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8期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字級調整:

潮流.脈動
「本土偶像劇」:反撲或是再複製?
關鍵字:
作者/聞閱 (長老教會女青年)
  流行,有時總是沒道理可言;正如同「崇拜」的心態一樣,一種心理想像的投射在某一個特定物品或是一群人士身上。倘若,硬要理解這樣的瘋狂,只會讓自己更不瞭解、在胡同中鑽來鑽去,鑽不出個道理。

  有一位長輩問我:「為什麼現在的小孩都在瘋F4(註1)?為什麼現在的小孩子去聽演唱會都要把手高高舉起、在半空中手不停地的來回擺盪?」,這樣的瘋狂是超越他的理解範圍;然而,如筆者這種曾在大學一年級翹過課、中午12點跑去中山足球場排隊,為了就是在當晚搶得一個好位子以便一睹心中偶像高歌一曲的光彩,老實說,我可以理解那種為了一個團體、一個人而神魂顛倒的狀態。

  F4所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流星花園」在今年可說是大放異彩。不只被提名金鐘獎、順利拿到獎項之外,再度引起一陣收看三台八點檔連續劇的旋風,也帶動九點之後的三台連續劇狂潮,如「吐司男之吻」(註2)。這個旋風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是進口的日劇、也不是說著韓語的韓劇,而是由台灣星探挖掘出的新生代演員、台灣的製作班底構成的偶像劇。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流星花園」以及之後的「貧窮貴公子」甚至是「麻辣鮮師」等,劇本都是依照日本的出版品(如:漫畫)所改編而成。不知從何時開始,媒體報導開始把這股流行的風潮稱之為「本土偶像劇」。F4的人氣一直居高不下,即使在宣布解散之後,這個團體的四個男性動向,依然受到鎂光燈矚目。

  其實,我們也許可以從下列幾個觀點來瞭解這一股「本土偶像劇」,以及F4的所引起新一波偶像崇拜的風潮。首先必須先瞭解這幾齣被稱為「本土偶像劇」到底有哪些特別的要素構成。

1. 日本文字出版品為電視劇劇本來源:
  基本上,不論是「流星花園」、「貧窮貴公子」或是「麻辣鮮師」等偶像連續劇,主要的劇本還是以日本的文字出版品、也就是「漫畫」為主軸,因此,可以明顯且容易地在劇中找到「日本的」(Japanese)的色彩。以「流行花園」為例,這是一部日本的長篇漫畫、之後日本也曾將之改編為卡通;因此台灣為了保持漫畫的原汁原味,劇中人物不改名字、家世背景不變動、劇情發展一切遵照漫畫劇情進行。隨後的電視劇「貧窮貴公子」也是與「流星花園」一樣地由日本漫畫改編、一切依照漫畫劇情描述鋪陳。

2. 俊男美女為主角群
  這股「本土偶像劇」風潮,除了帶動台灣連續劇的收視率,也為三台狠狠地報了韓劇與日劇大盛一箭之仇。「本土偶像劇」最受青少年、特別是少女青睞的主要原因,在於飾演劇中男女主角的演員,可說是「俊男美女」的完美組合,其中,「流星花園」可為經典代表。劇中四個男主角,是國內剛被挖掘出的新藝人,個個不止臉蛋生得不錯、身材也沒話說。女主角為大S,是國內著名製作人王偉忠的弟子,經常因為一些搞怪的想法和言論而出名,其他的女主角來頭也不小:徐華鳳是模特兒、甄秀珍在演藝圈的歲數不短。其實,光是四個男主角就引起無數的話題,也吸引了不知多少的跨越年齡層的女性觀眾。

