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6期 「長老教會」這個品牌 |
|
|
編者的話 |
編者的話 |
|
關鍵字: |
|
|
歲末年初,又是新一年的開始,在信仰和人生歷練上,您是否有更多的看見和了悟?有人說:「Life is hard.」即便是各宗派的屬靈導師,也不一定都能對人生大徹大悟,不過也因為這樣,人生才能有不斷的驚喜和發現。因此,在新的一年,我們還是不禁要感謝上帝的創造,而且上帝「看祂所創造的一切都很好」。(〈創世記〉1章31節)當然,在此也深深地感謝《新使者》的讀者們,因為你們的支持與督促,讓我們在基督信仰之傳承和造就的崗位上,可以盡一己的本分。
本期的主題文稿,將延續上一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一百四十週年的「系列建言」,也希望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回顧並展望長老教會「老幹發新枝」,在沈穩中注入新的活力和使命。首篇文稿由張懋禛兄寫〈台灣教會界的7-11?!——淺論PCT的品牌與行銷〉,此文雖是論及長老教會的品牌與特色,不過,作者認為長老教會應該努力去建造真正愛人、愛上帝的教會,而不是走向品牌化。第二篇文稿由王貞文老師寫〈一個年輕教會的老堅持〉,和歐洲的教會相比,長老教會的確是稚嫩、新鮮又沒有包袱的,而「焚而不燬」的教會精神是一個盼望記號的象徵,「世世代代訴說著永活上帝的信實與保守」。
談到長老教會的精神與特色,我們再往前看第三篇林永頌律師寫的〈長老教會的再出發?〉,他以「社會關懷」、「文化改造」、「宣教異象」等來期許長老教會,未來一定要做得更好,才能在現今的世代見證活活的上帝。第四篇文稿由莊孝盛牧師寫〈營造宣教型的教會〉:長老教會在台宣教近一百四十年,可是台灣的基督徒比例仍然偏低,這是教會在宣教上的努力不夠,基督徒與教會應該「為基督興起」,營造更多元宣教的教會。第五篇,由葉啟祥教師寫〈學習型的教會——教會更新的新起步〉,他以自身服務的「台灣教會公報社」為例,鼓勵各教會團體和機構成為「學習型的教會」,因為「心過,頭就過;頭過,身就過。」當人人都在學習成長時,組織的品質自然會改善,也必能導引出更優質的宣教環境。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本期介紹蘇佑美女士,她原是來台宣教師烈以利姑娘的養女,後來卻成為無名的海外宣教師,和先生侯書德牧師盡其一生,完全奉獻給加拿大的原住民宣教工作。「潮流.脈動」以「自殺」為主題,呼籲台灣社會必須「以了解作為起點」,才能「突破現行對於青少年自殺貧乏而簡化的思考」。對於疼惜生命,「信仰.生活」等專欄中的文章也是有力的分享。「厝邊頭尾」見證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感動,特別是當一群無私的基督徒,在地處偏遠的蘭嶼地區,為信仰、為同胞,努力榮神益人,建立佳美腳蹤。
「解惑之窗」專欄,有兩篇文章論述台海安全,以及六千一百零八億的軍購預算。基督徒如何看戰爭?為期十五年的軍購建案真能有效遏止中國的侵略?台灣人民需要為了保衛家園、維護民主而犧牲性命嗎?而「交流站」特別商請立委蕭美琴及賴士葆,以他們不同的政黨背景來回應上一期本刊所討論的「2004年後的長老教會政教關係」。《新使者》是一個開放、理性、重本土的信仰園地,對於任何攸關台灣人民和社會的問題,我們都歡迎您以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稿,作更多的交流和討論。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