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4期 我的夢幻婚禮 |
|
|
本期主題 |
Are you ready?——談婚前的準備 |
|
關鍵字: |
作者/陳冠宇
(精神科醫師,婚姻與家族治療師)
|
|
|
結婚是人生大事,也是大多數人在成年之後必經的歷程。根據研究,結婚的人比未婚者的健康狀況更好;心理學家指出,結婚與生子是讓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很難由其他方式加以取代。《聖經》也記載著:「人單獨生活不好。」(〈創世記〉2章18節)看來,結婚真好。 但是,婚姻也是許多人壓力的來源,離婚率的逐年升高,也告訴我們,要維持和諧的婚姻關係是困難的挑戰。許多失和的婚姻,其實在婚前就已經有問題了,本文就是希望透過一些自我的檢視,減少因為準備不夠所造成的婚姻困擾。
我與她(他)夠成熟獨立嗎? 婚姻是兩個成年人的契約,但是締約的雙方是否出於清楚的思考後作出負責任的承諾,同意放棄一些個人的自由,來建立一個讓雙方更滿足的共同生活體?這可能是所有婚約最重要的關鍵。 成熟人格的重要能力,就是獨立生存並且自我了解的能力。獨立生存不只是經濟上的獨立能力,也是個人在面對壓力時,自己能夠去面對,能夠自我安慰與控制衝動的能力。許多有問題的婚姻,一開始是一方或雙方都想透過婚姻,找到一個依賴的對象。依賴就是要別人負起自己的全部或部分的責任,如果在沒有別人協助的情況下,自己就無法過好日子,這種人在婚姻中,就只能擔任被照顧與被支配的一方。 簡單的說,能夠好好過單身生活的人,才有能力過好婚姻生活。當然,有時候,有些依賴的人可以幸運的找到可以協助他(她)成長的對象,透過婚姻,脫離依賴,走向獨立成熟。但是,這種機會是可遇不可求,任何個性依賴的人,抱著如此期待走入婚姻,就要冒著夢想幻滅的極大危險,而且如果事與願違,那付出的代價是十分巨大的。 你享受自己的單身生活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有資格談婚姻了。
對婚姻的看法 「婚姻觀」會影響我們的婚姻。如果你相信,婚姻只是兩個人共同生活的嘗試,若嘗試不成就分手,就像好萊塢影星那樣,那當然在婚姻遇到挫折時,直覺會想到分手,而比較少去想到透過辛苦的溝通,去維繫不再那麼吸引人的關係。 個人的婚姻觀經常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些是價值觀的傳承,比如《聖經》的教導,要求我們「上帝所結合的,人不可分開」;或是婚前絕對不可以有性行為等。有些則是父母婚姻關係的示範作用,例如:一對表面登對、和諧的夫婦,私底下有許多衝突,或是彼此冷漠,他們的子女可能會對婚姻有不信任的感受,他們可能根本不相信婚姻會帶來幸福,因為所謂幸福的婚姻也不過如此。關於這點,在某些電影中有很生動的描述(比如《時時刻刻》﹝Minutes﹞)。 婚姻觀也包括對婚姻的期待,比如:有些人很看重傳宗接代的責任,有些人則比較重視兩人的相互陪伴,有些人強調結婚對象要和自己一樣孝順父母。想要結婚的雙方,最好能夠與對方談談這許多方面的觀念與期待。
真想結婚嗎? 想到上述的許多問題,也許有人會開始打退堂鼓,覺得單身過得好好的,幹嘛結婚?這是一個好問題。 雖說研究顯示結婚的人大多過得比較好,但是要維繫一個美滿婚姻所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任何想要走入婚姻的人必須好好斟酌的。特別在目前這個越來越多元的社會,不婚族會碰到的「異樣眼光」比起過去要少得多,任何不想結婚的人都有相當的空間自在的生活。 有位牧師說得好,現代人食衣住行樣樣都很方便,即使沒有配偶協助,自己也能過得很好,若是僅僅為了生活的方便而結婚,那大可不必。結了婚,生活有許多束縛,做很多事都要考慮到另一個人,還有這個人的家人,若有了孩子,要顧慮的就更多了。 考慮這麼多之後,若仍然想結婚,那就好好考慮下個問題吧!
我和她(他)合適嗎? 兩個人初戀之時,常常只看到對方的好,感受到共處之時的歡愉,其實對於對方的個性可能還是不夠認識。根據研究,初戀的激情平均在兩年之後就會淡化,如果不能在這兩年內發展出更深入的關係,並且彼此作出更多的承諾,關係變差就是常見的結果。 其實,激情過去之後,才能看出兩人能否長期相處良好,而個性的相容,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許多人都期待結婚可以讓一個人改變,這個夢想幾乎都無法實現。無論是結婚或成為父母,都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基本性格。人格的長久改變只有在腦部外傷或是人格的成長之後才有可能達到,為了維繫情感所做的短暫改變經常無法持久。很多在婚前承諾要改變的壞習慣,到了婚後仍然會是令人痛苦的問題。 所以,面對另一半令人不喜歡的個性特質,就要深思,是要加以接納,還是放棄這段關係。要一輩子容忍一個人的可怕缺點,你願意嗎? 要了解兩人間的個性差異,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衝突。當兩人的不同導致爭執的時候,如何化解爭執正可以顯示兩人的彈性。不同的個性雖然不容易因為愛情而改變,但若兩人有心繼續同行,包容的心就能克服個性差異所帶來的困擾。如果衝突讓兩人感覺難以忍受,分手不失為智慧的選擇。
<未完待續.....>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芬蘭 極光 旅人 (第 166 期)
|
.嚴謹幽默的主角 (第 161 期)
|
.家:成長之路 (第 158 期)
|
.台灣社會的鹽與光 (第 148 期)
|
.青春生命無憾的追求 (第 133 期)
|
.被輕忽的生命尊嚴 --從台灣社會反廢死刑談起 (第 119 期)
|
.貧窮與疾病 (第 117 期)
|
.變性可不可?(二)──精神醫學角度看變性 (第 100 期)
|
.變性可不可?(一)──當牧師面對棘手問題 (第 100 期)
|
.基督徒可以「恨」嗎? (第 99 期)
|
.家庭成長與個人成長 (第 96 期)
|
.Are you ready?——談婚前的準備 (第 94 期)
|
.幸福,天國在心中 (第 89 期)
|
.抉擇與審判--一個心理治療師對教會倫理教育的省思 (第 88 期)
|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 (第 76 期)
|
.從「我祖我父的信仰」到「我的信仰」--記神研班 (第 73 期)
|
.SPA與芳香療法 (第 72 期)
|
.基督徒醫師只需要做好醫療工作嗎? (第 66 期)
|
.性、感情與婚姻——給青少年的幾個提醒 (第 64 期)
|
.生物醫學科技進展的省思——談複製人與人的行為責任 (第 62 期)
|
.只是習慣不去而已 (第 57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