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9期 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從心理學談敬拜讚美
關鍵字:
作者/林信男 (精神科醫生)
  敬拜讚美充分運用了音樂配合文字的影響力,使與會者進入與上主相交的境界。

  敬拜上主,並將榮耀歸於祂,乃是基督徒的本份。而敬拜的方式,包括讀經、禱告、詩歌讚美、講道、見証分享等。本文所要談的乃是在聚會中,特別突顯讚美的敬拜方式。

  詩篇第150篇3至6節說:「要吹號筒頌讚他;要彈琴奏瑟頌讚他。要擊鼓跳舞頌讚他;要奏樂吹簫頌讚他。要用響亮的鐃鈸頌讚他;要用鏗鏘的鐃鈸頌讚他。一切有生命的被造物都要頌讚上主。要讚美上主!」從上面的經文,可看出各種音樂舞蹈都出籠了。若改用今日的現況,大概可以再加上管風琴、電子琴、交響樂團、水上芭蕾舞等等許多項目於敬拜中。舊約時代猶太人的敬拜中有音樂,世界各宗教的儀式中也都會有音樂。從最原始的部落到高度開發的社會裡,宗教生活都少不了音樂。那為什麼要有音樂呢?底下就一些研究報告來說明此現象。

※ 子宮裡的聽覺經驗
  早在哇哇墜地出生前,我們在母親的子宮裡就已經有聽覺的經驗。未出生的小孩在子宮裡就會被砰然關門的聲音驚嚇。所以人類在生命之初,是先能聽而後能看。在成長過程中,「聽」似乎比「看」更能影響我們的情緒,更能留下深刻印象。以我們最熟悉的電影為例,為什麼一定要有配樂呢?電影裡的情愛場景沒有配樂,就不太能激起觀賞者的氣氛。介紹雄偉大自然景觀的影片,配上音樂後,會使觀賞的人比身臨現場還更能激發讚嘆之情。醫學上,聾人比盲人容易產生被輕視、被欺騙的妄想。我們用「死寂」來描述無聲的世界是死的世界。可見聲音對我們的重要性。而音樂乃是將聲音歸序所產生的成果。它是人類各種藝術中最獨特的。雖然有人主張人類的音樂是模仿鳥鳴而來的。但經過專家的研究,人類的音樂與其他物種所發出的聲音不同,它是人種特有之物。是源於人腦,而非源於自然界。它有可能源於母親與嬰兒之間所進行的儀式化言語交流。

  音樂與肢體動作有密切關係。肢體動作被認為是音樂行為的一部份,這可從觀察4至5歲以下的幼兒唱歌時,很難不舞動手腳佐証。音樂能使不同的人同時產生類似的身體反應,所以音樂能聚集群體並創造共同感。而它也自古以來被用於人類各種活動中,包括禮拜、婚禮、喪禮、行軍、勞力工作、夜裡抒情。音樂能整頓人類的肌肉系統,也能整頓人類的精神內容。音樂可平撫野蠻的心胸,但也可結合其他激情的場合,對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果。希特勒在紐倫堡廣場就充分利用此特性激發德意志情操。音樂對某些腦部疾病能發生不可思議的療效。「睡人」那部電影就是在描寫某些音樂能使因腦炎後遺症所引起巴金森病患者之運動失調,在音樂下暫時恢復功能。但音樂也可誘發癲癇發作。總括來說,音樂衝擊人腦的過程相當複雜。我們目前對這方面剛開始有些初步認識。但可以確定的是,音樂是有力的工具,可以用來為善,也可用來為惡。

※ 音樂與宗教
  音樂在宗教信仰扮演重要角色。有些人類學家推斷聲樂最初是一種與超自然溝通的特殊方式。音樂能促進人與人,以及人與上帝的交融。在敬拜讚美的聚會中,音樂能引發虔誠熱烈之心,提昇聚會信徒的集體情緒。教父奧古斯丁對音樂的體驗,坦承因聲音的愉悅而狂喜,但也害怕自己的理性有時會因感官的滿足而麻痺。奧古斯丁在其懺悔錄第十卷寫道:「所以,我在兩方之間搖擺,一方是感官滿足可能引發的危險,另一方則是我所知道的,歌唱能產生的益處。我雖沒有定見,但我比較贊同在教堂唱歌的習慣,期使較脆弱的靈魂縱溺其耳朵,從而激起奉獻之情。不過,我若發覺歌唱本身比傳達真理更動人,我會承認這是一項滔天之罪,在那時刻,我就寧可不聽唱歌。」奧古斯丁這番告白可用來省思目前在教會聚會所採用的敬拜讚美。而有教會領袖懷疑音樂所激發的是否是真實的信仰情操,並不令人意外。

