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9期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耶穌停、看、聽──淺談基督教媒體倫理
關鍵字:
作者/張懋禛 ()
  耶穌用生命釋放世人從罪惡與各項挾制中得到自由,他賦權 (empower) 給使徒,要他們往普天下去,使眾人成為「門徒」。基督徒的媒體倫理實踐,也應效法耶穌,進行媒體的釋放與賦權。

  基督徒企業家,同時也是暢銷作家的Laurie Beth Jones寫過一系列的「耶穌叢書」(《耶穌談領導》、《耶穌談成功》、《耶穌談企業》等),其中一本書名為Jesus in Blue Jeans(穿著牛仔褲的耶穌,中文譯本名為《耶穌談生活》),以現代的眼光,從耶穌在世上的生命中,找出四項人類也可以培養的特質:平衡、展望、熱情與力量。

  既然耶穌都已經穿上牛仔褲,那讓我們想像一下,耶穌若居住在台北且搭捷運上班,當祂在閱讀免費發送的「爽報」時,會怎麼看裡面各種八卦消息?耶穌若居住在經濟狀況不是很好的鄉村或部落,當看到電視上精緻誘人的廣告時,祂會想要消費嗎?若耶穌的工作是報社編輯或是電視記者,祂會如何選擇、報導各種不同的新聞事件呢?

  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假設而無解的。事實上,每位基督徒都是耶穌在世上的代表,而活在當代的我們,也都必須回答:我們該如何用耶穌的眼光看新聞?如何用耶穌的態度回應時事?如何用耶穌的方式運用媒體?本文嘗試站在耶穌生命與教導的基礎上,就台灣的實況,淺談基督徒的媒體倫理觀,並探討基督教媒體的倫理課題。

※基督徒媒體倫理觀
  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主張基督徒必須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這句話在媒體發達的今日,再適合不過了!基督徒的媒體倫理,就是在清楚聖經信仰真理的基礎上,回應各項從媒體所接收的資訊與信息。

一、推動媒體公義
  公義是上帝的本質之一,也是基督信仰極為重要的核心價值。以賽亞11章5節提到在我們主耶穌基督掌權的上帝國裡,「他要以正義治理,他要以信實施政」。當今的媒體,在市場競爭與科技速度的壓力下,大量報導尚未得到證實的消息,並侵犯個人隱私與肖像權;或是依照媒體自身的意識型態與市場利益,扭曲事實的真相。基督徒應如何回應這兩種不公義的媒體現況呢?

  首先,我們要盡力尋求新聞的事實真相。同一事件,會有不同角度的詮釋方式,資訊呈現的多寡也會影響閱聽人對一件事情的真相認知。因此,蒐集各種角度與多重來源的資訊,將可以幫助我們取得更整全的事實真相。除了看自由時報,也看看中國時報;除了看台灣新聞網站,也上上國際新聞媒體的網站。最重要的,我們要「不憑外貌審判,不靠風聞斷案」(賽11:3),不成為八卦消息的傳播者,不成為非公義新聞的推手。

  此外,基督徒更應該積極參與「公共媒體」的發展。所謂公共媒體,乃是指媒體不僅不受黨政軍勢力的操控,更不受到以營利收入為最高導向的商業集團所宰制,它的必要性是讓社會上各種不同的族群與公眾都可以在媒體上得到平等、尊重、公義的使用權與資訊呈現。除了英國與日本,包括韓國、紐西蘭、南非、印尼、泰國、法國等國家,近幾年都已分別把國營或民營媒體轉換成公共媒體的形式經營,不但防止商業媒體帶來的弊端,更讓文化、社會、歷史等國家主體性元素受到保存與傳遞,同時協助本國影視產業邁向全球。教會除了致力於屬於自己的媒體,其實更應該參與公共媒體的推動與確立,真正投入民間,成為改造社會的力量,進而透過媒體建立上帝國。

二、看見弱勢與世界
  在資訊速食化、色腥羶掛帥的媒體文化中,台灣媒體與閱聽人早已失去對資訊傳達與接收應有的倫理反應與判斷。這種現象,從報紙大量使用「事件模擬示意圖」與電視每天上演「新聞連續劇」可以得知。而社會新聞的大量報導,目的很少是引起大眾對社會現況的關心與改革,反而成為商業媒體誘發偷窺慾望以增加市場力,及親中媒體唱衰台灣以達特定政治目的之工具。另外,台灣新聞媒體大量缺乏報導國際新聞,也讓台灣閱聽人的國際觀繼續萎縮。基督徒如何以耶穌的態度與眼光,回應這樣的媒體現況?

