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9期 哈族傳奇——時下流行文化的探討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懷念伊天賜牧師
關鍵字:
作者/林信堅 (現為台南神學院老師)
※ 二十八歲來台宣教
  伊牧師別世已經快四年了,筆者1991年離開台南神學院不久,伊牧師也離開南神,返回故國加拿大牧會,想一想已經快九年了。
  
  伊牧師在大學、神學院畢業後,1963年9月以二十八歲之齡被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派遣來台灣宣教。起初曾參與基隆海洋學院的學生輔導工作。1966年11月南下台南,在長榮中學擔任宗教主任(主任校牧)達十一年之久。筆者當時在台南空軍基地當少尉,偷住在台南神學院的新寮(男生宿舍)二哥的房間,那時就看過伊牧師。因為他那時雖然在長榮中學服務,卻常常「黑卒仔吃過河」,來台南神學院走動。伊牧師當時仍然是「羅漢腳仔」,一個人孤零零的住在長榮中學,是長榮中學唯一的宣教師。反觀台南神學院當時有許多宣教師,而且大多是英國籍的宣教師,雖然他們不是加拿大的同鄉,「無魚蝦嘛好」!至少伊牧師可以和他們講母語(英語)。這對台語還不是很流利的伊牧師來說,是在異鄉的一種慰藉吧!所以他非常喜歡來台南神學院走一走。

  後來伊牧師的台語好得不得了,常常被邀請為翻譯者。不過,有一次有一位印度主教來台南神學院,我們合教學院部一年級的共同科目「靈性增長」,邀請他臨時來演講,伊牧師當翻譯。那位印度主教說到「印度教」,伊牧師的發音脫了一點點,In3-to'7-kau3變成In3-to'7-kau5,也就是說變成印度猴,有些學生笑一笑,可是伊牧師卻莫名其妙。這是筆者記住伊牧師講台語唯一「凸槌」的一次。回憶此趣事,伊牧師彷彿就在眼前。

※ 參加南神聖歌隊
  伊牧師在長榮中學的時期,常常來台南神學院走走的另一原因是他非常喜歡唱歌,以致他來參加台南神學院的學院聖歌隊;他是當時唯一的非南神的聖歌隊員。他不僅喜歡唱歌,也彈得一手好琴。當時這是相當稀罕的事,因為當時有一位筆者的同學因為會彈琴,雖不是彈得多好,就獲得同學封之為牧師娘。當時台南神學院的音樂系主任梅佳蓮姑娘也指揮長榮中學、長榮女中的聯合聖歌隊,常常在東門教會主日崇拜時獻詩。伊牧師彈鋼琴;梅姑娘指揮聖歌隊,有人以天衣無縫來形容他們兩人的搭配。難怪台南神學院當時有人暗中封之為梅姑丈,這也是一件趣事。伊牧師的琴藝造詣之高使他常常在東門教會及太平境教會擔任司琴。
  
  伊牧師來台工作七年之後,也就是在三十五歲時才回加拿大結婚,比筆者大了十歲才結婚,也慢了三年才結婚。那一年筆者自台南神學院畢業,留校當助教,伊牧師婚後與牧師娘回台,繼續擔任長榮中學宗教主任的工作。伊牧師娘雖然也是神學院畢業,但是一句台語都聽不懂,卻勇敢的隨夫來台,其精神實在可佩。伊牧師娘與伊牧師結婚二十年始終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在背後默默支持伊牧師的宣教事工。

※ 第一位南神校牧
  1975年台南神學院的院長蕭清芬牧師,也就是民進黨前國際組織部主任蕭美琴小姐的父親,邀請伊牧師來台南神學院擔任校牧的工作。據筆者所知,這是台南神學院有史以來第一次聘校牧。為什麼聘請一位外國宣教師擔任校牧?這不僅是伊牧師當時完全沒有語言的障礙,更重要的是蕭牧師很清楚伊牧師在長榮中學的工作情形。一位要擔任神學院師生(栽培未來牧師的教授們及所謂牧師蛋的學生)的牧師,其信仰、為人必須為神學院師生的模範,且能關心、牧養他們的。他必須嚴格自律,如善守祕密;他必須有相當原則,而同時又有極大愛心,可想像他簡直是在從事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可是伊牧師做得很好,在不得不施行戒規時,他不會息事寧人;在需要付出愛心時,他則無私地付出。他的愛心由以下的真實故事就可以體會出。
  
