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75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永遠的黨外?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宗教與政治的『愛恨情仇』--淺談台灣宗教團體和政黨的關係
關鍵字:
作者/徐佳青 (文山教會會友,第九屆台北市議員)
  民主國家的政黨政治運作都是為了努力取得人民的信任與青睞,而願意用選票將國家的管理權交由勝選的政黨執行,但未能取得執政權的政黨仍有權利對執政者進行監督與批評,以互相制衡的方式避免執政者濫用權力,或促使執政者往人民希望的發展方向移動,而執政者也理所當然應該受到監督與批判,因此無論執政或在野,各政黨都有其應扮演的腳色,依照這種現代政治理論,『政黨輪替』在一個民主國家是慣常而必然的過程,任何一個健康成熟的民主政體都能接受執政者敗選下台,由其他政黨取而代之。然而台灣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民主國家,這兩年來卻出現一股反民主潮流的勢力,企圖否認2000年總統大選所形成的政黨輪替之結果,這不能不說是長期一黨獨大極權統治的後遺症,敗選的國民黨人遲遲不能忘情其五十年的統治,因而藉由在野黨的監督與制衡的權力,意圖使新的執政者無法施展其政策承諾,『為反對而反對』式的制衡與惡意的人身攻擊,因而使得整體社會與政治運作空耗,這讓許多關心台灣發展與主體性的人士產生焦慮及某種特別的政治態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多數成員可說是其中的代表性人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作為一個強調本土化的宗教信仰團體,不但教會體制本身嚴守民主理念的管理模式,定期透過信徒選舉推出管理教會的代表,更因對台灣社會的關懷而認同支持黨外民主運動,反對中國政權的獨裁統治模式,故不見容於當時的執政黨而屢受打壓,但卻因此更加強化長老教會信徒的政治立場與追求民主的信念,在台灣近二十多年的民主運動都有長老教會的信徒參與,也奠定社會各界對長老教會的『激進』印象。作為長老教會的一份子,我能夠深深體會教會是出於對信仰公義與人權的精神,故而公開表達其鮮明的政治立場,而非因為教會本身是一個政治團體,而宗教信仰與政治理念之間畢竟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與差距.

  尤其是民進黨取得執政權之後,這個受到教會長期認同的現代民主政黨,面臨在野勢力各種的批評與反制時,讓民進黨的支持者感到十分難堪與焦慮,這一方面固然是害怕在野反動勢力對台灣發展的阻礙,另一方面則是對自己所支持之政黨施政能力的不安,因此當他們面對批評民進黨的聲音時,會產生一種獨特的心態,想辯駁又難以辯駁的窘境,不少教會信徒恐怕都有這樣的經驗。事實上,在健康的民主社會,執政者受到批評與制衡原本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而選民為其個人服膺的政治理念與政策方向做辯護也理所當然,正向積極的批評就是建議,負面消極的批評不過是謾罵,對於在野的建議執政者應該勇於面對,對於謾罵執政者根本無須理會,一般人民皆可辨識這其中的差別,也會支持有適當反應的一方,無奈台灣尚存過去中國歷史的遺毒,有些人民面臨『對錯』的辨識常會被『意識型態』所蒙蔽,這是台灣現存的挑戰,我們無可迴避。

  作為長老教會信徒的一份子,我認為我們應了解這些人的心態,不要漠視其可能流於『意識型態』的謾罵或批評,雖然他們無法明確辨認對錯,但他們反映出自己信仰的政治意識,因為了解他們,之後才可能引導他們分辨『對錯』,所以耐心傾聽,仔細分辨,理性討論大概是面對這些意識型態的批評基本的態度,如果有超乎尋常邏輯的離譜說法,就根本無須回應一笑置之,或建議他們將其言論寫下投稿到中國新華社等媒體即可,無需焦慮也無需動怒,因為這些批評無助也無傷台灣人民,重點是如何培養更多懂得分辨『對錯』的新生代,讓台灣產生較健康的主流輿論,而對執政者有正向的壓力。

  而宗教信仰團體作為民主社會的一部份,當然可明確表達其政治立場並參與民主運作,但我以為教會應該回歸基督信仰的內涵,站在弱勢的一方為其爭取公義合理的權益,站在維護自由人權的理念,實踐基督信仰是受苦者的福音此一根本精神來參與民主政治,因此我們也需要檢視自己的『對錯』辨識能力,無需因為執政者是民進黨就減少或刻意加重監督批評的聲音,或特別為其錯誤辯護,反而應該將過去台灣歷史的苦難做一個總結,讓民主台灣重新開始,未來任何一個有心做為現代化民主政黨都有公平的機會贏得執政權,只想回到封建極權統治的政黨終將為人民所遺棄,而人民的力量應該站在支持有利於國家人民的政策,對於執政者的錯誤或無能人民應該要施壓批判,以促使執政者往較進步的方向前進,所以無論是教會的領導者或是信徒都該依此原則,同意其執政的政策方向就表達支持的理由,不認同其施政的內容與方式也無須為執政者辯護,對就說對,不對就說不對;同樣信徒也是依此原則看待教會的高層管理者,因此教會才可以真正實踐民主精神,做台灣社會的模範。

  正因為教會有自己獨特的宗教價值信念,自己的主體意識與社會概念,因此可以與執政者保持一個適度的距離,不為政治權謀者所用,亦能代表某種人民真實的聲音,而使執政者能夠獲得有助益且可信任的建議,也真正能成為社會的防腐劑,讓教會的信仰生活成為培養新世代民主思想與本土意識的沃土,讓人民從珍惜自我概念為出發,建立個人的主體性,進而更深化人民國家主體性的意識。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一個民意代表的工作倫理 (第 112 期)
以正面思考面對少子化一專訪徐佳青 (第 109 期)
宗教與政治的『愛恨情仇』--淺談台灣宗教團體和政黨的關係 (第 75 期)
男人與女人之間 (第 67 期)
解讀台灣的情色世界——兼談青少年與性 (第 64 期)
教會參與,男女大有別? (第 60 期)
教會「性教育」的發展程度知多少? (第 58 期)
關於「失業」的新想法 (第 52 期)
愛情、兩性關係與性別教育 (第 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5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永遠的黨外? (16-1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5期  2003年  4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永遠的黨外? 75
本期主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永遠的黨外?
發行日期:2003/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樹豆湯s
編者的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關係
永遠跟人民站在一起
宗教與政治的『愛恨情仇』--淺談台灣宗教團體和政黨的關係
由政黨輪替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民進黨之關係
認同與合一:基督教信仰與台灣的未來
門諾會本地初期的傳道者--翁頂傳道
深夜四點:你怎麼還掛在這裡?
文化與藝術
大安教會在馬拉威的宣教服務事工
上帝與人關係的橋樑 - 信心
外遇的緣起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台灣獨立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基本教義嗎?
奇異恩典----懷念---王福慶長老
走非拉鐵非教會的路
詩歌敬拜與詩歌創作
傳道人的溝通
我的音樂學習經驗
我的生命見證分享
我的球s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