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30期 食 不實在?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上帝國的飲食
五餅二魚所代表的是以最簡單最接近自然的方式,不需要任何加工且是在地、當季的食物。換句話說就是減少能源的使用,強調對自然友善的食物生產方式。
關鍵字:
作者/楊順從 (台南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

※前言

民以食為天,也因為飲食需求,產生豐富的文化。全世界各國、各民族無不有其特殊的飲食文化,甚至視為其相當重要之特色或資產,如華人對於飲食文化的重視,更一向以其豐富的飲食文化為傲,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然而從飲食文化,我們也可以發現到一些值得探討的現象:從飲食可以看出有其貧富差距問題,也就是說,現今不只是存在貧富差距所產生M型社會,連飲食文化也出現了M型的現象。M型飲食文化另外一面,顯示出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相當諷刺的是,就是在所謂的食物富裕國家也有食物分配不均的問題。此外,在全球人口持續上升、氣候變遷等問題下,聯合國報告就曾指出,未來10年可能會有全球糧食短缺,飢饉將更普遍。而各國因開發導致糧食需求增加、可耕地減少、農業不受重視使糧價長期偏低、糧食分配不均等問題也讓糧食危機加劇。除此之外,食物的生產過程更與整個地球生態是否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此,基督教的信仰應如何來回應這種M型飲食文化呢?對於基督教而言,基督教一向以宣揚上帝國為己任,那上帝國的飲食又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現今的世代,可說是一個令人相當不安的世代。面對著這樣的時代,如何尋找真實安穩舒適的生活環境,這也包含得到足夠的飲食,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時常要思考的問題,特別是一個跟隨主耶穌的人或團體,我們到底要建造什麼樣的「上帝國文化」呢?「上帝國」裡有飲食嗎?對今日的我們有什麼啟示?也就是說,我們要建造什麼飲食文化,不只能夠使我們重新體會上帝國的意義,同時也藉以改造世界?

本文首先將談論現今的M型飲食文化,以及飲食與生態環境的關係,最後,筆者將藉重我們所熟悉的馬可福音中,耶穌使五千以上的人吃到飽的故事,一起來探討什麼是上帝國的飲食。

※M型飲食文化

什麼是M型飲食文化?從最近所謂的全球最奢華的郵輪假期曝光可以出,光是其所享用的動輒每公斤19萬台幣的貝魯嘉魚子醬,所飲用的由千年古茶樹採收製成而每公斤高達10萬台幣的「大紅袍」茶等等,這些所謂高檔食材就可以看得出來,什麼是M型飲食文化,而這些還只是其開胃菜而已。所以,從食物可以看出貧富差距之懸殊,富人階級在某方面,其所食用的食物能夠盡極其奢華之能事。反觀,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現今全世界五分之一、大約有14億窮人,每天只靠1.25美元維生,也就是每日皆處於飢餓狀態,有一餐沒一餐的。這牽涉到食物是否分配平均問題。食物分配之不均,也在所謂食物供應較富裕的國家發生,包含台灣在內。

以台灣來說,我們有什麼不良的飲食文化,需要重新改造呢?除了上述M型飲食之情形產生外,不能否認的是,我們現今的飲食文化也是一個相當有問題的文化,根據環保署統計,2010年台灣廚餘產量平均每人每年浪費約121公斤,超出歐美國家平均值的一成,更是非洲等開發中國家的20倍之多,一年浪費的食物量足以讓台灣低收入戶人口吃上20年。此外,依照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全球糧食耗損與糧食浪費報告」顯示,供人類食用的產品中,每年有三分之一、約13億公噸遭浪費或損害。在歐洲和北美已開發國家,每人每年約浪費95-115公斤的糧食量;而在非洲、東亞及東南亞,每人每年糧食浪費約6至11公斤。也就是愈所謂的愈高度開發的國家,一般而言,食物浪費的情形愈嚴重。如此,我們可想而知,在台灣有很多人浪費資源,特別是新世代的價值觀以及消費習慣出了問題。

我們要知道糧食是攸關生命的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古至今,有多少的暴動、戰爭無不是與糧食有關?近代之所以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乃是由於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以此來生產糧食,以提供人類不斷增加的人口。但不能否認的是,化石能源是有限的非再生能源,早晚會用盡,現今人類已經不得不處於後石油時代了。加上全球暖化的現象,全世界的氣候已經出現極端異常,這表示人類再也不能保證糧食生產地區,能夠依照其所計劃的生產量來生產。後石油時代的世界的糧食供應絕對會出現極其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對那些開發中以及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影響更巨。

所以由以上可知,全球糧食資源分配不均,國家與國家之間有M型的現象,而在國家之內同樣也有M型的現象。而隨著石油的消耗量不斷增加,以及不良的飲食文化,糧荒問題遲早會出現在人類社會當中。

※飲食文化與生態環境有著密切關係

由於全球化的因素,也使得生產食物所要浪費的能源愈高,這就牽涉到所謂的「食物里程」(Food Mile) 的問題。「食物里程」指的是我們嘴巴和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里程高,表示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一路上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汽油,和隨之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暖化、破壞環境的原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Michael pollan 估計:製造食物所消耗所有的能量,只有1/5 是發生在農場,另外4/5都發生在加工和運送過程。根據英國的研究,1公斤的奇異果從紐西蘭空運到英國,竟然製造了5公斤的二氧化碳,所以,英國學者呼籲人們,應改變愛吃進口食物的習慣,不只是為了省錢,也為了保護地球的環境。