  「流星花園」之後的「貧窮貴公子」也具有同樣的要素:以解散之後的F4成員之一為男主角,由國內因唱「挫冰歌」與搞怪出名的女節目主持人為女主角。

  而在劇本內容與構成要素上比較不相同的「吐司男之吻」也是有俊男美女的演員:飾演小流氓的新面孔李威、轉戰電視劇的女演員李康怡和黃嘉千等。

3. 新生代、新入行的導演與製作人
  「流星花園」、「貧窮貴公子」另外一個共同的要素在於,導演與製作人是初次擔任流行連續劇的導演與製作班底。其中,「流星花園」的導演本身是台語連續劇的演員、製作人之前是綜藝節目與無線電視娛樂台的製作人。他們的初次作品「流星花園」不但在收視率上有驚人的表現,也為他們奪得一座金鐘獎獎項,可說是開啟台灣「本土偶像劇」風潮背後的重要推手。

4.有「社會正義」色彩的劇情
  在「流星花園」劇情中,女主角的貧窮與男主角的富裕引發的衝突,就某個層面來說,倒也具有反「理所當然」的特色,就是:反社會普遍存在的「門當戶對」觀念。另外女主角被有錢女同學欺負之後愈挫愈勇的精神,也創造出「小草精神」新名詞的出現。

  瞭解了這股「本土偶像劇」背後的幾個特別要素之後,我們可以再細想,到底他們被稱為「本土偶像劇」是真的形塑出台灣電視偶像劇的新風格與新面貌,或者是,不幸的,它還是延續對於「日本的」的熱潮、甚至只是翻拍日本文字出版品的台灣連續劇而已?

※ 台灣電視偶像劇的新風格與新面貌?
  與其說,這股因為「流星花園」而引起的偶像劇風潮是台灣電視劇的新風格,倒不如說是台灣偶像劇日劇化的再現。不可諱言,以「流星花園」為例,它的確反應出日本文化工業的可看性與高度被接受性,以致於台灣連續劇還是必須以日本漫畫出版品為劇本,而非自行從中吸收日本偶像劇的特殊性、進而轉化成符合我們台灣自身社會脈絡產生的偶像劇。所以,當「流」劇劇中每個主角以中文稱呼對方日本名字的時候,整個戲劇的時空是錯亂與混雜:台灣各地的背景、以中文直接稱呼日本名。這種混雜固然新鮮甚至某程度上的荒謬,卻擺脫不了「移植、複製日本」的味道。

  就劇情方面,連續劇,跳脫不出男女之間愛情的主軸。不過,以F4為主的「流星花園」或者分家之後的「貧窮貴公子」,除了每日耽溺於雙方愛情發展之外,似乎沒有什麼與「愛情」平行的議題。然而,人的社會生活情境中並非只有愛情,還有其他重要的現實層面必須討論,這種社會現實生活層面卻在日本流行偶像劇中常常可以看得到。因此,這幾個本土偶像劇雖然沒有台灣連續劇固有「拖戲」的缺點,但在劇情的創新上,既然已經是由日本漫畫改編,要突破現實與劇本限制是比較無法可以達成的目標。

  俊男美女的完美理想組合,儘管是連續劇中不可缺乏的成分,可是,好像也太過於強調「俊男美女」的組合了,所以對於「演技」,也就不能太過強求,只能以「臉孔」作為求得勝利的唯一籌碼。這是無法把「本土偶像劇」視為對日本偶像劇一種反撲的原因之一。畢竟,儘管日本偶像劇也是俊男美女,至少他們還是有演技可以用來飆戲的。況且,日本演藝界也是有不少藝人長相平平、演技卻是令人讚嘆而出名。

※ 「本土偶像劇」的異數:「吐司男之吻」
  在這幾齣非常受歡迎的本土偶像劇當中,以紐承澤自導自演的「吐司男之吻」可說是個異數:編劇是台灣寫的、劇情非常符合台灣現實社會議題(黑道、警界、學生、聯考重考生、高利貸、打工和愛情)。這部連續劇中雖然主角群中有年輕的演員、新面孔、有新的偶像、卻也有紮實的演技存在。沒有繞口的日本名字、沒有超級富家子弟整天不需要思考生活問題、沒有終日的愛情耽溺,有的只是現實的生活。在「質」的層面來說,「吐」劇比起其他以F4為主的偶像劇,確實要更有資格被稱為「台灣本土偶像劇」。

