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20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菲律賓農民哀歌
台菲兩國的農民面對類似問題,即地主/財團結合了國家機關,無視人民的意願, 強制粗暴地徵收/佔霸原本屬於人民的土地。
關鍵字:菲律賓  地主制度  農業  經濟作物  勞力剝削 
作者/房怡諒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前言 

菲律賓是台灣的鄰國,菲國最北部的巴丹群島(Batan Islands)離蘭嶼只有約100公里,大概就有如台北市到新竹市的距離。但是,我們對菲律賓印象卻非常陌生,許多人對菲律賓的認知還是停留在輸出「菲傭」到全球各地工作,而沒有深入了解這個鄰國。 

其實,二戰後的菲律賓是個極為輝煌的國家,60年代的菲律賓平均國民收入水平僅次於日本,而這個時候台灣的工業才剛起步。菲國第一條捷運是在1984年代完工運行,這比1987年才建設的新加坡MRT都還要早完成,更別說1996年才營運的台北捷運。 

菲律賓曾經極積要朝先進、發展的道路前進,但80年代後期菲國因政治貪腐、舞弊不斷,導致經濟急速敗壞。關於菲律賓政經發展倒退的問題,許多學者專家都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但是,我們要在這裡整理出菲國土地、農業與經濟的問題,希望能從我們鄰國農業發度的角度,給台灣最近紛紛糾糾的農業與土地的問題作一個借鏡與反思。 

※殖民者的遺毒—地主制度與農業發展 

菲律賓擁有七千多個島嶼,其面積相加約有八個台灣。早在殖民者到來前,菲律賓主要島嶼上的部落已經發展出優越的傳統農業種植技術,平原上大規模的農田早已發展出優良的灌溉系統,在伊弗高原更有著完善的水稻梯田技術,其面積若連成一條直線可長達一萬兩千英里。 

西班牙在1565年佔領了宿霧,從此展開了菲律賓群島三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也因此形今如今菲律賓的政治版圖。由於菲國版圖遼闊,並且各島嶼間被海洋切割得支離破碎,因此西班牙殖民者結合了各島嶼上部落的酋長、地主等原有地方勢力,即透過承認地方的封建勢力而對菲律賓展開「間接統治」的殖民治理。 

與台灣殖民歷史所不同的是,台灣在日治時期與國民黨遷台之時都有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改革,把原本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土地重新合理分配予人民。但是,菲國的殖民方式是透過允許地方上原有的封建勢力去征服、併吞各個部落的領地,數百年下來發展出大規模的土地私有制,使得土地被高度集中在少數地主家族手中,以致形成菲律賓如今的地主所有制((Landlordism)。 

菲律賓是以農立國,在2009年的普查統計已達9千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就佔75%以上,除了大馬尼拉地區以及Southern Tagalog有設立加工出口區以外,其他大部份省份都是以農業經濟為主,主要的經濟作物有椰子、甘蔗、香蕉、鳳梨、稻米、玉米等,其中有超過70%是直接銷往國外。雖然菲律賓擁有眾多的農業人口,但是因為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階級手中,使得大部份的農民沒有辦法擁有自己的耕地,而只能淪為小農,或向地主承租農地的貧農,甚至只能幫地主打工的佃農與農工或季節工等。 

根據統計,菲國在80年代就已經擁有超過1,200萬公頃的可耕地(相當於3.3個台灣面積),但是有80%以上的耕地是集中在人口不到1%的地主階級手中,擁有自己土地的農民只佔農業人口不到10%,由此可知耕地過度集中在菲律賓是個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土地過度集中在地主手中除了造就社會不公以外,還洐生出許多影響菲律賓民生甚大的糧食問題。菲律賓在1980年代稻米仍足以自給並且出口,但是在1990年逆轉為稻米進口國,從1995開始到2006年間,平均每年進口超過100萬公噸,2008年更進口200萬公噸的稻米。 

菲國的糧食生產從過往的自給自足逆轉到要從外國進口,除了因為土地過度集中、農產貿易與銷售掌控在傳統的幾個地主家族手中以外,另外的原因是1980年後在買辦商人與跨國農企業的影響下,地主集團將原本種植糧食作物(如稻米)的農地,大量改種玉米、鳳梨、椰子等供外銷的經濟作物。 

自產糧食的減少,既意味著糧食的獲得必需依賴其他國家進口。糧食價格不穩定性的原因除了自然環境的災害、各國政策的管制以外,在未來的日子裡還面對了運輸成本越來越昂貴的石油短缺。雖然改種經濟作物能提高地主集團利潤的獲得,但是獲利者僅是地主家族集團而已,並不是全體菲律賓的人民,這迫使得菲律賓人民,尤其是廣大的中下階層的民眾共同承擔了糧食獲取不穩定的危機。 