以台灣為例,面對石油的日益減少,其所影響的生活層面相當廣;由於糧食生產、運輸成本增加,長期來看,我們會發現物價仍會逐年上漲,不只是本地生產的農產品產量會因為暖化問題所產生異常氣候所影響,而導致農產品產量的不穩定性增加,進而我們會慢慢發現,進口的農產品更可能漸漸地成為奢侈品。那種便宜的糧價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會發現漸漸不再容許過去那種浪費食物的生活模式。我們必須很嚴肅的反省我們自己的飲食文化問題;不能否認的是,近年來的快速經濟成長以及全球化的影響,我們所吃的食物有愈來愈西化、且熱量很高的食物,就以早餐為例,絕大多數的國人已從米食改為以進口例如麵粉為主食的有關食物。而台灣並不出產小麥,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從國外生產國大量進口,以後我們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的來取得。除此以外,在無形之中,相對增加了食物里程。其實不只是小麥,在我們的市場有多少的進口水果充斥,特別是在高油價的時代,這都要付出巨額的運輸成本,我們要了解,這種方式也要消耗多少的能源,製造多少的暖化氣體。此外,近年來,國人由於享用過多的高熱能食物,對於我們本身的健康也是一大挑戰;在以往三、四十年前,過年過節才能夠享用的那些高熱量美食,我們現在則是天天以這種美食在過活,難怪國人現今的健康問題是日益嚴重。

※上帝國的飲食

面對以上種種挑戰,什麼是上帝國的飲食呢?我們要了解,五千人吃到飽的故事背景是曠野。曠野本身就是一個物資欠缺,生活上極不方便的地方,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是我們再次重新洗滌本身,離開舊有特別是城市不良習俗重新建立自己的地方,這當然包含宗教上、經濟上和軍事上的意義,然而從上帝國飲食的角度來看,更有其特殊義意。

基本上這個五千人的團體,包含婦女與兒童在內則是起過一萬人以上,本身就是一個極大宴席的團體,更重要的是一個學習相互分享的團體,而這樣的團體的食物來源,竟然是通過門徒所提供且相當簡單粗俗的五餅二魚來完成。使得眾人再次經驗到他們的祖先出埃及在曠野漂流日子一般,在那極端缺乏的環境之下,竟然能夠使得這麼大的團體吃飽,而且還有剩餘。這個新團體是在曠野中產生的,是使人從舊的社會也就是沒有人性的社會中間得到解放。舊的社會也是分配不均,你爭我奪人吃人的社會,但是耶穌所欲建立的這個新團體是一個新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這也是一個離開埃及法老那種壓迫的體制。也很奇妙的是,這個新的團體,新的社會是對包含窮人,甚至大自然友善一起分享一起吃喝且各取所需的團契。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們能夠了解到這是一個屬於上帝國的團契,其飲食就是上帝國的飲食方式。

隨著農產品關稅降低和農產品全球化的流通,世界各地的人現在已習慣吃進口食物,但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行為製造許多污染。然而,五餅二魚所代表的是以最簡單最接近自然的方式,不需要任何加工且是在地、當季的食物。換句話說就是減少能源的使用,強調對自然友善的食物生產方式。既然是對自然友善的團體,對現今而言就是「食物里程」要低,大家要盡量吃「本地生產」的食物。而要減少「食物里程」,首先要吃「當季」的東西。因為當季的食物新鮮、便宜,既不違背自然,又不會折騰荷包。而「當季」和「當地」,除了新鮮和少污染外,另一個好處是活絡了本地經濟,改良了都市與農村的關係。

此外,上帝國的飲食在另一個角度也是對現今所流行的不良飲食文化,以及糧食分配不均的改正;回歸到「足夠」的概念,知道彼此互相分享的生活,同時藉由這種生活重新建立人類新的團體、社會。要知道人類的幸福,與物質的大量消耗是沒有關係的,GDP 的成長不會帶給人類真正的幸福。

※結語

一個知道分享的社會才能夠體會到上帝國的來臨,也是一個真正的豐盛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不只夠吃而且有剩餘。面對高油價時代以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可能糧荒的來臨,其實也是我們要認真思考飲食文化的最好時機,以現今我們這種所謂只有強調消費的生活型態,其所帶來的只有使我們更加依賴那種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以及造成M型飲食文化的情事。也於我們過度消費,甚至是浪費食物,對於我們本身以及整個世界及生態都有不良的影響,再說,這無形之中也是成為暖化的幫兇。我們必須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特別是改進我們的飲食文化,恢復到簡樸的生活,回歸「足夠」的概念,少用進口且改用當地當季的農產品,也就是儘可能縮短食物里程。此外,我們也需要進一步關懷在世上那些瀕臨饑餓邊緣的人民,以盡我們本身身為基督徒的職責,這才是上帝國飲食文化的意義。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聖餐看上帝國文化的塑造 (第 175 期)
上帝國的飲食 (第 130 期)
你吃「塑」了沒?——塑化劑風暴所帶來的信仰省思  (第 126 期)
八八水災是上主的旨意?兼談生態神學 (第 115 期)
後石油時代的宣教 (第 108 期)
基督徒的公民責任 (第 10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0 期 食 不實在? (4-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0期  2012年  6月 食 不實在? 130
本期主題:食 不實在?
發行日期:2012/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食 不實在?
上帝國的飲食
「基因改造食品」面面觀
馬鈴薯vs. 在地食物
食物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改變世界從吃開始——《美味代價》的啟示
老闆,來一顆幸福的好蛋!
回家種田
吃、工作方式與生活──三件看似不相關的事
一起吃飯
好「食」在的淡江長青學舍生活!
備餐分享
日治時期主日學和教會公報的耕耘者——潘道榮牧師
從獵人、傳道人到電影明星——林慶台的見證(上)
淺談使徒行傳中的「方言」現象
請主搶救迷失t?家己土地頂e台灣母語
原來,?一直都在
第一次參加神研班的心得
從學員到籌委——神研班「讀經運動」的迴響
我也想放一本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