舉辦了「文化學舍整建工程完工感恩禮拜」,再次見證神在山仔后奇妙的作為!

39年來,許多就讀文化大學的基督徒青年,在文化長青團契裡追求屬靈的成長,我們是一個以「在信仰裡不斷反省與改革的精神」的團契,實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並期望自己以後成為上帝忠實的僕人。因此,在文化長青的畢契中,超過30人受呼召成為牧師或牧師娘,許多畢契在地方教會擔任執事或長老。

※文化長青影響我一生

1971年至今,我由大學新鮮人;四年後成為大學畢業生;進入國中為人師;經過30年,成為退休教師;並在這當中成立家庭,為人妻、為人母,拉拔三個小孩長大成人(老二澤胤也成了文化長青學弟,從南神畢業後,派任彰化的海邊的路上教會牧會,並投入社區宣教),至今,我仍覺得年輕時能在文化長青團契委身、成長,深深影響我一生的靈命,是我在教會服事生活最好的裝備,也是我一生最大的福份!

團契40年生日即將來臨,我常想:身為文化長青團契一份子的我,能參與團契是何等幸運,屬靈的成長常思不足,只有祈求神的憐憫,加添屬天的力量,日日謹慎行天路!也期待文化長青團契能永駐陽明山頭,為教會培養更多的明日生力軍。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獵人、傳道人到電影明星——林慶台的見證(下) (第 131 期)
從獵人、傳道人到電影明星——林慶台的見證(上) (第 130 期)
影響我一生的文化長青團契 (第 12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4 期 不僅是坐禮拜 (42-4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4期  2011年  6月 不僅是坐禮拜 124
本期主題:不僅是坐禮拜
發行日期:2011/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不僅是「坐」禮拜
禮拜中的真、善、美
我對禮拜的經驗與期待
懷念聖日的敬虔
禮拜、禮拜天、主日--不在禮拜天禮拜的教會
淺談禮拜中多媒體的使用
原汁原味的禮拜
詩篇23篇之美
災難之後, 重新生活
這是靈性的旅程
影響我一生的文化長青團契
基督宗教看死亡
郭頂順,寫小說的企業家
國光幫「倒」忙——我看國光石化工業園區開發案
古典聖樂欣賞(一): 禮拜中會眾與聖歌隊的詩歌
電一下思想起
讀經筆記5 --到底是雅各e家抑是上帝e家?
照上帝的吩咐去
記神研班二三事--在神研班領受神恩
這趟神研班的旅程
我參加了神研班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