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8期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從教育觀點論本土化:以黃彰輝牧師為例
關鍵字:
作者/洪振輝 (台南神學院總務長)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宣示:「教會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這短短的信仰告白,充分表達教會所擁有的兩面特質:

  第一方面是教會的普世性:在廣大的世界中,凡是告白耶穌是主、連於元首基督、同樣確認「一主、一信、一上帝」(弗四:5-6)的信仰者、所聚集的團契,就是一種普世共認之無形的教會(Invisible Church)。

  第二方面是教會的本土性:當信眾增加而發展、建立成為具體而有形的教會(Visible Churches)時,我們所看見的教會,就是釘根在各地、本土化發展的教會。

一 本土化的啟蒙者
  思考「本土化」教育,絕對不能忽視一位普世教會共認的本土化神學家黃彰輝牧師,不論是從教會或社會的教育層面來看,他是道道地地「本土化教育」的啟蒙者。

  「台灣本土化教育」的發展,其實與台灣政治命運的遭遇息息相關。單就黃彰輝牧師成長的背景來看,他是活在日據時代的人物---當時,台南神學院(1876年創校)因反對日本政府強派校長接管,南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忍痛閉校,停辦了八年之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1948年才復校。黃彰輝牧師當時從英國劍橋大學學成返台,自1949-1965年間,擔任南神校長,長達十七年之久。

  黃彰輝牧師一生的努力,不僅把「本土化教育」的理念帶進系統神學探討,使「本土化神學」的探討,成為二十世紀普世教會的神學主流思潮;同時,面對台灣本土化的大課題是:當代打敗戰而被共產黨驅逐出境的中國國民黨、逃難來到台灣,不是以難民之身感謝台灣人民的包容與接納,相反的,以當政者自居。藉二二八事件、用盡機關槍掃射無辜百姓、並以長期戒嚴的高壓手段統治人民。手無炮彈的台灣人民,就這麼無奈地被強迫、無條件地接受大中國思想與語文教育,可以說:台灣本土化的教育、完完全全被執政者忽略與藐視,連說一句母語,都要被罰站、掛牌、罰款。

  黃彰輝牧師面對這種外來政權的霸道統治、忽視台灣本土價值的教育體系,他沒有絕望,進而以他的「本土化」理念,發揮在許多層面、許多向面的發展:

  政治層面,他組織了台灣自決運動…;
  教育策略,他提倡台灣話的母語教學;
  系統神學,他強調「情境化」(Contexturalization)的思考。
  
  因著對「本土化教育」的執著,黃彰輝牧師漸漸成為普世教會的知名神學家。爾後,普世教協(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聘他擔任神學教育基金會主任職份,使他成為台灣本土出身的世界重量級牧師,他是台灣精英踏入普世教會領導階層的第一位新鮮人。

  僅就筆者今年所遇見的實例,舉證如下:
  主後2000年上半年,新樓講座所舉辦的教牧進修班,聘請韓國長老教會神學家Dr. Park Song Jung前來專題演講。他在開場白就單刀直入,說:「我的神學理念,完全是來自於黃彰輝牧師本土化神學的啟發!這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光榮,亦是台灣教會對普世教會極致的貢獻。」

  最近(2000年下半年)從遠方的瑞典,來了一位華人基督教會的牧者李潔人牧師,他專程搭機到台南神學院,住了幾天,特意收集黃彰輝牧師的本土化神學資料。筆者因目前擔任南神總務長的職份,安排他住在學校的賓館。問他何以遠道而來?他說:「黃彰輝牧師的本土化神學,聞名於普世教會,當牧師若沒有基本瞭解,那就太慚愧了。」