  從正面功能來看,敬拜讚美充分運用了音樂配合文字的影響力,使與會者進入與上主相交的境界。在聚會過程中,簡短的歌詞及領會者穿插的語詞,透過音樂及肢體的擺動,一再的重複。藉此會激發交感或副交感神經系統。安詳的音樂及緩慢的頌讚,會激發副交感系統而帶來寧靜的感覺。快速舞動的音樂及肢體擺動會激發交感系統,帶來亢奮。敬拜讚美透過音樂及一些肢體律動,比單純只用語言,更能引發情緒上的共鳴。前面已提過音樂是深植於人腦的東西,而且肢體動作是音樂行為的成分。

  所以敬拜讚美所採用的音樂及肢體動作容易被接受,特別是對年輕族群的信徒來說,它的吸引力勝過傳統主流教派注重講道方式的敬拜。敬拜讚美的聚會也比較能提昇聚會信徒的集體情緒,使與會者感受虔誠熱烈之情。對慕道友來說,敬拜讚美也比注重講道的聚會更具吸引力。而透過一再重複的短歌及詞句,也比一篇冗長的講道更能留下記憶,捉住信息。所以我們都有過經驗,在許多年後,仍記得參加某營會或聚會所唱的詩歌,卻記不起來會中的講道或演講內容。

※ 音樂與催眠
  但敬拜讚美的敬拜方式仍可能有其要小心的負面成分。人類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腦半球。語言主要是由左半球掌管,而音樂則由右半球主事。此種把某些功能由腦的單側掌管的單側化現象,可說是上帝對祂所造萬物中,特別在人身上的安排,其他動物幾乎沒有腦部單側化的現象。音樂之所以由大腦右半球主事,乃是因為音樂與情緒感受有密切關係。而情緒的感受管理是右半球的職掌。敬拜讚美的方式若音樂及律動的部份淹蓋了講道信息的傳遞,則右腦功能的發揮超過左腦。就單次聚會來講,表面及短暫的效果良好。但長遠來看,應透過左腦扎根的信仰相對被忽略了。我們都很清楚青少年會對熱門音樂歌手著迷,以及熱門音樂演唱會現場那種高亢的場面,遠勝過任何學術名人演講所引發的熱潮。但我們也知道這群著迷的年輕人,幾年之後就會熱忱及狂熱不再。因為熱門音樂並不能在其左腦深植信念及價值。筆者個人在想,如果把熱門歌曲的歌詞改為教會詩歌的歌詞,用熱門歌手一樣的方式來唱,應該也會相當吸引人。回過頭來思考敬拜讚美的敬拜方式。若長期依賴此方式,而沒有後續比較長期信仰進深的栽培,那麼由此方式入門的信徒,可能會像耶穌所說比喻,落在淺土的種子,快速發芽,卻經不起考驗而枯萎。而有人質疑一場敬拜讚美,透過音樂所引發的虔誠熱心可能不是真實信仰,從心理學的觀點,是有其理論根據。因為敬拜讚美所採用的一再重複的簡短歌詞及呼召詞語,對某些人來說可以帶來催眠的效果。而在此效果下,人會比較容易接受暗示,接受呼召。所以若沒有後續的追蹤跟進,其在聚會的回應可能只是在催眠作用下的一時反應。

  總結來說,敬拜讚美是符合上帝給人類所創造的腦所容易接受的敬拜方式。也是上帝給人類製造大腦時的獨特安排下,人類開發出來的產物。教會可快快樂樂坦然使用它。但敬拜讚美也有它的極限及應小心的地方。不可迷信專依賴此種敬拜方式。既然上帝恩待人類,賜給我們那麼特殊的大腦,基督徒應平衡善用左右兩側的大腦。這樣才是回應上帝的恩典,上帝的好管家。
同作者相關文章:
拜訪蘭醫生於蘭寓(FORMOSA) (第 78 期)
負傷的牧者 (第 72 期)
從心理學談敬拜讚美 (第 69 期)
聖經中醫療與宣教的關係 (第 66 期)
回憶大學時期的團契生活 (第 53 期)
致命的誘惑 (第 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9 期 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 (14-1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9期  2002年  4月 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 69
本期主題: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
發行日期:2002/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口唱心和
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與建議
從改革宗的禮拜觀點看敬拜讚美運動
從心理學談敬拜讚美
德光教會第二場敬拜讚美的分享
南崁教會敬拜讚美團
來吧!讓我們一起稱頌 神的美好!
台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 第三堂禮拜
青年的敬拜:磐頂教會青年崇拜
「敬拜讚美在禮拜中的位置」
行醫典範-蘭大弼醫師
我在台灣的日子—來自小蘭醫師的問候
當彩券瘋狂時
攝影、人生與藝術
社區營造之我見
靈洗s/
聖靈在個人生命中的工作
認識而相愛
長老教會是怎麼來的?
白花之戀
回應「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牧師娘的觀點」:一位牧師孩子的看法
當圖形改變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