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2期 瑪門或上帝? |
|
|
信仰.生活 |
都市中稀有動物自述 |
|
關鍵字: |
作者/鴨鴨
(教會青年)
|
|
|
我在同學間或許是稀有動物,生活在都市,卻踩著不屬於都市的步調。不補習,家裡沒有電視,常有人好奇我的休閒活動是什麼?也許應該感謝我的家庭背景,讓我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讀書之外,有較多機會走入自然,親身體驗,對於人與環境間的關係,有較深刻的感觸和興趣。
童年的感受 小時候,我喜歡到台北近郊花園新城的外婆家,在那山城一般的社區,每次深深吸一口氣,都覺得空氣是甜的。我和一群小孩子四處探險,把玩路邊的酢醬草、鳳仙花種子,收集滿地的楓葉,偷摘路邊成熟了的石榴,圍成一圈看地上的小瓢蟲,指著盤旋在遙遠山頭的兀鷹……俯拾即是的感動,讓我在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就強烈感受到山林間有一股不同於都市的生命力。
啟蒙與實踐 國小的我,開始接觸一些環保概念,常跟著媽媽到主婦聯盟上課,這一群環保媽媽們正推動著廢物利用、資源回收的觀念,我也旁聽了許多課程,製作回鍋油肥皂、再生紙,垃圾分類、自備餐具等,在生活中的枝微末節,都是落實環保之處,小小年紀的我覺得這些媽媽們多麼不一樣!我在過程中也漸漸累積了一些落實生活環保的觀念,培養出一點對環境的使命感。
在高中的最後三學期,我自願當負責回收的環保股長,多半也是受這些從小生根的觀念影響,加上看到同學每天所製造的垃圾之多,考卷、補習班發的傳單紙一疊一疊被當成沒價值的廢紙,似乎也看到了一棵棵幾十年的老樹無聲無息的倒下,我知道我所能做的很少,但總是希望能藉由努力回收,來彌補點什麼。
山林的感動 國中時媽媽認識了一位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保育課長,我也因此多了許多走訪這座離台北最近的國家公園的機會。好幾次跟隨課長,行走於先民所留下的魚路古道,觀察豐富多變的自然景觀,聽他滔滔不絕的解說,我羨慕著神情專注的課長,對這片山林有用不盡的熱情和說不完的故事。
高中三年間,接觸了更多台灣各地的自然生態。2002年在桃園復興鄉,探訪了比亞外部落泰雅族人的生活和居住地。我們搭乘小貨車,像貨物一樣搖搖晃晃進入了當地族人所耕種的果樹林;不用開冷氣的夏夜裡,在蟲蛙的合鳴聲中入睡。來自於都市的我們,再一次感受更貼近自然的生活。
升高三的暑假,在花東縱谷的布農族巒山部落,我們鑽入茂密的樹林中,見識到他們所謂「會走路的樹」,其實是白榕藉著氣根,在幾十年間擴張版圖;圍著七人合抱的雀榕,驚嘆著;轉頭又看到整片山林的樹葉上,掛滿了圓翅紫斑蝶銀色的蛹,好像聖誕吊飾,卻更加上大自然的精雕細琢;腳邊不時有誤闖人群的小動物溜走……夜晚佇立在他們族人的生態池畔樹林間,聆聽數種青蛙聲,六萬年來最接近地球的火星,正掛在對岸的都蘭山上空,水中倒映著另一顆火星……這片山林呈現最原始的面貌,行走於其間,面對大自然的壯觀,我們只能靜默。
也許因為是升高三的暑假,正擔心著繁忙的課業會把我從自然的懷抱中抽離,所以我把這次的體驗當成向大地之母暫時的告別,我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所得到的感動比之前更多。
使命感的呼喚 我知道台灣原本應充滿這種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然而,在無限制的開發下,卻遭到嚴重的破壞;如今破壞環境所造成的惡果,也反過來影響人的生活。我心中想為這塊美麗的土地、為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盡力的使命感,似乎更加強烈了。
使命感或熱情,如果不是以紮實的科學知識作後盾,並不能發揮真正的影響力。因此,我希望能夠好好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讓我從小慢慢累積的山林感動,能夠化成對福爾摩莎美麗山林的回報!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都市中稀有動物自述 (第 82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