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94期 單身,礙著你(gāi-tio̍h lí )喔?
字級調整:

好書櫥窗
「家」是彌賽亞的誘惑
《基督的最後誘惑》小說之重點就在於:耶穌的人性與神性如何鬥爭?而耶穌又如何在這個鬥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
關鍵字:基督的最後誘惑 
作者/吳祈得 (本刊編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學院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人性與神性

《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是希臘作家卡山札基(Nikos Kazantzakis)創作的小說,亦曾被知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拍攝為同名電影。作者的信仰受天主教、東正教、存在主義哲學和左派思潮影響,也是一位積極的政治實踐者。信仰者與政治實踐者的雙重立場,讓他對基督的神性/人性衝突產生極高興趣,而這也是本書要探討的議題。在起初的基督教信仰中,「耶穌是人?還是神?」的問題和討論,可說是泛基督教神學的起源;經過尼西亞和迦克墩間數次大公會議,才有「耶穌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之結論。
 
同時是信仰者和實踐者的卡山札基,就和我們每個跟隨基督的人一樣,總是經歷信仰和實踐的衝突。正如他在本書〈前言〉中自述:「從年輕時代起,精神與肉體間永不休止、慘烈的戰爭,始終是我最重大的焦慮,也是我一切喜悅與憂傷的源頭。」他認為人的肉體和精神中都有神性,也都有人性,而人性渴望回到上帝那裡,達成既合乎人性,卻又超越人性的「成聖」,這就是信仰者的神秘經驗與實踐工作衝突的原因。但卡山札基也認為:靈魂與肉體越強烈,衝突得越劇烈,形成的生命果實才會越豐富;這種衝突堆砌到最高點,便是與上帝的復合。
 
肉體和精神的衝突,既然是同時具備人性和神性的我們必然經歷的信仰經驗,那麼最極致的爭戰經驗,必然出現在耶穌身上。因此,《基督的最後誘惑》小說之重點就在於:耶穌的人性與神性如何鬥爭?而耶穌又如何在這個鬥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換句話說,本書係基於耶穌的人性,來理解其神性。這也提醒我們日常讀經時,大部分都基於耶穌是神的角度進行經文詮釋,卻時常忘記通過其人性去認識他——事實上,我們太常忘記耶穌的人性了!
 
耶穌既然是完全的人,自然必須經歷生而為人的不同階段,也就是如何面對人生的痛苦、誘惑及死亡。正因為他也和我們一樣會軟弱、會哭泣,甚至會懷疑上主,這本書描述的耶穌才如此具備人性的關懷和溫暖。作者透過描述在他想像中耶穌所經歷過的一切,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信仰經驗能被理解——原來耶穌可能和我們經歷過同樣的生命衝突!這種溫暖,也讓我們能從人面對痛苦的角度,重新感受到「耶穌是人」的信仰基礎。
 
耶穌的「誘惑」

回到本書標題, 也是核心主題「誘惑」:既然耶穌是人,那麼對於一位彌賽亞——救世主,他的誘惑是什麼呢?卡山札基認為:如果彌賽亞,即作為全人類的拯救者,是耶穌在此世最重要的工作,那麼耶穌最大的誘惑很可能就是選擇走向「平凡人」的生活。何謂「作為一個平凡人」?對耶穌來說,或許就是走上平坦、安適的路——娶妻、生兒育女、獲得他人的敬愛,直到老年時,能坐在家門檻上,笑著回憶年輕時代的種種。凡人的路,簡單、符合人性的價值觀,而非拯救世界,走向貧窮、痛苦和十字架的救主之路。
 
耶穌基督的最後誘惑是活得像個「平凡人」。小說中,描述平凡生活的一個關鍵在於「組織家庭」——與抹大拉的馬利亞結為連理,享受家庭生活的愛與歡愉。事實上,卡山札基並未徹底否定「家庭」,他深知家庭生活的美好與快樂,所以這也是耶穌必須抵抗人性誘惑的原因。但卡山札基也沒有單純描繪家庭的愉悅,在書中,耶穌與其跟隨者共組的「家庭」,其實充滿誤會、誤解和衝突,例如總是亂記錄耶穌話語的馬太和搞不清楚狀況的彼得等等。此外,卡山札基更將猶大描繪為一位心智堅強、腦袋清楚的人——他是耶穌最重要的心靈依靠,是他協助害怕的耶穌走上十字架,是耶穌主動要求猶大出賣他,讓軟弱的自己能完成上帝交付的使命,這也是本書最具衝突且最受爭議之處。
 