※ 結論
  F4與「流星花園」現象,其實有幾個層面可以讓我們思考:

1.青少年何其無辜,背負了大人標準下的負面評論。
  台灣社會對於被稱為「青少年」這個族群,似乎只有批評、沒有讚賞的評價。「青少年」成為成人世界的代罪羔羊。「青少年」在台灣社會其實一直具有被污名化的現象,也就是只要是成人社會裡面無法接受的尺度,歸咎給青少年是個不錯的解釋。可是,身為成人的我們似乎忘記了,當我們在青少年階段的時候,不也曾為了某一個歌星、某一個學說、一個思想而為之瘋狂?難道說,對於思想、理想的瘋狂比起對於一個人、一個群體的崇拜的瘋狂,這兩者是有優劣高低之分?我想,重點並不在於青少年怎麼了、而是在於生活於成人世界的我們,有沒有真正地坐下來聽聽這個族群心中的聲音與想法、嘗試以他們的思考邏輯和想法來理解我們共同身處的世界與環境?

2. 重新思考台灣偶像劇的未來
  就我個人看法,我並不認為以F4為主-不論是他們分家前後-的偶像劇,都還不能算是一種對於日本偶像劇的反撲,充其量也許可以說是一種「再現」,這其實是個很可惜的地方。如果,可以用心培養劇作家、認真地訓練演員的演技、而不是一味地以「偶像」為撈錢的目標,台灣的偶像劇天空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吐司男之吻」可以說在這方面表現得不錯。

  台灣不是沒有帥哥、美女,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市場可以讓偶像劇生存下去:台灣缺乏地應該是認真地培養這些有心在演藝圈發展的人才的遠見。所以,到現在為止,表演世界不停地推陳出新、變化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給;但能夠接受市場與時間考驗地而生存下來地的,並不多。

  因此,我認為,「流星花園」以及其他隨之出現的偶像劇,給我們的課題除了思考可不可稱之為「本土偶像劇」的復興以外,還有不能忘記的,是當我們看到身邊青少年為了心目中的偶像尖叫、流淚、激動不已時,我們不是只有以厭惡或者不能接受的態度看待這些被成人世界視為「瘋狂」的舉動;而是思考台灣表演圈的生態以及我們社會長期以來對「青少年」族群污名化的現象。

1.「F4」是日本漫畫「流星花園」劇中四個男主角的總稱。他們在漫畫中組成一個團體,漫 畫作者把他們稱為「F4」。而台灣飾演這四個男主角的四位男性團體,出道的時候便直接以「F4」作為團體的稱呼。

2.「吐司男之吻」的狀況與「流星花園」在某些關鍵要素上比較不同,會在文章之後部分討論。
同作者相關文章:
「本土偶像劇」:反撲或是再複製? (第 6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8 期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32-3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8期  2002年  2月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68
本期主題: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發行日期:2002/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陽台s/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土豆落地要生根—本土化流變小史
當自我認同與本土分離時...
從文化觀點論本土化
從教育觀點論本土化:以黃彰輝牧師為例
作孽囝仔變傳道─林孽小傳
從哈利波特的妖魔化現象談起
「本土偶像劇」:反撲或是再複製?
淺談講道者的美聲法
『耶穌,吾民仰望的喜悅』之賞析
作社區的好厝邊
何謂純正的信仰
當代愛情寓言
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牧師娘的觀點
你的想法改變你的人生
認識同性戀
基督徒的簡樸生活
看!有流星!
服事耶穌的寶貝—分享我在主日學的參與
美國行s
學習、行動、成長—寫全國長青學習成長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