  前面提到伊牧師曾參與學院部「靈性增長」課程的教學工作,這是他來擔任校牧時所策劃的新科目,不僅是從前未開過這門課,全新的內容,而且教學方式也是前所未有,至少在台南神學院是前所未有。我們以團隊方式進行教學,四位老師在學期開始前一起開會討論全學期要教的內容,然後每週上課前要討論本週上課的內容及方式,下課後再一起檢討上課的得失,以改進我們的教學。我們四位老師之中有兩位外國宣教師,就是伊牧師及信義會的吳默倫牧師,兩位本國老師是劉東輝牧師和筆者。可以想像我們四人常常聚在一起的互動關係。

  1977年,當我們向學生解釋靈性就是在基督裡你和上帝、和你個人自己、和別人、和社會、和宇宙的關係,可以縮為一個字,也就是愛。突然有一位學生說,教會沒有愛心,他提到山區有一個教會,因為一位會友患病,借高利貸看病,沒有錢還債,賣了女兒還債,已經半年之久而教會不聞不問。伊牧師提議全班師生把所學的付諸實行。要救人就要快,所以伊牧師先向總務處借十五萬元贖回那位姐妹,並安排社會系兩位老師輔導該姐妹及家人。而後由伊牧師向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醫生交涉,由本院負責醫藥費,將該姐妹之父親送往彰基醫治。在彰基,前後兩次入院,花了一萬多元就醫治好他們花了二十多萬元都治不好的重病。後來我們全班師生設法捐款、募款還清向總務處預支的那筆錢。這一件台南神學院空前絕後的善舉就是伊牧師積極推動的。想到伊牧師,筆者必定聯想到這件事。

※ 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伊牧師對完全未見過面的兄弟姐妹有如此愛心,對他牧養的羊群——台南神學院的師生——更常常表現他身為牧者的愛心。現在負責《耕心週刊》的淑貞姐在四年前一篇「緬懷伊天賜牧師」中,提到她的先生董俊蘭牧師十多年前出國後的第一個颱風夜,伊牧師住在隔壁,他事先提醒董牧師娘要儲水,颱風後又前來關心母子是否平安,令其感動得熱淚盈眶。又有一次,伊牧師邀請牧師娘及兒女一同吃年夜飯,並送紅包給其兒女,以讓孩子們略補父親不在家的孤單。

  就在筆者向內人提到要寫本文時,她才提到二十年前筆者要前往加拿大新蘇格蘭半年的進修,在紐約加拿大的總領事館申請簽證時受到刁難,本來6月底就要到達,結果拖了兩個月。伊牧師知悉這事,竟然心中大感不安,邀請內人及女兒到他家吃飯。相信受伊牧師關心的人一定不在少數,必定有許多不為人所知,如發生在筆者家庭的相同情形者。伊牧師有一位兒子恩盛(Robert)、一位女兒恩聆(Stephanie),與筆者小女兒年齡較接近,小女英語發音也因為和他們及其他六、七位美籍宣教師的子女長期相處而受到相當的影響,這也是筆者要感謝伊牧師一家人的。

※ 給台灣教會的最後一封信
  伊牧師曾利用回國休假的機會進入多倫多諾克斯神學院攻讀新約神學的碩士學位,回台後投入台南神學院新約部門的教學工作,並曾擔任宗教哲學系系主任一職。論到他1991年回到加拿大以後的工作及家居情形,以及患了攝護腺癌的治療經過,伊牧師曾在1996年寫一封信給台灣的兄姐,刊在當年3月3日的《台灣教會公報》,由董俊蘭牧師譯為中文,徵得董牧師的同意,筆者將伊牧師自己所寫的這封信刊在底下,讀者自己讀這封信,必定對伊牧師二十八歲來台灣,二十八年後回故鄉定居以後的一切有起碼的了解,也必定對他優美的信仰有較深的認識。半年後,在9月21日蒙主恩召,回到上帝懷中。謹誌本文,懷念故人,期待將來天堂相見。

各位在台灣的主內朋友、弟兄、姐妹: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內人和恩盛、恩聆的關心。兩年多來,我的身體一直不大好,因此有朋友邀我寫信給大家,好讓大家知道我的近況。

