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0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青少年,「輕」少年?——淺談教會青少年的「流失」問題
關鍵字:
作者/李冠呈 (高雄六龜基督長老教會傳道)
陳述一個事實
  中世紀天主教神學家安瑟倫曾對神學下一個註解:「信仰尋求了解(fides quaenerens intellectum,英譯為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我們必須不斷地去探詢、研究、了解在信仰上遇到的問題。信仰,讓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去思索為何生?為何死?如何活?何去何從?死後的世界?等問題,這是每位基督徒信仰必經之路,而這條天路歷程,不只用在追尋與上帝的關係,同樣的,在人的方面也是如此,因為我們的信仰是團體性的,為與耶穌基督連結,我們必須和其他基督徒一同追尋,如同一塊拼圖,在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少了任何一塊都不行。

  既是如此,觀看今日教會生態:「看高不看低」,以奉獻金額去決定在教會的地位,顯然是絕對錯誤的事。套用一句佛家用語:「眾生平等」,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是最特別的,何來地位之分?然而事實卻非如此。教會的長執幾乎都是奉獻最多、社會地位或學歷最高的人輪替。不知您的教會是否也如此?

  越有傳統的教會,似乎此風越行明顯,也因此,「德高望重」的長輩自然看「輕」青少年,在長輩的眼光中,青少年成了「輕少年」,似乎越傳統的教會會友平均年紀越長,因為我們是「長老」教會啊,那,年輕人呢?到哪去了?

這不是一間教會的問題
  有一間教會的少年團契,興盛時期達五十多人,教會充滿活力、朝氣,因為有負責、用心的輔導在帶領。曾幾何時,這個團契聚會只剩下不到五個人,但是開長執會時,這個問題沒有受到重視,原因是白版上的人數永遠寫著十幾、二十人,長執「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殊不知道團契的慘狀已經淪落到團契不像團契,沒有人關心,許多契友來了也不知要幹嘛,來教會晃一圈,又走了……

  千萬不要慶幸自己的教會未落到如此田地,這不是一間教會的問題,是許許多多教會青少年團契的問題。牧長、長執只會叫青少年服事,做這個做那個,卻甚少去關心、栽培、造就。青少年團契的預算一砍再砍;青少年想要什麼,就用懷柔政策:這個下次再說、這個用不到啦、這個太浪費……來搪塞,您若是這間教會的青少年,會「認同」這樣的教會?會願意留下來嗎?

從認識/了解做起
  再問幾個問題:您或教會的青少年,知道教會的長執有幾位?認識他們嗎?同樣的問題問牧者、長執,認識自己教會的青少年嗎?或許答案也跟青少年一樣:知之甚少。

  青少年也有認識/了解信仰的權利。青少年的關顧是牧者、長執的責任,也應從牧者、長執身上做起。牧者、長執必須教導青少年認識自己的教會和會友,了解整個長老教會和基督信仰,絕對不可放任、漠不關心,因為青少年不像成熟的大人,他們凡事都還在摸索、學習,需要比較多的帶領,也是最好教育、栽培的時期。

  〈馬可福音〉10章13-14節記載:「有些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請耶穌摸他們;門徒卻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了就生氣,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路加福音〉9章記載門徒在爭論誰為大時,耶穌對他們說:「那為我的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那接待我的,就是接待差遣我來的那一位。你們當中誰是最微不足道的,誰就是最偉大。」(48節)當我們在教會想居首位時,豈不更應該關心教會的青少年,甚至主日學學生嗎?

  今日教會沒有青少年,明日青少年沒有教會。有一句話說:「現在長輩是教會的棟梁;未來十年青年是教會的棟梁;未來二十年主日學小孩是教會的棟梁。」今日教會若不重視青少年、主日學兒童,二十年後還有教會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豈不都「埋完」(台語)?今日青少年不是不願意來教會,而是不了解為何而來,以及教會的意義。

  教會不能短視近利,忽略了傳承和栽培下一代,而只重視已受洗或有奉獻能力的會友。要讓青少年或兒童重新回到教會,可從認識/了解做起,重新搭起友誼的橋樑。諸如:每一位長執認養一名(或兩名甚至更多)教會青少年,去認識、關心他們,並鼓勵他們來教會。聚會中,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長執時間,帶查經也好,交誼也好,透過長執與青少年的互動,知道青少年的需求,也讓青少年從認識、了解到認同自己的教會,自然願意留在教會。

  〈詩篇〉126篇5節:「願含淚撒種的人,都歡呼收割!」沒有用心耕耘,哪來歡呼收割?青少年必須受重視、受關懷、受信仰栽培,唯有教會用心帶領青少年,不再忽略嗷嗷待哺的這一群,才能讓青少年回到教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同作者相關文章:
記神研班二三事--在神研班領受神恩 (第 124 期)
我還要再來神研班 (第 117 期)
當輔導,你也可以!——神研班輔導心得分享 (第 99 期)
換你/妳當「小天使」了 (第 96 期)
變貌,在神研班 (第 93 期)
青少年,「輕」少年?——淺談教會青少年的「流失」問題 (第 90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0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53-5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0期  2005年  10月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90
本期主題: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發行日期:2005/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再見了!長老教會!?
新鮮人、新生命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驚豔傳統之美——二十年前一位長老教會青年的覺醒
草地囝仔做牧師——林宗要牧師
咱的米——自己種的米
超教派合作與我
教會合一運動在台灣——論台灣教會的教派合作關係
如果一年只看一支紀錄片,那就來看《無米樂》
音樂人的社會實踐
貞碼D940
上帝怎能允許這樣的事發生?——論上帝的全能和南亞海嘯
青少年,「輕」少年?——淺談教會青少年的「流失」問題
歌仔戲與青少年福音文化的醒思
我不會迷失在社會的價值裡?——社會新鮮人在低潮中給上帝的禱告
找到可以貢獻的地方
幸福的再思——跨國婚姻家庭的新見證
EASY net韓國行
TSCM議題報告:大專中心與團契間的互動及連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