※土地集中地主家族,農民無法翻身 

大地主與跨國農業團集所約定的協議,限制農民只能生產經濟作物,並且用低於市價的價格收購。而中小型的地主通常則會將土地轉租給佃農(tenant),以收取地租為生。 

菲律賓的農業經濟仍然非常傳統,其地租是以穀物作計算。以稻穀為例,當季的收成三分之一歸佃農本人,三分之二則是必須繳交地主,而在種植期間的所有成本與花費則是佃農本身一力承擔;另外一種算法則是,佃農所承租的每公頃耕地在收成時必須繳交10至15袋(sack)的稻穀,在菲律賓,每公頃耕地的稻穀最高產量是1020公斤,而繳交給地主的每一袋稻穀約50~60公斤。也就是說,即使在收成最好的季節裡,農民還是必須繳交50%至70%的穀物給地主,而不管是否颱風、旱季、雨季、蟲害、歉收,農民都必須繳足10~15袋以作地租。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地租的計算方式,都是對農民本身極度不公平,通常在繳完地租以及扣除成本與其他花費,農民最後只能擁有自己的農作物其中兩成而已。雖然法律有明文規定地主與佃農之間合理的地租計算方式,但是結合官商的地主勢力通常在地方上擁兵自重、劃地為王,無視於農民意願與法律的存在。 

土地過度集中地主階級手中的問題,使得菲國長期以來地主權勢凌駕法律,甚至騎劫國家機關,而這種情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路易西塔莊園大屠殺事件(Hacienda Luisita Massacre)。 

※路易西塔莊園大屠殺 

路易西塔莊園大屠殺是菲律賓最惡名昭彰的政治屠殺行動,路易西塔莊園是個佔地6,543公頃的製糖工廠以及甘蔗農地,座落於菲律賓北呂宋地區的丹轆(Tarlac),莊園的擁有者是菲律賓的大地主資本家—許寰哥家族(Cojuangco family) ,但是他們並非這座大莊園世代定居的住民,而是來自大陸福建省的華裔移民。當初他們是先於1957年時從西班牙煙草公司「TABACALERA」買到現在的製糖工廠,再向菲律賓中央銀行貸款以便能買下這片廣大的土地。 

當時的許寰哥家族無力償還這龐大的負債,於是菲國的央行延長貸款期限的條件就是十年後許氏家族必須把土地歸還給當地的居民。然而許家一再跳票,甚至1985年地方法院的法官Bernardo Pardo已經裁決許家必須把大莊園分給農民們,但許家還是動用國家權力將莊園佔為己有。 

菲國前總統柯拉蓉.艾奎諾(Corazon Aquino)以及2010年六月剛上任總統的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Ⅲ)都是許寰哥家族的成員,柯拉蓉擁有路易西塔大莊園的十二分之一土地,而作為柯拉蓉獨子的艾奎諾三世也繼承其擁有權。 

從2000年開始,路易西塔莊園六百多名工廠工人和五千多名農場工人聯合起來,要求提升工資以及許氏家族歸還原本屬於農民的土地。而對於農民與工人的要求,許寰哥家族竟然動用了地方的軍警系統發動了大屠殺行動,甚至出動坦克車來鎮壓農民,鎮壓行動導致14人被殺(其中兩人是小孩),超過百人嚴重受傷,在這由軍警體系所發動對平民百姓射殺行動中,竟然沒有任何一人被告,大屠殺至今,無辜的犧牲者仍然沒有獲得平反。 

這些罷工的百姓並不是甚麼十惡不赦的恐怖份子,他們只是踏實純樸的農民與工人,所要求的僅是合理的「加薪」以及歸還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土地而已。如今艾奎諾三世順利當上總統,並且在總統競選期間表示將在2014年會把土地歸還予農民,只是至今艾奎諾三世並沒有作出進一步的具體行動。 

※小結 

雖然在歷史發展與社會條件上,菲律賓與台灣不盡相同,可是從最近台灣數起農地徵收的爭議當中,可看出台菲兩國的農民都面對了類似的問題,即地主/財團結合了國家機關,無視人民的意願,以「發展」或「國家」之名強制粗暴地徵收/霸佔原本屬於人民的土地,實際上只是地主/財團個人私利的追求,但所犧牲的環境、土地、水資源等風險卻是由台灣/菲律賓全體人民所共同承擔。這種無視人民意願的國家發展方向,是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這的確值得我們多進一步深思。

同作者相關文章:
菲律賓農民哀歌 (第 120 期)
從《阿凡達》看科技與自然對立的迷思 (第 11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0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23-2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0期  2010年  10月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120
本期主題: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發行日期:2010/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一場信念與財富的寧靜革命
從一杯咖啡實現經濟正義
范達娜 .席娃博士的牛糞傳奇
油菜花田背後——農業結構與糧食安全
菲律賓農民哀歌
土地「利益」傷害自然之母 ——小農在新自由主義下的掙扎
不用問漁人——曠野裡的林宗義
延續平埔巴宰文化的鯉魚潭教會
幻視的隱喻──鄭建昌的大塊筆意
在正義與生存間找立足點——淺談「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orld Communion of Reformed Churches, WCRC)
ECFA與經貿自由化問題
看!十字架上的凶犯
破碎
“chhi-chha?k” kap阮理解e意思無仝 
記得我們的飢餓與掙扎 —— 2010年TSCM參加感想
遇見祢--教育生活體驗營心得
你知道你很特別嗎?
信仰與友情
教會對同性戀者應有的態度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