  黃彰輝牧師每次出國開會,到處宣導台灣在地球村的存在事實,因此,台南神學院的發展,也因他的緣故,得蒙諸多恩福,增加諸多建設,使台南神學院成為號稱「東南亞最大的神學院」,現今,校園所看得到大部份的堂皇硬體建設(禮拜堂、部份教室、圖書館/神學研究院、頌音堂、院長公館、教授宿舍、新樓幼稚園、禧年館…)都是在他擔當院長的任內建造起來的。龐大的資金來源、除了本地信徒奉獻,很多都是普世教會資助興建的。

二 「本色化」為基礎模式
  身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青年,也應該來摸索一些黃彰輝牧師對「本土化教育」的理念。

  黃彰輝牧師在上系統神學的課堂中,原先使用的語辭,其實不是「本土化神學」,他強調的是:福音「本色化」!重點是:「福音內在的生命不變,外在的顏色要變!」

  他比喻:一條虫,在綠色的樹葉中成長,牠的外貌就是綠色;同樣這一條虫,在枯乾的樹葉中成長,牠的外貌就變為灰色皮膚!內在生命不變,外在呈現在變。

  「福音」提供不變的真理!福音既然不變,就應該可以行諸四海、無分國界。很可惜,基督教所宣揚永恆的真理,傳到台灣,卻被國人視為外來的、西方的宗教,同胞直接的反應,就是阻擋、排斥、拒絕領受。

  黃彰輝牧師認為:真理擁有永恆不變的特質,是普世皆通、絕對經得起各種不同文化的考驗!因此,宣教的困擾,不是「福音」真理本身的問題,而是錯在於落實不同「文化」的過程與表現。

  面對「福音」與「文化」的衝突與對決,黃彰輝牧師運用兩個很簡捷的語辭來連貫,那就是:經文(Text)與情境(Context)的結合。他詮釋:經文(Text):基督教唯一的經典,就是聖經;離開了聖經的教導,就沒有基督教福音與真理的內容,因為基督教的信仰與生活準則,完全是依據聖經所記載的內容為依歸。

  所以到教會去講道—每次講道,若沒有聖經經文的詮釋與講解,就只是一篇普通的專題演講而已,因為上帝的話(聖經經文),乃是講道的唯一、不可缺失的話題。

  情境(Context):早期希伯來的文獻(聖經經文)所推出的獨一神論、耶穌的救恩、聖靈的帶領、信仰形態、生活模式…擴展到不同習俗與文化色彩中,如何移植而釘根在各種情境(Context)裡,就不能不思考其帶入不同情境時應有的的應變智慧。

  保羅傳福音到外邦,是個典型的實例。他沒有按照猶太人的禮俗向外邦人行「割禮」(教會的發展、乃以「洗禮」來代替「割禮」的信仰禮儀)。

  儀式可變、外在色彩可變、福音表達的模式可以有情境化的應變;然而,生命的本質、信仰的內涵…涵蘊著永恆不變的真理,需保持變動中的不變性。

  這兩者的關聯:經文(Text)的不變性、與情境(Context)的可變性,黃彰輝牧師經常以牧童(放牛的小孩)為例:

【註】
經文(Text)-------核心、不可變動、釘牢的基點。
情境(Context)----環繞、可以旋轉、機動性的運行。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教育觀點論本土化:以黃彰輝牧師為例 (第 68 期)
「純真」導致犯罪 (第 4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8 期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19-2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8期  2002年  2月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68
本期主題: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發行日期:2002/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陽台s/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土豆落地要生根—本土化流變小史
當自我認同與本土分離時...
從文化觀點論本土化
從教育觀點論本土化:以黃彰輝牧師為例
作孽囝仔變傳道─林孽小傳
從哈利波特的妖魔化現象談起
「本土偶像劇」:反撲或是再複製?
淺談講道者的美聲法
『耶穌,吾民仰望的喜悅』之賞析
作社區的好厝邊
何謂純正的信仰
當代愛情寓言
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牧師娘的觀點
你的想法改變你的人生
認識同性戀
基督徒的簡樸生活
看!有流星!
服事耶穌的寶貝—分享我在主日學的參與
美國行s
學習、行動、成長—寫全國長青學習成長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