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05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在杜象的〈馬桶〉之後——我看現代藝術與現代舞
關鍵字:
作者/蕃茄 ()
  重要的是要找到這種激情,而這一切都要以文化的厚度,及在其中生根的藝術傳統作為前提。

  對於所謂「現代舞」,我的態度總是有點保留。

  現代舞與現代藝術一樣,都有陷入雙重陷阱的危險。第一種危險,即對於將哲學抽象觀念融入舞蹈的濫用,為的是將藝術作品變得難懂,或是將藝術作品化為一個需要以哲學概念來解讀的文本;第二種危險,是將舞蹈戲劇化、故事化、圖像化,為的是將舞蹈變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或甚至是為了遮蓋自身舞蹈表現力的貧乏。

  我曾在多年前看過法國知名舞團來台發表其引發許多爭議的新作。在舞台中,有多扇門,舞者在門中來來回回的閃現,扮演著象徵人生不同階段的角色。我認為這齣舞劇是失敗的。這齣舞劇的觀眾在開場後十分鐘內感到驚奇之後,會像我一樣對接下來五十分鐘的重複感到無趣。也許,我們更應該對於我們所感到的無趣表現出憤怒?或我們應該在那些以現代藝術之名來「威嚇」我們的藝術家面前噤聲,就像大多數那些雖然看不懂但因自認為「有水準」的觀眾所做的那樣?的確,這齣舞劇可以是人生的半幅畫、半個象徵、半個預言、半個形象,或是半個什麼別的東西,但卻不是舞蹈。事實上,我們「只」能藉由思考來「解讀」這齣舞劇。我們可以解讀說:編舞家有意識的藉由舞者驚人單調的重複動作,所帶給觀眾的沈悶無聊正是對生命之沈悶的縮影。但是,解讀一齣舞,是不可想像的,就像我們必須解讀一首歌曲一樣荒謬。

※ 純形象藝術只須展現概念?
  現代藝術無法解讀?或許不全是如此,藝術有很多種,在此我指的是形象藝術以及舞蹈領域。這當中有無例外?有的!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的〈馬桶〉即為一個特例。杜象的〈馬桶〉所要表達就不只是馬桶而已,而是一個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知識青年所體驗到在工業革命時代對人類美好未來前景的幻滅,表現在對古典藝術所讚頌的「美」的反叛。杜象的〈馬桶〉正是這樣一個炸彈,這個炸彈旨在摧毀所有藝術、所有的「美」。達達主義正是一個斷裂,一個戰前戰後兩個世代的斷裂。因此,我們必須透過歷史的脈絡去「解讀」,去「分析」所有達達主義及其後繼者超現實主義,或甚至普普藝術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後兩者繼承了達達主義的傳統)。事實上,為了使藝術的定義更加明確,我更願意這樣說:杜象的〈馬桶〉不是藝術,而是對藝術的失望及嘲笑。

  今天藝術所遭遇到最大的危險即為對「藝術」這個詞所代表概念的混淆。何謂「現代藝術」學校?只要看其畢業生的畢業作品即可分曉:用玻璃堆砌的塔,在庭院裡被拋棄的洋娃娃的照片。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在現代社會分工化的影響下,藝術成為一個專家們獨佔的神祕領域,現代藝術在某個程度上從而成為一個騙局。在這個騙局裡,某些以現代藝術家自許的藝術生產者們,都對那些看不懂其作品的大眾保持其神祕性。可笑的是,所有以「現代藝術」之名創作的「純」藝術家們,卻走向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一半的藝術家默默耕耘著印象派後發揚光大的抽象藝術,即剝離了古典繪畫的故事性及紀實傳統的「新純藝術」,另一半的藝術家則在杜象之後繼續販賣舊瓶新酒,但唯一不同是,杜象的〈馬桶〉曾在戰後撼動了整個世代,而他們的玻璃堆及洋娃娃如今卻提不起任何人真正的興趣;一半的藝術家致力於建立藝術的大廈,另一半的藝術家卻努力嘲弄或玩弄「藝術」這個概念。然而,我們卻統稱這些人為「現代藝術家」。

  在這個脈絡之下,以現代舞的編舞家自許的創作者容易迷失自己,當他/她混淆這兩個對「現代藝術」的矛盾定義之後,便將理性的思維放到本是純形象藝術美的領域。我們從而「必須」解讀(就像解讀達達藝術一樣)他們的作品。

※ 現代舞的隱憂:越界
  那麼,現代舞發展上隱含的第二個危險是什麼呢?這裡要談的是關於藝術各領域跨界的混淆。我們越來越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編舞家想要說故事,想要將戲劇的元素融和到舞蹈裡(有的甚至還有台詞!)。一年前,我看到一個知名的俄國舞團改編《安娜卡列妮娜》。在這齣舞劇中,我們只能察覺到編舞家在場次的安排「表面上」尊重了小說的次序。第一幕在角落玩著玩具火車的小孩代表著安娜卡列妮娜在家庭與情夫之間的掙扎,接著,隨著情夫登場,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老掉牙的三角戀情。問題在於,將一本小說改編成舞蹈,意味的就是將構成小說的「形式」全盤轉換,結果,這個文學與舞蹈的混成品成為一個各方面都不討好的四不像,變成八點檔連續劇的陳腔濫調。