  「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他就治好他們的疾病。」(融合可6:34與太14:14)媒體訊息與新聞除了讓我們得知世界的脈動與現況,更是讓我們看見世人的需要與宣教的禾場。在台灣與世界各個角落,誰是今日世代的痲瘋病人?什麼人是當代的撒馬利亞人?哪些人是心靈瞎眼的?哪些社群受到宗教/經濟/政治體所壓制?哪些國家的人權就如瘸腿了一樣?媒體可以幫助我們看見!而看見之後,我們也「懇求農場的主人多派工人去收割他的農作物。」(路10:2)。

三、釋放與賦權
  耶穌來到世上,祂用自己的生命釋放(liberate)世人從罪惡與各項挾制中得到自由;祂賦權(empower)給使徒,給他們權柄醫病趕鬼,並要他們往普天下去,使眾人成為「門徒」。基督徒的媒體倫理實踐,也應效法耶穌,進行媒體的釋放與賦權。

  媒體釋放就是使個人在心智上能夠穿透媒體所建構的迷障,不被媒體左右,釋放閱聽人從各項媒體挾制中得釋放。筆者認為當今台灣閱聽人所受的挾制力量主要有二:「商業媒體消費主義」與「全球媒體帝國主義」。商業媒體為達市場競爭力,為累積最高廣告利潤,不僅內容低俗化,也將人的隱私權與生命商品化。透過新聞廣告化、置入性行銷、與高度煽動性,將中性的新聞事件塑造成符合媒體利益的商業工具,使得閱聽人失去公平接收正確信息的權利。而全球媒體則是媒體財團憑仗其雄厚的資金與近年來仰賴科技整合所帶來的媒體融合之優勢,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面具之下一統媒體內涵,邊緣本土性節目,使得閱聽人失去認同本土、擁有多元文化與價值的機會。教會如何從信仰的角度與民眾站在一起,掙脫媒體宰制力量,將是我們在這個媒體世代的信仰實踐之一。

  媒體賦權則指個人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選擇、評估媒體及其內容,進而透過理性的思考與對話,去影響、督促媒體改善內容,並賦予閱聽人媒體使用權。諸如:參與民間媒體觀察/監督組織、促成媒體教育普及化、在有線電視系統製播社區節目、推動閱聽人運動等,都是教會可以參與的媒體賦權行動。

基督教媒體之倫理課題
  這一期的新使者,已經從基督信仰的角度,針對台灣目前的媒體現況進行反省。不過,我們也不要忘記:台灣的教會也經營媒體。在我們刮別人鬍子的同時,當然也要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當前台灣教會媒體,正面臨著幾個倫理議題︰

一、政治立場
  台灣教會在複雜的歷史因素與政治實況下,很難不被政治化或扣帽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從70年代開始,在秉持公義與認同本土的信仰觀中參與台灣追求政治民主與獨立,《台灣教會公報》很自然地也傳承同樣立場,報導相關消息。相對地,原本主張教會不應該碰觸政治的其他教派,在2000年政黨輪替後,開始意識到教會對政治有其信仰責任,也在《基督教論壇報》上開始進行對政府的監督。去年阿扁醜聞事件與紅衫軍活動期間,兩份教會報紙在各自明顯的政治立場上,儘量呈現中立的言論,在主流商業報紙極端、激進、煽動的言論中展現了某種程度的信仰道德。不過,如何站在信仰的基礎上,提供真實、平衡的資訊,傳達公義、和平的訊息,甚至是在不同政治立場的教會與信徒之間建立起溝通的管道,仍是台灣教會媒體長期應盡的責任。