但筆者認為:卡山札基的重點並不在於為猶大平反,而是描繪耶穌門徒樣貌的各種可能性。換句話說,卡山札基探討的是人性的各種狀態,不同類型的人遇到困境的反應,以及耶穌的精神與肉體如何經歷人性和神性衝突,到最後走向十字架的過程。耶穌和所有人一樣,面對痛苦、誘惑和死亡,但他戰勝了,也鼓舞我們去戰勝;正是因為人性對痛苦、誘惑和死亡的理解,神性才將我們導引至上帝的手中。
 
對「家」的渴望與想像

渴望家庭是人性,正因為人對群體的需求,人與人的關係成形了。關係成為人類群體的構成因素,對關係的想像,也建構了我們對「家」的想像,而人類透過對「家」的共同想像,組織成家庭、社會、族群和國家等等社會實體。但信仰或跟隨耶穌的人,並不僅存活於這些關係之中,在人性與神性的不斷影響下,我們的肉體和精神並不因為時代改變,就再也沒有任何衝突;相反地,在當代社會與東方世界的雙重影響下,我們對「家」的認知也慢慢在改變。
 
彌賽亞的誘惑是「成家」,這是對組織家庭者及單身者的尖銳挑戰。「成家」、「單身」本身並非真理;兩者其實都只是人性對於關係的想像。那麼,也許我們應該更多地思考關係的各種可能性,並尊重彼此的選擇。也許,我們應該讀一讀卡山札基的這本經典,走一趟耶穌如何面對誘惑的旅途。
 
在即將邁入大齋節期的此刻,讓我們的精神和肉體好好彼此鍛鍊,使我們能更深刻看到自己與他人身上顯明的人性與神性。耶穌的痛苦、誘惑和死亡都化為一句:「成了!」耶穌不是被誘惑而不上十字架上的懦夫、背節者和叛徒,他是一個信仰的自白者。誠如卡山札基在〈前言〉中說:「我敢斷言,每一位自由人在閱讀這本如此充滿了愛的書時,將會比從前更強、更深地愛基督。」願與眾讀者分享這本好書。
同作者相關文章:
「家」是彌賽亞的誘惑 (第 194 期)
月眉教會與三個家族 (第 193 期)
耶穌是否笑過?——以神學家庫舍爾的眼光看單口喜劇問題 (第 192 期)
魔獸世界及打電動對我的意義 (第 183 期)
信仰與疫情 (第 174 期)
TKC、長青與SCM (第 168 期)
我們的雜誌:《新使者》話說從頭 (第 164 期)
創造——從無到有?從混亂到意義? (第 163 期)
基督教是政治的——《起初,是黑夜》書評 (第 162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思考和社會分析:青年角度的反省 (第 160 期)
閱讀《新使者》: 一個特別的呼召 (第 149 期)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第 1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94 期 單身,礙著你(gāi-tio̍h lí )喔? (30-3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94期  2024年  2月 單身,礙著你(gāi-tio̍h lí )喔? 194
本期主題:單身,礙著你(gāi-tio̍h lí )喔?
發行日期:2024/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單身,什麼問題?
人生的許多不同可能
單單事奉主:單身傳道人的心路歷程
追星就像一場戀愛?
我的單身生活
耶穌將單身者託付給教會
台灣原住民宣教之母——Ciwang Iwal 姫望
「家」是彌賽亞的誘惑
從「下半天」的歷史尋回信仰熱誠
不孕的子宮?——淺談不孕者關顧
縫合傷痕台灣,基督徒責無旁貸——「2024 怎樣選?民主社會中的基督教會」座談會紀錄報導
凝視
原子彈與分別善惡樹之果
從 WCC EYG 到 WSCF-AP RCM
在福佬庄看到客家
活出新生命:愛的現在進行式
從實務案例論醫治釋放
主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誰會把我放在第一順位?
看見不一樣的團契
文字事工懇請支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