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22期 讀聖經 心眼光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因為「愛」——戴仁壽醫師與台灣癩病救濟協會
關鍵字:醫療  宣教  戴仁壽  樂山園 
作者/董英義 (前彰基醫事處長)

 

是什麼力量促使他?支持他?使他一頭栽進台灣癩病患者的醫療與救治?並以撲滅台灣癩病為職志,成為台灣癩病患者的守護天使──戴仁壽醫師(DR.George Gushue-Taylov),他為了基督的愛,愛那最不可愛的、愛那最弱勢的,順從聖經:「醫治病…叫長大痲瘋的潔淨……」(馬太福音10:8)的訓誨,死而後已。

從事癩病工作的經驗

筆者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期間,創設社區健康部,受蘭大弼院長之命,接辦彰化特別皮膚科癩病患者的居家照護工作。初次面對病患,內心的震憾、掙扎,難以言喻!因為當年(1970年代)的台灣社會,一般民眾對此疾病認識不足,非常恐懼、排斥,家中如有此類患者,皆深怕外人知道,因此我們部門前往訪視時,常遭婉拒,要經過多次的懇談,取得家屬的信任後,才得以見到患者本人。而患者常被隔離在住家之外,被安置在雞舍或豬欄旁的小屋裡,甚至獨居在山邊、溪旁,狀甚孤單無助。

我積極參加癩病救濟協會(TLRA)的同工退修會,從中學習同工們的寶貴工作經驗,並應邀參加亞洲癩病學會,與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癩病會議,得以見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她在大會中演講,說:「從事癩病工作就是見證與體現基督的愛,要以愛心、同理心來理解癩病患者,要對待他們如同兄弟姊妹。每當我為癩病患者洗滌傷口時,我就看到神在那人的裡面,我感覺是在為神洗滌傷口,那是美得無比的經驗。」

立意撰寫「戴仁壽醫師傳」

本人自彰基退休後,有次在報導中,看到董芳苑教授在國史館舉辦的「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學術研討會中,推崇戴仁壽醫師:「為台灣痲瘋病患者所做的貢獻,就像一位當代的耶穌。」此語深深觸動我,想起當年與同工們面對癩病患者,與居家照護工作的種種,引發我撰寫這位志在撲滅台灣癩病的抗癩仁醫──「戴仁壽醫師傳」的動機。

於是我與內人開始多方蒐集戴醫師的生平事蹟,多次前往國家圖書館,及位於中和市的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又到中興新村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等,找到早年(日據時代)出版的書刊中,有關樂山園的資料,並拜訪曾參與癩病工作,熟知戴仁壽醫師的前輩們,也專程前往八里,參觀戴醫師歷經艱辛奮鬥,而建成的樂山園紅磚聚落,及位於新莊樂生療養院山坡上的聖望教堂。

兩年多來,戴仁壽醫師伉儷的身影,他倆為台灣癩病患者所做的努力,所經營的樂山園之點點滴滴,時時縈繞我心,我們夫婦倆,想把戴醫師伉儷當年所經歷的種種及貢獻,忠實地呈現出來,供後人緬懷、省思,也及時留下一些珍貴的史料與照片。

《台灣癩病患者的守護天使》摘要

《台灣癩病患者的守護天使──戴仁壽醫師傳》日前由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承蒙高俊明牧師、董芳苑教授惠賜序言。內容分為五大段落,六十小節,收錄照片102張,及附錄「一粒麥子」(介紹戰後台灣的癩病醫療工作),年表、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本書的內容簡介如下:

一、神的預備:(1~6節)

戴仁壽於1883年出生於加拿大紐芬蘭島羅巴斯灣的小漁村,父親是衛理公會的巡?牧師,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播下仁壽一生熱忱侍奉上帝的種子。青少年時代的仁壽,深受格利菲博士(DR.Wifved Grenfell)的影響,格博士是倫敦的名醫,卻來到窮鄉僻壤的羅巴斯灣從事醫療宣教,啟發仁壽走向醫療傳道的心志。仁壽遠渡重洋,進入倫敦大學醫學院苦讀,在學期認識生命中重要的人──瑪嘉麗小姐,他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皇家內外科院士的榮銜。

二、神的呼喚:(1~19節)

此時台南的新樓醫院正需要醫師協助馬雅各二世醫師,於是戴仁壽醫師自動提出申請、通過,於1911年9月15日上午與瑪嘉麗小姐結婚,下午即由馬賽港登般,航向台灣台南新樓醫院門診首次見到台灣的癩病患者,內心甚震撼。三年後接任院長,編寫「內外科看護學」,培養本地護理人員。八年任滿後回英倫進修。1923年戴醫師應馬偕醫院的呼召,重返台灣,任馬偕醫院院長,負起重整馬偕醫院的重任。

三、癩病的醫治:(20~31節)