二、全球化
  奮力開台的新眼光電視台(New Eyes TV)在籌備期間,就以「本土化」為節目製作核心理念。這樣的規劃,與營運八年的好消息電視台(Good TV)早期大量播出國外教會電視台節目有關。其實,不論就資金、市場、經營等層面,要在台灣經營一個基督教電視頻道真的萬分艱辛,因此,購買國外節目暨可以省下製作費,又可以提升表面上的節目品質,也穩抓受「外國的教會比較好」觀念影響的信徒觀眾。然而,這樣的宣教模式,跟一百多年前外國宣教士來台灣宣教的情況其實一模一樣,只是媒介比較現代,但仍然給一般大眾「基督教是國外宗教」的刻板印象。其實,不論是來自美國、韓國、或新加坡的節目或聚會,大量播出只怕強化全球化在教會界的負面影響。台灣教會永遠無法走出自己的宣教方向,無法建立適合在本土成長的教會模式,深化基督信仰在台灣的神學釘根。因此,如何在資金與人力有限的台灣,製播更具台灣本土意涵、更能進入台灣民間社會的基督教電視節目,值得所有教會與基督徒媒體人共同努力。

三、置入性行銷
  近年來,隨著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s)與整合行銷傳播(integrating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等專業的發展,媒介與行銷(media and marketing)已成為媒體與企業界的新興主題。透過媒體進行行銷的舉動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但若企業利益或社會組織過度重視行銷效果而無視整體社會的價值與利益,則閱聽人與大眾知的權益與空間仍被剝奪。

  學者指出,「置入性行銷」這種比「廣告新聞化」還新的手法其實是屬於「違反新聞倫理的欺騙行為」,不僅模糊了新聞與廣告之界線,更讓閱聽人難以辨別新聞的正確性(註)。檢視台灣的教會媒體,在報導新聞時是否也經常將我們的「倫理觀」與「信仰價值」用類似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傳達給閱聽人?這是個兩難的問題,因為基督徒有某種信仰的堅持,也希望將教會與基督教「推銷」給社會大眾,但特別是在倫理議題上,如前陣子牽涉到墮胎的「生育保健法」、與同志議題相關的「同性戀婚姻法」等法案新聞,教會媒體是否有提供公正、平衡的報導,是否充分傳遞了不同倫理態度的各方在論述時的資訊,還是也利用了「置入性行銷」的手段,將既定的倫理觀強加於新聞報導中?耶穌說:「你們會認識真理,真理會使你們得自由。」(約8:32)基督教媒體是否提供了整全的真理?或只是片面的真理?這不僅攸關媒體倫理而已,更是信仰倫理的問題,也是世界如何評價基督教會,可否從我們的報導中認識到真正福音的宣教議題。

耶穌停、看、聽
  耶穌會如何看電視?讀報紙?上網路?我想祂會在看與聽的過程中,隨時做必要的停頓,用公義的眼光、憐憫的心腸,以及釋放與賦權的
同作者相關文章:
「新皮袋」青年復興運動 (第 127 期)
淺談禮拜中多媒體的使用 (第 124 期)
做個整全宣教的好僕人 (第 108 期)
為何會有那麼多教派、小派與運動? (第 107 期)
教會熱起來! (第 106 期)
重拾「團契」的真諦——從細胞小組教會的發展談起 (第 102 期)
從PCT青年現況看青年牧養 (第 101 期)
耶穌停、看、聽──淺談基督教媒體倫理 (第 99 期)
活在上帝國——屬靈爭戰的真諦 (第 95 期)
主流婚禮之外 (第 94 期)
再見了!長老教會!? (第 90 期)
台灣教會界的7-11?!──淺論PCT的品牌與行銷 (第 86 期)
明天過後,你會在哪裡? (第 8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9 期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25-2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9期  2007年  4月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99
本期主題: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發行日期:2007/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目錄s/
誰的新聞、誰的真相--談台灣的新聞圈生態
政黨輪替後的廣電政治學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小蝦米的媒體戰爭
誰來決定新聞晚餐?
解讀新聞 探索真相
耶穌停、看、聽──淺談基督教媒體倫理
改看「公民新聞」,如何?
台灣橄欖球王——柯子彰
歡喜做大戲 教會謝平安──當歌仔戲遇到基督徒
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樑──以色列的先知
把愛傳出去--重新教會的社區服務
戀愛之五馬奔騰論
定睛在己,抑或是上帝?—關於基督徒藥師的角色
在內在朝聖的旅途中相伴——記天主教世界青年日
思考「復活」的腦袋運作軌跡——我讀《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基督徒可以「恨」嗎?
在靜默中凝視熱情──大專泰澤靈修有感
分享就是最大的神蹟
我的第44屆神研班
當輔導,你也可以!——神研班輔導心得分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