  首先,我要感謝上帝在我一生中所施行的愛和恩典。上帝是多麼奇妙,竟然帶領我到台灣來服事祂,並且讓內人和我有機會成為台灣教會的一份子,也有機會和台灣人在信仰裡結交為弟兄姐妹。我也感謝上帝,因為祂差遣您們來教導我,如何愛我們的主,如何盡忠職守地服事祂。在台灣,有很多人可以作為我學習的模範。而您們就是我的好模範,您們讓我學習到如何勇敢地現身於信仰,並享受活出信仰的喜樂。

  我要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在1963年至1991年之間在台灣事奉祂。在這段期間,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長榮中學和台南神學院服事。那是多麼美妙的經驗!可以和學生在一起,並且稍微幫助他們建造信仰,並學習如何愛主。

  1991年6月,內人和我體驗到上帝的呼召,要我們離開台灣,回到加拿大。回國的第一年,我在加拿大長老教會世界傳道委員會協助行政的工作。1993年2月,我受聘在多倫多Scarborough地區的Wexford教會擔任牧師。

  1993年11月,醫生發現我罹患攝護腺癌,並為我施行切除手術。醫生同時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四周圍的淋巴結。由於癌細胞擴散得太厲害了,以至於放射線治療法和化學治療法都派不上用場。所以,我只好使用荷爾蒙治療法,雖然這種治療法無法完全消除癌細胞,但是希望藉此能夠控制癌細胞成長的速度。

  去年夏天快結束時,驗血報告證明,荷爾蒙治療法對我來說已經沒有功效。11月初,我開始感到胃和整個腹部都很疼痛;到12月時,甚至連背部都開始痛。為什麼會這樣子?在稍早所作的骨骼掃描,以及12月底的核磁共振(MRI)掃描中,都沒有發現癌細胞擴散到骨骼的現象。但是在今年1月9日,腹部作超音波檢查,發現到脊椎骨下端兩側都已經長出新的東西來。從12月開始,我就藉著止痛藥來控制疼痛,目前我正在使用嗎啡,這種用法並不會上癮,我已經感到舒服多了。

  1月24日,我開始在多倫多的Princess Margaret醫院,作一種比較溫和的化學治療,希望能縮小那剛長出來使我感到疼痛的腫塊。這只是一個治標的方法而已,並不能治癒我的癌症。這種治療法對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療效,我將每三個禮拜作一次這種治療,一直到這種治療法對我又失效為止。

  目前,我還是可以勝任Wexford長老教會牧師的工作。會友們非常關心我們,時常以無盡的愛和禱告來擁抱我們。前天,中會裡的一位同工為我主持了一個抹油醫療的禱告會。內人和我從這個導告會得到很大的鼓勵,可惜的是,恩盛和恩聆無法參加這個禱告會,因為他們都在多倫多西邊一百公里的Guelph大學讀書。

  我感謝上帝的恩<
同作者相關文章:
懷念伊天賜牧師 (第 5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9 期 哈族傳奇——時下流行文化的探討 (24-2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9期  2000年  8月 哈族傳奇——時下流行文化的探討 59
本期主題:哈族傳奇——時下流行文化的探討
發行日期:2000/8/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上帝存不存在?
編者的話
追逐真我或失去真我的世代——流行文化之社會意義探討
哈X瘋!?!
我是日劇迷
你是哈日追星族嗎?
我的哈「日本綜藝節目」經驗
哈日風之電玩
日本卡通及玩偶飾品
噢!我是莉香——日本漫畫與偶像的關聯
別人的東西永遠比我們好
「哈啦」-教會的態度與回應
面對在美、日文化邊界擺盪的新族群
懷念伊天賜牧師
喝咖啡——現代人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咖啡,人文,連鎖店?
教會刺繡
哥哥在哭泣
開拓魚池,數算神恩
智慧的語言
當男人離家出走時
基督徒可以參加成年禮嗎?
絕處逢生
實習手記
打造樸實的婚禮
建立愛的教會——不只是青年,更是全面性的關懷
重建這一代青年失落的心靈
基督教改革宗藝術的「象徵」意義與方法論性格
我的大學教會團契生活
生命中的改變
神研班心得
她是我媽媽,我愛她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