  形式不會只是內容,但內容「只」能存在於形式中。換掉一本小說的形式,就是完全換掉它的內容,所謂抽象的內容並不存在。

  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在其論文《記錄下的時間》裡所捍衛的各個藝術領越之間的界線(尤其是電影與戲劇),或是沙特《文學論》中定義的詩歌與文章的界線,這些界線本身是由於各個藝術領域內的內在邏輯,內在限制所確立的。小說之所以成其小說,電影之所以成其電影,音樂之所以成其音樂,舞蹈之所以成其舞蹈,都是由其形式所賦予藝術家的不同的限制與自由所確立的。也許,我們能在當代藝術世界的繁華表象之後辨認出許多藝術家的傲慢,在那個世界裡,一個畫家認為他不是畫家,一個舞蹈家認為他不是個舞蹈家。

  我們在這支舞中看到的是與所有那些改編自有名小說的電影所遭到同樣(事實上是更為嚴重)的失敗 。大多數人是衝著那些古典小說的名氣而來的,當看完之後,他們也許會說,自己已經某種程度掌握了這本小說,雖然這齣舞與這本小說之間根本沒有什麼關係。這樣的改編潮流同時意味著一個廣大的新興藝術市場,為觀眾們提供著一個親切的服務,有點類似於給忙碌上班族看的袖珍版《罪與罰》。兩個小時就可以在戲院裡看完整個故事情節,我們何必再花二十個小時捧著小說猛啃?經由一個這樣的妥協,編舞家不但殺死小說,同時也犧牲了自己的舞蹈,因為他/她在作品中加入了原不該屬於舞蹈作品的元素。

  舞蹈的本質是更接近於音樂,它是「非語言的」;相反的,戲劇的本質是語言的。藉由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語言、動作、習慣,氛圍、腔調所提供的基本元素,一個劇作家從而進行創作。在各個藝術領域裡存在著自身的規則,自身的價值判準,這一切構成其為一個獨特的宇宙。在一個領域裡我們所認為的好作品在另一個領域中卻未必成立。

※ 尋找生根於文化的感動
  「請成為一個能夠帶給我們直接且新穎的喜悅的創作者,就如同欣賞一齣好的古典芭蕾舞,或西班牙傳統佛朗明哥舞所帶給我們的那種細緻的感動一樣!」這是我給他們的建言。

  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真正遠離杜象的〈馬桶〉呢?!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安安靜靜的來學習傳統,而不是在學習傳統之前,就迫不及待想創作?這足以解釋為什麼他們會想要鹵莽生硬地將各個不同領域的藝術拼在一起,成為大雜燴。我們真的需要那些藝術家們一直推陳出新?一直不厭其煩的找到新的領域、新的形式、新的語言來震撼我們嗎?就像資本主義下的消費者總是追求著新奇,從不滿足,這難道不是藝術死亡的一種徵兆?我們等待的毋寧是一個安靜深刻且長存的作品。

  《西班牙之嚮舞》其中幾支舞即為一個傳統(佛朗明哥舞)與現代感結合的好例子。只有在這種「不刻意」的激情中(像在《樂士浮生錄》裡的古巴樂手),藝術才會真正找到價值。重要的是要找到這種激情,而這一切都要以文化的厚度,及在其中生根的藝術傳統作為前提。然而,在台灣的環境中,我們卻必須抵禦資本主義對藝術領域的侵略:即對觀眾品味的敗壞。確實,這樣一種藝術的環境是艱苦的,一個不從事創作的人是永遠不會了解的。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在杜象的〈馬桶〉之後——我看現代藝術與現代舞 (第 105 期)
註:全人中學位於苗栗縣卓蘭鄉的山林間,十年前由藝術家程延平老師創辦,是台灣第一所另類中學,深受夏山學校和森林小學影響。校風開放,藝文、哲學色彩濃厚;體育方面也相當精彩,每年都有一次全校大登山。本文作者就讀全人中學期間,即開始思考現代藝術的問題。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5 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48-5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5期  2008年  4月 另類教育在台灣 105
本期主題:另類教育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8/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目錄s/
一條自主學習的路——在家教育
當五色鳥再來的時候——雅哥實驗小學.雅歌青少年管絃樂團
森林裡的教育——森林小學的旅遊教學
原住民的部落社區大學的現在與未來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
從解放知識到草根民主的嘗試——社區大學運動
孔夫子與弗雷勒的教育對話:結合儒家教育哲學與解放教育哲學之另類教育
從主日學發展史看基督教教育的推動
李崑玉、李嘉嵩兩代傳道人與霧峰林家的信仰與交往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在杜象的〈馬桶〉之後——我看現代藝術與現代舞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證照熱潮的省思
神愛世人.相約永恒——新莊教會的超教派社區宣教經驗
談「戀愛的迷思」
事過不境遷
同學群像—— 一群愛主並勒緊褲帶的藝術工作者
從陌生到期待
上帝用神研班改變我
從神研班看上帝的差遣
與上帝的約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