戴醫師在返台途中,特地前往印度訪問當時著名的癩病專家梅爾博士(Dr. Emest Muir)及其其設立的癩病療養院,並攜回20瓶「大楓子油」。戴醫師在馬偕醫院的門診中,癩病患者人數日增,於是購得雙連教會廢棄的舊教堂,設立台灣第一間癩病特別門診。在門診中發現有患者無家可居(因家人排斥),於是決定籌設養院專門收容癩病患者,並召開「癩病救治會」。戴醫師原選定的新莊癩園園址,被日本政府強徵收,必須?覓園址。後來日本政府資助經費供他參加國際癩病會議,並赴各地區參觀癩病療養院。

四、建立樂山園:(32~46節)

戴醫師為尋覓新的園址,前後找了卅多處地方,最後與與好友明有德牧師選定淡水八里庄的現址,命名「樂山園」,得到日本政府的核准,卻引起淡水」八里士紳、居民群起反對、抗爭,後經政府當局多次斡旋,才平息爭議,建構了榮神益人的樂山園紅磚聚落,並在園區內種植稱為「醫療樹」的大楓子樹,制訂「樂山園規則」;戴醫師不僅治療園民的癩病,並以宗教信仰與音樂與戲劇治療,以期病癒後可以回歸社會,過正常生活。可惜二次大戰期間,被迫離台。

五、永遠的守護天使:(47~60節)

戰後因樂山園的產權問題,戴醫師回到台灣,訪問政府所經營的新莊樂生園,並為園民建聖望教堂。此時留在加拿大的戴夫人健康不佳,戴醫師返加後,不久戴夫人病逝,戴醫師哀傷逾恆,自己也舊疾復發,住進醫院;戴醫師念念不忘樂山園,出院後即扶病再度來台爭回樂山園的產權。戴醫師自奉甚儉,搭乘貨輪返加,途中舊疾又發作,因船上無船醫可替他治療而病逝船上,哀哉!一代仁醫就此與世長辭!遺體在日本北海道札幌火化後,骨灰送回台灣安葬於樂山園大門前,戴仁壽醫師伉儷紀念園。

戴仁壽醫師的好友明有德牧師,為承續戴醫師的遺志──「教育民眾認識癩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期撲滅台灣的癩病。」於是邀請宣教師及有志人士,成立「台灣癩病救濟協會TLRA」,即後續的一粒麥子之工作。

附錄:一粒麥子

* 台灣癩病救濟協會(TLRA):

  (一)成立經過

  (二)國際資源:日籍的犀川一夫醫師,澳洲籍的溫慈愛醫師等人。

* 澎湖診所:白寶珠教士等人

* 馬偕醫院特別皮膚科:趙榮發醫師等人

* 嘉義診所:艾福蘭醫師與郭文興先生等人

* 台南診所:林鄧路德教士等人

* 高雄診所:畢嘉士醫師與郭文耀牧師等人

* 彰化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部團隊

* 孫理蓮與芥菜種會

緬懷百年抗癩史

戴仁壽醫師伉儷於1911年到台灣台南的新樓醫院服務,曾任台南新樓醫院院長、台北馬偕醫院院長、編著台灣第一本「內外科看護學」,設立台灣第一所癩病特別門診,在八里創建專門收容癩病患者的樂山園。二次大戰時被迫離台,戰後為爭回樂山園的產權,扶病返台,後病死在回加拿大的航船上;他一生為台灣癩病患者所付出的愛與奉獻,感動千千萬萬人,於是有後續TLRA與孫理蓮教士創設的芥菜種會的工作,串連了近百年來台灣的抗癩病史,感謝上帝,可怕的癩病已逐漸由台灣社會消失,前人的美好腳蹤將永留人世間。

同作者相關文章:
華仁愛宣教師對台灣的貢獻(下) (第 153 期)
華仁愛宣教師對台灣的貢獻(上) (第 152 期)
因為「愛」——戴仁壽醫師與台灣癩病救濟協會 (第 122 期)

【延伸閱讀】

書名:台灣癩病患者的守護天使──戴仁壽醫師傳

作者:董英義 陳秀麗

出版者:台灣教會公報社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2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46-4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2期  2011年  2月 讀聖經 心眼光 122
本期主題:讀聖經 心眼光
發行日期:201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讀聖經 心眼光
新使者122期 目錄
「唯獨聖經」的信仰傳統,落實了嗎?
從神研班到新眼光讀經
淺介《新眼光讀經手冊》
寫出「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請跟我一起讀聖經——盧俊義牧師的牧會異象
軍事獨裁下的農民讀經運動
基督徒為何要研讀聖經?
從教導到牧養 ─ 記查經班十年
「我用什麼回應?」─查經班的恩典
因為「愛」——戴仁壽醫師與台灣癩病救濟協會
記者這一行——我的記者生活筆記
回首來時路:轉型正義是威權遺產或民主資產?
轉型正義工程的一塊磚
靈魂的交會
228大屠殺現場e 六歲囝仔
讀經筆記3 “n?-s?” 漢字有兩種寫法
實行「愛的真諦」
除了可憐之外
每個人 ‧ 價值觀
我和「大學體驗體營」有約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